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07篇 |
免费 | 268篇 |
国内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51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123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154篇 |
2020年 | 235篇 |
2019年 | 254篇 |
2018年 | 199篇 |
2017年 | 233篇 |
2016年 | 243篇 |
2015年 | 174篇 |
2014年 | 181篇 |
2013年 | 525篇 |
2012年 | 131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170篇 |
2008年 | 176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56篇 |
2005年 | 171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17篇 |
1978年 | 28篇 |
1977年 | 19篇 |
1976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将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路径引入正念研究领域。基于量化研究,主要以五因素正念问卷为测量工具,以潜在剖面分析为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区分为不同的子群体,并分析各个子群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在结果变量上的不同表现等,很好地弥补了变量中心研究路径的不足。基于质性研究,关于正念安全性/不良反应的问题,采用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路径,尊重个体差异性与自主性,以确保个体在安全练习的基础上获益。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路径对于准确把握个体正念方式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个体开展正念干预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2.
通过CiteSpace对心理委员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中国对于心理委员的研究始于2004年,经历了初期开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波动下降阶段,现处于平稳发展阶段; 截止到2021年,心理委员研究领域共有548名作者,高产作者有詹启生、王自华、来燕、闫娟丽等。多数研究者更倾向独立研究而缺少持续与合作研究; 心理委员研究领域共有313所机构,高产机构有天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各机构之间合作缺乏; 研究热点集中于高校、心理健康、大学生、胜任力、培训、高职院校、危机干预等。近年来转向了互联网模式下心理委员培训的研究、心理委员专用量表编制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方法引入了该领域。 相似文献
973.
近年来, 工作嵌入(Job embeddedness)作为解释员工离职和留职的新视角, 逐渐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根据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176篇工作嵌入相关文献, 分别从研究视角、内容分析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评述工作嵌入的影响结果。基于此, 总结出6种理论视角:资源保存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工作-角色依附理论、未来时间透视视角和传染过程视角。以内容分析的方式呈现关于工作嵌入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不同视角下工作嵌入影响结果的具体研究情况。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构建团队工作嵌入理论模型、聚焦跨文化比较下工作嵌入的溢出效应、关注工作嵌入的双刃剑效应以及突出子维度差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974.
975.
近似数量加工是对大数目物体数量在不依赖逐个数数前提下的估计。行为学研究提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 但神经机制未明。本研究探讨高数学焦虑个体近似数量加工的神经机制, 比较高低数学焦虑脑电活动的差异:(1)行为上无显著组间差异; (2)高数学焦虑组的P2p成分波幅增加; (3) δ频段ERS及β频段ERD无显著数量比例效应, 而低数学焦虑组在上述指标的数量比例效应显著。本研究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提供了电生理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976.
以山东省济南市12所初中的2015名初一学生为被试,对其持续追踪至初二年级,采用自我报告法测查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受欺负和社交退缩,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潜在转变分析,探讨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别以及各亚类别中青少年受侵害身份的稳定性与发展变化。结果发现:(1)同伴侵害亚类别可以分为:未受侵害组、低受侵害组、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四类,各亚类别间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受侵害程度上;(2)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表现出高水平的攻击行为和社交退缩,且高受侵害组的社交退缩行为更多;(3)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受侵害身份具有中到高水平的稳定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高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中等受侵害组转变,中等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低受侵害组转变。攻击行为是受侵害身份转变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77.
医患会话研究是研究医患矛盾和医患关系的关键,从社会学和语言学的视角,对国内外的医患会话研究进行了梳理。社会学和语言学视角对会话的分析有很大的差异。社会学家是研究如何进行会话,认为会话能透视社会生活,而语言学家则研究语言如何建构以产生会话,认为作为社会生活资源的会话可以帮助发现语言的本质。医患会话研究还应该拓展到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医学领域。只有更好地开展医患会话的研究才能指导医生的会话策略,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78.
医案作为叙事文本,可进行故事分析与叙事分析。叙事分析结果能够完善故事分析结果。叙事医学提出的细读方法是医学叙事分析方法的集大成者。为增加医案研读结果的完整度,借鉴叙事医学的细读方法,提出了分析医案“框架”、“形式”、“时间”、“情节”、“意愿”的方法,介绍了时间性、独特性、因果关系/偶然性、伦理性、主体间性特征等叙事医学概念对医案分析需求的启发。为了便于记录与规范医案叙事分析的过程,设计了医案叙事分析表。本研究丰富了医案研究方法,扩大了叙事医学细读方法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979.
980.
变量间的网络分析模型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不同于将潜变量作为观测变量的共同先导因素的潜变量模型, 网络分析模型将观测变量作为初级指标, 采用图论的方法建立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网络, 其中变量为网络的节点, 而变量间的关系是节点之间的连线。因此网络分析可以突显观测变量之间的联系以及观测变量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系统。通过变量网络中基于各个节点特征的指标(如中心性)以及基于整体结构特征的指标(如小世界性), 网络分析为研究各种心理现象提供了新的可视化的描述方式和理解视角。近10年来, 网络分析的方法已在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领域得到一定的应用。未来研究应继续发展和完善网络分析模型的理论和方法, 使之运用到更多的数据类型和更广的研究领域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