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7篇
  13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01.
白学军  张兴利 《心理科学》2003,26(6):1004-1007
本实验利用DMDX系统,通过命名任务来考察在篇章阅读中类别指称对象的可提取性。实验一的结果发现在立即条件下,上指示词所指对象与探测词一致时,更有利于探测词的激活;上指示词所指对象与探测词不一致时,压抑效应不明显。实验二的结果发现在延缓条件下,上指示词所指对象与探测词一致时,对探测词的激活优势并不明显;上指示词所指对象与探测词不一致时,对探测词的激活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02.
刘红云  骆方  王玥  张玉 《心理学报》2012,44(1):121-132
作者简要回顾了SEM框架下分类数据因素分析(CCFA)模型和MIRT框架下测验题目和潜在能力的关系模型, 对两种框架下的主要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总结。通过模拟研究, 比较了SEM框架下WLSc和WLSMV估计方法与MIRT框架下MLR和MCMC估计方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 WLSc得到参数估计的偏差最大, 且存在参数收敛的问题; (2)随着样本量增大, 各种项目参数估计的精度均提高, WLSMV方法与MLR方法得到的参数估计精度差异很小, 大多数情况下不比MCMC方法差; (3)除WLSc方法外, 随着每个维度测验题目的增多参数估计的精度逐渐增高; (4)测验维度对区分度参数和难度参数的影响较大, 而测验维度对项目因素载荷和阈值的影响相对较小; (5)项目参数的估计精度受项目测量维度数的影响, 只测量一个维度的项目参数估计精度较高。另外文章还对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张媛  刘登攀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11,43(8):889-897
采用“单-双任务”的研究范式探索视觉空间信息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内隐学习。通过比较“单-双”任务组被试在完成空间关系判断任务之后再认呈现的空间场景是否是曾在判断任务中经历过的反应数据来探讨类别空间关系判断中的内隐学习情况。研究结果证明:二维和三维情境中单任务组被试在类别空间关系判断过程中对空间背景信息的学习存在内隐学习, 且该学习过程还受到刺激情境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颜色范畴知觉究竟是语言的还是知觉的, 或两者交互引起的认知冲突所致仍在探究与争议之中。本研究采用色觉疲劳和语义饱和操作分别独立地改变知觉或语义加工, 观察二者对颜色范畴知觉效应的即时影响, 以期探究语言和知觉对颜色范畴的作用。结果显示, 色觉疲劳操作导致范畴间颜色辨别反应时减少, 颜色范畴效应增强。语义饱和操作导致被饱和颜色词所属的范畴内颜色辨别反应时增加, 颜色范畴效应增强。说明单独改变知觉或语义加工能力均能影响CCP效应, 支持了语言标签对比模型, 即语言与知觉的交互作用引起颜色范畴知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5.
谢书书  张积家  朱君 《心理学报》2019,51(11):1229-1243
采用色环搜索单任务和双任务范式, 考察语言中区分蓝、绿的汉族和语言中蓝、绿混用的纳西族对蓝色和绿色的辨别是否存在颜色范畴知觉效应(Categorical perception, 以下简称为CP效应)。结果发现:(1)纳西族对蓝色和绿色的区分比汉族困难, 体现了语言的作用; (2)语言中蓝、绿混用的纳西族与语言中区分蓝、绿的汉族都出现显著的蓝绿CP效应; (3)两个民族被试的左视野的CP效应受到图形记忆次任务的显著干扰, 说明左视野的CP效应与右脑激活有关。整个研究表明, 颜色CP效应既存在普遍的知觉机制, 也存在语言驱动机制, 语言的作用存在直接效应。研究结果支持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相互作用理论。  相似文献   
106.
刘思耘  孟健欣 《心理学报》2015,47(3):285-299
类别知觉(Categorical perception)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之一, 探讨语言对类别知觉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在这个研究的3个实验中, 分别在高、低不同的语言标签表征强度下、高、低不同的客体自我关联程度下观察新颖客体类别知觉的过程。研究发现, 语言标签表征程度的增强可促进新颖客体类别知觉的右视野优势效应; 客体与自我关联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左、右视野的类别知觉效应; 语言标签的表征程度和客体与自我关联程度同时增强时, 语言标签的作用依旧表现出来, 但与自我关联的影响产生权衡分配, 且其影响力并不足以产生右视野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107.
郑秋晨 《心理学报》2014,46(9):1223-1231
本项研究基于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感知具有范畴性这一结论(Wang, 1976), 以普通话中6个单元音(/a//?//F//i//u//y/, 即拼音a、o、e、i、u、ü)阴平(T1)到阳平(T2)调的连续统(continuum)为实验语料, 用专业语音学软件Praat合成连续统语音样本, 对20名平均年龄为22.90岁的普通话母语者进行声调感知实验, 即让被试对所听刺激进行T1或T2的二选一鉴别测试(identification test), 从而探究单元音的内在音高(intrinsic pitch)与声调感知边界(boundary)的关系。本文借鉴Wang (1976)和Peng等(2010)对元音/i/声调连续统的合成方法, 使声调感知研究拓展到普通话中除/i/之外的其他5个单元音, 对以上两项研究起到一定的对照作用。研究发现, 元音会对T1到T2的声调范畴感知边界位置产生影响, 低元音/a/的内在音高较低, 其边界位置亦始终低于其他元音, 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结果证明, 内在音高会对感知边界产生影响, 从而支持了Ohala和Eukel (1976)的“舌位拉伸”假说。  相似文献   
108.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a procedure to generate derived categorical responding by three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and to promote the emergence of untrained intraverbal categorical responses. In the study, three 4‐member equivalence classes including three stimuli (A, B, and C) and a category name (D) for each class were trained using a match‐to‐sample procedure. Test probes were conducted for categorical responding, including both a trained (D‐A) and two derived (D‐B, D‐C) relational responses, as well as the emergence of untrained intraverbal categorical responding (D‐A/B/C) throughout the study. Relational training was effective at promoting the emergence of categorical responding, and two of the three participants demonstrated the emergence of additional intraverbal responding without prior training. The results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practical utility of stimulus equivalence as well as the PEAK‐E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109.
类别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心理学和其他社科研究领域,研究者能熟练地进行连续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但面对自变量、中介变量或(和)因变量为类别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研究者往往束手无策。在阐述类别自变量中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建议使用整体和相对中介相结合的类别自变量中介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分析流程。以二分因变量为例,讨论了中介变量或(和)因变量为类别变量的中介分析方法的发展过程(即尺度统一的过程),建议通过检验Za×Zb的显著性来判断中介效应的显著性。用二个实际例子演示如何进行类别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最后展望了类别变量的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0.
Bierman  G. M.  de Paiva  V. C. V. 《Studia Logica》2000,65(3):383-416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an intuitionistic variant of the modal logic S4 (which we call IS4). The novelty of this paper is that we place particular importance on the natural deduction formulation of IS4— our formulation has several important metatheoretic properties. In addition, we study models of IS4— not in the framework of Kirpke semantics, but in the more general framework of category theory. This allows not only a more abstract definition of a whole class of models but also a means of modelling proofs as well as prov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