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Recent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imaging studies have provided evidence for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brain regions involved in social cognition during adolescence.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is rapidly expanding area of neuroscience and describe models of neurocognitive development that have emerged recently. One implication of these models is that neural development underlies commonly observed adolescent phenomena such as susceptibility to peer influence and sensitivity to peer rejection. Experimental behavioural evidence of rejection sensitivity in adolescence is currently sparse. Here, we describe a study that directly compared the affective consequences of an experimental ostracism manipulation (Cyberball) in female adolescents and adults. The ostracism condition led to significantly greater affective consequences in the adolescents compared with adult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ability to regulate distress resulting from ostracism continues to develop between adolescence and adulthood.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models of neurocognitiv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22.
为了检验跨学科概念图在跨学科知识整合中的作用,设计了跨学科概念图干预计划,以18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对比实验方法,探讨了跨学科概念图对跨学科学业成就的影响。结果表明:(1)跨学科概念图干预计划显著提高了实验组被试的跨学科学业成绩;(2)对于不同成就者而言,干预计划显著提高了中低成就者的跨学科学业成绩,而对高成就者跨学科学业成绩的影响不显著。这意味着跨学科概念图作为跨学科知识整合领域的智力适应工具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跨学科学业成就,但是其对不同层次学习者跨学科学业成就的影响具有适应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3.
创造力的脑结构与脑功能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脑结构和脑功能两方面对创造力的脑神经基础进行了评述。就创造力的脑结构而言,尸体脑解剖研究表明创造力可能与顶叶与角回有关;活体脑结构成像研究则显示,创造力主要与额叶、扣带回以及皮下白质或灰质浓度有关。就创造力的脑功能而言,任务取向研究表明创造力任务主要激活了额叶和顶叶及少数其他皮层区域;而个体差异取向研究则表明创造力被试激活了右侧额叶、大脑皮层以及小脑的某些区域。未来研究需在加强脑结构影像研究基础上,注重从被试抽样和筛选等方面细化任务模式和个体差异模式的创造力研究,以获得更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4.
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这些基本PASS概念的提出,是为了给传统上将智力作为一个笼统构念的做法提供某种替代的选择。在这一新的理论途径中,我将一般能力分解为对主要认知过程的研究,其中每个认知过程均有其行为、认知和神经心理成分,而且重要的是,每个认知过程均有相应的一组评估测量任务。PASS模型,这一理论框架能够充分包容体现于教育和组织行为中的广泛一系列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5.
审美能力是人类独有的高级功能。本文介绍了审美的认知神经模型, 以及相关研究的实验范式, 对各种刺激材料和任务进行了评价。回顾了近年来脑成像研究的主要进展, ERP和MEG研究证明审美包含发生在不同时段的不同加工阶段, 与审美判断相关的ERP成分为300~400 ms 额中部负成分和440~880 ms 头皮后部晚期正成分。fMRI研究发现与审美相关的主要脑区包括尾状核、框额部皮质和扣带前回。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区分审美的不同方面的神经机制之间的差别, 扩大刺激材料范围, 更深入地探讨复杂因素, 如文化因素对审美神经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6.
采用语义启动数字匹配任务及其变式, 探讨在中文背景下“和效应”和语义系统的类比一致性及其产生机制。结果发现, 中国学生对“和”目标数字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对中性目标数字, 表明“和效应”是人类的一种强烈的认知倾向; 人类通过类比映射方式整合数学知识和语义知识; 影响语义加工的因素同样影响数学认知。研究还发现, 被试对中性目标数字的抑制难度受语义匹配任务性质的影响, 在完成类别不一致的探测词匹配任务时, 拒绝中性目标数字的反应时显著长, “和效应”消失, 表明“和效应”不仅源自于对“和”目标数字的激活, 也源自于对中性目标数字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7.
合理预期和想象未来事件或场景, 有利于个体做出适应性反应, 促进生存与发展。近年来, 研究者对想象未来的认知加工成分和神经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想象未来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我们首先概述了想象未来实验常用的思维采样范式和词语-线索范式, 接着介绍了想象未来的自我参照加工、心理场景构建等认知加工成分。此外, 特别介绍了想象未来的默认网络模型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大尺度脑网络, 并进一步提出了想象未来的脑网络研究框架。未来的研究可从想象未来的动态脑网络、复杂脑网络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角度入手, 深入探究想象未来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28.
It has been a matter of debate whether the specifically human capacity to process syntactic information draws on attentional resources or is automatic. To address this issue, we recorded neuro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of syntactic processing to spoken sentences while subjects were distracted to different degrees from language processing. Subjects were either passively distracted, by watching a silent video film, or their attention was actively streamed away from the language input by performing a demanding acoustic signal detection task. An early index of syntactic violations, the syntactic Mismatch Negativity (sMMN), distinguished between grammatical and ungrammatical speech even under strongest distraction. The magnitude of the early sMMN (at <150ms) was unaffected by attention load of the distraction task.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early syntactic brain response of attentional distraction provides neu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for the automaticity of syntax and for its autonomy from other attention-demanding processes, including acoustic stimulus discrimination. The first attentional modulation of syntactic brain responses became manifest at a later stage, at approximately 200ms, thus demonstrating the narrowness of the early time window of syntactic autonomy. We discuss these results in the light of modular and interactive theories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and draw inferences on the automaticity of both the cognitive MMN response and certain grammar processe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29.
张凤华  杨群  张庆林  汤永隆 《心理科学》2008,31(6):1461-1465
通过预备实验选取前件(或后件)是二元(或多元)的5种条件命题的4种推理形式作为实验材料,以大学本科生为被试,考察了五种不同条件命题类型对4种推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命题类型、推理规则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都非常显著.这个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条件推理的集合映射模型.  相似文献   
130.
王立君  顾海根 《心理科学》2008,31(6):1510-1512,1506
这个元分析评论了学生利用概念图进行学习的实验研究.首先按照元分析的标准选择文章,从涉及3623名被试的26项研究中抽取27个独立效果量.不同年级水平的学生应用概念图学习科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等课程的内容.后测评估了知识的唤起和迁移.在不同的教学条件、教学情境和方法中,应用概念图策略都使得学生的成绩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肯定、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焦虑.平均效果量依据概念图的使用方法和对照组的特点而改变,不同的研究存在显著的异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