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36篇
  866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思维策略训练对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鑫德  张庆林  陈向阳 《心理科学》2004,27(5):1049-1051
研究思维策略训练对于高中生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的有效性。被试为1616名高中学生,训练由经过培训的17名高中化学教师承担,时间为10周,实验采用自编的《高中生化学计算问题解决思维策略训练教程》及《自我提示卡》,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以探索化学学科问题解决思维策略训练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思维策略训练能显著地提高高中生的化学计算问题解决能力,且普通中学高中生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52.
刘电芝  孙泽军 《心理科学》2004,27(6):1410-1413
本研究以两所中学的136名初二学生为实验被试.采取平衡组实验设计,编制专门的(实验教程).以专门训练与日常教学渗透相结合和专门集中训练两种方式进行说明文形式图式阅读策略训练。实验结果表明:1。说明文形式图式阅读策略训练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2。策略训练对优生、中等生的帮助更大;3。在迁移效果上,阅读策略的专门训练与教学渗透相结合的训练明显优于专门的集中训练。4。在本实验的延迟测验条件下.对策略的运用,激活组显着优于未激活组。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采用了多特征决策研究中的过程追踪技术,对人事筛选和挑选决策的策略进行了单步跳转和多步跳转分析与比较。结果发现,在人事挑选时,被试更多采用基于方案的补偿性策略,并以有关合适人选的心理映像为标准做出决策;而筛选时更多采用基于特征的非补偿策略以减少认知负荷,同时,以方案间比较为目的的补偿性策略也更多使用。这些策略变化体现了决策者的认知适应性。  相似文献   
54.
学习困难儿童的问题解决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选取学习困难儿童和正常儿童各 3 2名 ,设置河内塔问题解决的情境 ,采用临床观察法 ,对学习困难儿童在问题解决中的特点作了初步的探究。研究发现 :1与正常儿童相比 ,学习困难儿童在发现和有效运用策略方面明显不足 ,但当学习困难儿童对问题情境比较熟悉后 ,有明显的进步 ;2一定的提示并不能帮助学习困难儿童最有效地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5.
高湘萍 《心理科学》2000,23(2):184-188
2个实验对PDP的启动型实验程序与Richardson-Klavehn的修正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指示语的操纵,考察提取策略是否完全受意志控制,以及注意水平、刺激材料、测验类型、加工水平对被试作业的影响.结果发现刺激材料对有意识控制记忆的实验结果影响很大,对PDP的无意识自动加工参数无影响;启动型实验程序的结果与PDP理论相当一致;提取策略不一定是受意志精确控制的.  相似文献   
56.
小学儿童规则发现的类比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庆林  徐展 《心理科学》2000,23(2):207-210
本研究以小学儿童为被试,证实了在策略提示条件下解决规则发现(合取规则和析取规则)的类比问题时,任务难度和表面相似性是影响策略的迁移的重要因素,并且发现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他们在问题解决时主要使用单维检验策略,多数小学儿童缺乏较强的元认知监控.  相似文献   
57.
小学四年级儿童简算策略获得的认知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电芝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7,30(2):264-267
研究策略获得的过程是了解认知机制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口语报告和教学实验的结合研究,采用策略意识和策略状况两个维度的评价指标考察,结果表明:策略运用从低到高体现出8级认知序列,策略获得者在策略的掌握过程中有四种认知状态:策略运用初期的倒退状态、策略从不熟练向熟练发展过渡的不稳定状态、策略运用的不彻底状态、有较强的策略意识但缺乏条件化知识的刻板状态。这四种状态反映出,学习者在策略获得过程中策略运用缺陷的常见状况。  相似文献   
58.
比较研究-影响中美儿童计算能力差异的认知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凡 Gear.  DC 《心理科学》1993,16(1):22-27
本研究要确定中美儿童基本计算技能的差异是否与他们使用的解题策略和基本加工过程的速度有关。为此,对中美两国的一年级儿童进行了书面计算能力测验,以及一组计算机呈现的加法作业。中国儿童在计算能力测验上表现出3:1的操作优势。中美儿童使用的解题策略种类一样,但是,中国儿童在策略综合运用的发展程度上超过美国儿童,检索策略的加工速度也超过美国儿童。显然,策略运用和加工速度的差异促成了中国儿童在计算能力测验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59.
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life satisfaction and to extend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by investigating the potential mediating effects of resilience and affect balance in this relationship. To test the study hypotheses, self-report measures of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esilienc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and life satisfaction were administrated to 263 undergraduates.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ife satisfaction. Mediational analyses showed that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xerted its indirect effect on life satisfaction through the simple mediating effect of affect balance and the three-path mediating effect of resilience–affect balance. In addition, resilience played as a partial mediator between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affect balance. Furthermore, multi-group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mediational model was not moderated by gender. Therefore, this study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the complex nature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rai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相似文献   
60.
When reading a text and searching for a target letter, readers make more omissions of the target letter if it is embedded in frequent function words than if it is in rare content words. While word frequency effects are consistently found,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impacts of passage familiarity on the missing-letter effect and studies that have present conflicting evidence.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passage familiarity, as well as the impacts of passage familiarization strategy promoting surface or deep encoding, on the missing-letter effect. Participants were familiarized with a passage by retyping a text, replacing all common nouns with synonyms, or generating a text on the same topic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n completed a letter search task on the familiar passage as well as an unfamiliar passage. In Experiment 1, when both familiar and unfamiliar passages use the same words, results revealed fewer omissions for the retyping and synonyms conditions. However, in Experiment 2, when different words are used in both types of texts, no effect of familiarization strategy was observed. Furthermore, the missing-letter effect is maintained in all conditions, adding support to the robustness of the effect regardless of familiarity with the 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