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前心肌梗死常规治疗不能修复已死亡或者濒死的心肌,应用干细胞替代受损或死亡的心肌细胞来改善心功能,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修复坏死心肌、促进血管新生等改善心梗后心功能,其移植治疗有望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一个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2.
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增长是由肿瘤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分裂增殖引起的。针对性地抑制肿瘤干细胞的增殖,能显著提高肿瘤治愈率。本文用哲学的观点对肿瘤干细胞假说的提出、验证、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对于深入认识肿瘤干细胞的本质、探索其分离方法、发现抑制其增殖的有效手段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3.
114.
组织工程已经开始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组织工程骨在治疗牙槽骨缺损,上颌骨及下颌骨缺损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颌面骨缺损的修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同时也存在技术方面的不足和伦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5.
王赵琛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22,43(10):1-6
神经嵌合体研究具有潜在重要的科研与社会价值,也引起了诸多伦理关注。聚焦于将人类神经组织、细胞或基因在非人动物中表达所引发的伦理问题:通过比较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新旧指南关于嵌合体的定义,指出不同胚起源、“基因上不同”起源的嵌合体界定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界定对伦理讨论的启示;结合科研进展探讨了受试动物福祉、道德地位变化等问题,以试图厘清人们对这类研究的关键忧虑;并在科学必要性与规范合理性的视角下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116.
身体,因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成为生命伦理学回应前沿生物技术伦理挑战的新视角、新理论,特别是具有趋前属性的身体伦理学,为伦理学研究提供了未来想象。譬如,生殖干细胞技术,可能引起技术关系取代性别关系,造成社会权力结构变革;大脑类器官可能造成意识数字化,进而生命变得可读、可编码、可篡改,最终引发意识形态革命;合成生物学可能造成人类“神性尊严”消失、“世俗尊严”丧失,最终走向“技术尊严”的道德异化。总之,回应生物技术的道德诘难,生命伦理学必须以技术的想象为边界,而这个边界正建立在身体体验之上。
相似文献117.
已知肥大细胞作为免疫细胞在过敏反应和炎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肥大细胞在中枢亦有表达, 但对其作用了解不足。新近的研究发现中枢肥大细胞在脑功能和行为调节中发挥重要的内源性平衡作用。一方面, 中枢肥大细胞在维持相关脑区发育, 正常神经活动, 以及动机, 情绪和认知等多种行为中发挥保护性作用, 各种应激条件诱导的中枢肥大细胞表达和活动改变参与脑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过程。另一方面, 中枢肥大细胞过度激活或者过度抑制都可导致脑功能和行为异常, 并参与某些免疫相关心身疾病的病理过程。体外神经解剖学和功能学研究证据提示中枢肥大细胞与神经系统间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相互作用网络。肥大细胞和神经组织间通过形成类似突触的结构性联系直接影响相邻细胞的活动。肥大细胞还可以通过脱颗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调节神经活动, 同时表达多种受体接受脑内免疫性和神经性分子调节。但是目前对于中枢肥大细胞-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认识主要基于体外研究, 其在脑内相互作用方式及其与特定脑区功能和行为表型的关系所知甚少, 开展相关研究可以为认识脑与行为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8.
胰岛细胞再生是治愈1型糖尿病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的2型糖尿病的根本途径。体外再生和体内再生两种策略都是通过将干细胞或其他类型体细胞分化或转化为胰岛细胞后发挥胰岛素分泌功能,从而治疗糖尿病。基础研究显示,两者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胰岛细胞再生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尚需要进一步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119.
Frank Baker Maxine Denniston James R. Zabora D. Marcellu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in medical settings》2003,10(1):27-34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velop an objective problems-in-living scale to identify the needs of cancer survivors after a demanding treatment such as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 A total of 99 adult BMT survivor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containing the 29 items included in the Cancer Problems-In-Living Scale (CPILS). These BMT survivors were most concerned about return of their illness or relapsing, the future, fatigue, not physically being able to have sexual intercourse, changes in their physical appearance, being concerned about infection and crowds,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adequate insurance, losing health insurance by changing jobs, and difficulty in meeting medical expenses. The CPILS showed a good level of internal consistency ( = .91). The hypothesis that BMT survivors who had lower levels of physical functioning would experience more problems with living was supported by correlation (.48, p < .001) of the CPILS with the Self-Rated 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 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CPILS was further supported by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66, p < .002) with the scores of BMT survivors on a quality-of-life measure,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Domains Scale for BMT. 相似文献
1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第七届会议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olandeTanoBouah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3,24(11):1-6,12
在厄瓜多尔政府的盛情邀请下,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IBC)第七届会议于2000年11月7~9日在基多举行。来自50个国家的170余名学者到会。IBC讨论了两个工作小组关于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学问题及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问题的报告。几位专家召开了一次主题为“生命伦理学教育”的圆桌会议。IBC还就人类基因组研究中经济方面的问题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