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FOK产生机制的重新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文低频字对为学习材料,采用被试内设计的方法对FOK产生机制,即靶项目强度、线索熟悉性以及两者之间联系强度对FOK的影响进行了重新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单独的靶项目强度对FOK判断没有影响,而单独的线索熟悉性对FOK判断存在影响,线索与靶项目联结强度对FOK判断存在影响。线索熟悉性和联结强度对FOK的影响可能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202.
我们怎样做医学--关于医学哲学范畴与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要把医学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来建设.在简要回顾对医学哲学研究对象的历史认识过程之后,提出以"我们怎样做医学"为医学哲学研究的问题逻辑主线,尝试建构一个医学的客体论、创造论、主体论、价值论与发展论的医学哲学应用理论体系,并对它的相关范畴、学术范式及理论意义展开了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3.
对表征方式与内容类别影响THOG问题判定的再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志强  余嘉元 《心理科学》2004,27(6):1488-1489
用独立组实验设计重新研究了“内容类别”与“表征方式”两个因素对被试判定THOG问题的作用。结果表明.主词一致的表征方式只对被试正确解决具体内容的THOG问题具有促进作用。主词是否一致对被试正确解决抽象内容的THOG问题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4.
曾涛  邹晚珍 《心理科学》2012,35(6):1404-1409
本研究利用个案跟踪语料和控制实验数据,考察了汉语儿童6岁前范畴层次词汇的发展情况。研究表明,基本层次词汇在产出和理解方面均占优势,名词层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位层次词语的增加。儿童对范畴层次词汇的正确产出和理解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基本层次、下位层次和上位层次词汇。本研究为佐证基本层次词语在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中占据概念的主导地位提供了经验支持,并支持原型理论对儿童范畴分类能力发展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5.
采用经典的三角归纳范式(Gelman & Markman,1986)研究了3岁儿童的归纳推理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龙长权、路晓英、李红和范籍丹(2008)的研究中相同的实验材料和程序,测试了3岁儿童的归纳,结果表明3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一)。增加了与靶刺激在知觉上不相似且不属于同一类别的分心刺激之后,3岁儿童能够忽略分心刺激,表明3岁儿童不是在随机猜测(实验二)。分类实验表明3岁儿童能够根据概念关系对实验材料中的项目进行分类,表明3岁儿童具有关于实验项目的概念知识(实验三)。提高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的知觉相似程度,降低知觉比较刺激和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在知觉相似上的冲突程度之后,3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选择之间的差异仍不显著,表明抑制控制不是导致儿童在实验一中表现出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概念类别之间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实验四)。降低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之间的类别等级结构,使概念比较刺激与靶刺激属于相同的基本水平类别时,3岁儿童能够主要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实验五)。增加经典三角测试的前提的数量,3岁儿童也能主要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实验六)。这些研究表明,3岁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基于概念类别进行归纳,多个因素能够影响3岁儿童在三角测试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6.
王瑞明  林哲婷  刘志雅 《心理学报》2014,46(8):1052-1061
先前研究者普遍认为, 类别推理学习条件下可以同时表征诊断性信息和非诊断性信息, 而类别分类学习条件下中只能表征诊断性信息, 不能表征非诊断性信息。而最近又有研究者发现部分呈现条件下的类别分类学习可以表征非诊断性信息。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系统比较了全部呈现和部分呈现条件下类别分类学习的结果, 进一步探讨了分类学习条件下信息的表征情况, 并进一步探讨了部分呈现条件下的分类学习能够表征非诊断性信息的原因。实验1发现全部呈现6个特征、缺失1个特征(即部分呈现5个特征)、缺失2个特征(即部分呈现4个特征)3种条件下都能表征诊断性信息, 但只有部分呈现条件下能表征非诊断性信息。实验2发现全部呈现7个特征、缺失2个特征(即部分呈现5个特征)、全部呈现5个特征3种条件下都能表征诊断性信息, 但只有部分呈现条件下能表征非诊断性信息。总的实验结果表明:全部呈现条件下的分类学习只能表征诊断性信息, 而部分呈现条件下的分类学习能够同时表征诊断性信息和非诊断性信息, 并且部分呈现条件下表征非诊断性信息的原因是被试进行了推理学习, 而非注意广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7.
选取40名老年人和38名年轻人做被试,以同时携带“年龄-性别”信息、体现着社会多重范畴的面孔作为靶子刺激,探究年龄或性别范畴中某一范畴发生变化时,多重社会范畴的类别化加工特性以及各个子范畴的类别化加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年龄(老年人-青年人)和性别(男性-女性)的认知者在面对社会多重范畴时相应的类别化加工过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当年龄或者性别中的某个社会范畴发生变化时,另一社会范畴的类别化加工未能达到完全自动化加工水平。具体地,年龄类别化加工的自动化程度高于性别;老年人对于面孔中的社会范畴信息的加工速度慢于年轻人;对老年面孔中的社会范畴信息进行加工需要耗费更多的认知资源;相对于老年女性而言,认知者更加偏好年轻女性的面孔。  相似文献   
208.
消费者自我构念、独特性需求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上品牌标识形状各具形态,它们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重要品牌要素,如何设计出科学实效的品牌标识形状已成为营销策略中基础而又关键的内容。什么形状的品牌标识更能获得目标群体的偏爱?本文从自我构念的水平视角出发,推论认为不同自我构念的个体在"独特性需求"上具有显著差异,由此形成对多角和圆润的品牌标识形状的偏好差异,独特性需求在自我构念与品牌标识形状偏好之间起中介作用。文章通过4个实验,一致证实独立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独特性需求更高,偏爱多角的品牌标识;相依型自我构念的消费者,独特性需求更低,偏爱圆润的品牌标识。但上述效应只存在于公开产品购买情境,当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私人产品时,无论个体的自我构念是独立型还是相依型,他们对品牌标识多角与圆润的偏好没有显著差异。本文推进了自我构念、独特性需求、品牌标识形状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为企业在设计、调整品牌标识形状及制定配套营销策略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209.
The idea that people often make probability judgments by a heuristic short-cut, the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has been widely influential, but also criticized for being vague. The empirical trademark of the heuristic is characteristic deviations between normative probabilities and judgments (e.g., the conjunction fallacy, base-rate neglec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contrast two hypotheses concerning the cognitive substrate of the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 the prototype hypothesis (Kahneman & Frederick, 2002) and the exemplar hypothesis (Juslin & Persson, 2002), in a task especially designed to elicit representativeness effects.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and an experiment reveal that representativeness effects are evident early in training and persist longer in a more complex task environment and that the data are best accounted for by a model implementing the exemplar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210.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反馈效价(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对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为结果上相比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在推理测验中的成绩显著优于积极反馈。脑电结果上,P200,P300和FRN均与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中的反馈加工有关;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中,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存在不对称性。相比于无反馈的条件,P300对消极反馈更加的敏感,消极反馈诱发更大的波幅,而P300对于有无积极反馈并不敏感。说明消极反馈条件下,吸引学习者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进行认知加工。此外,相比无反馈条件下,消极反馈条件下FRN有更大的激活,说明了消极反馈对被试以后的行为起着更大的调节作用。总之,研究表明相比于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对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更加有效,错误驱动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