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合理预期和想象未来事件或场景, 有利于个体做出适应性反应, 促进生存与发展。近年来, 研究者对想象未来的认知加工成分和神经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想象未来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我们首先概述了想象未来实验常用的思维采样范式和词语-线索范式, 接着介绍了想象未来的自我参照加工、心理场景构建等认知加工成分。此外, 特别介绍了想象未来的默认网络模型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大尺度脑网络, 并进一步提出了想象未来的脑网络研究框架。未来的研究可从想象未来的动态脑网络、复杂脑网络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角度入手, 深入探究想象未来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2.
陈璐  张婷  李泉  冯廷勇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7):1205-1215
共同注意是指两个人共同对某一事物加以注意, 分享对该事物的兴趣, 它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奠基性能力。首先, 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发展主要体现在注视转换、主动展示、分享等能力发展滞后及缺陷; 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的神经基础:应答性共同注意主要涉及后部皮层注意网络(如颞上沟后部、顶内沟等), 自发性共同注意涉及前部皮层注意网络(如前扣带皮层、背内侧额叶等); 最后, 以回合式教法和关键反应训练为基本方法, 论述了共同注意干预的新近模式和效果评估。未来研究应在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发展的年龄特征及机制、共同注意的脑区可塑性及脑网络的发展以及开发更有效的干预方法等方面展开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93.
唐江伟  路红  刘毅  彭坚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10):1830-1842
道德直觉决策研究是从直觉思维角度探讨决策者在道德境遇下的决策。道德直觉决策是道德情境下的直觉反应, 其理论基础包括躯体标记假说、社会直觉模型、双加工理论、事件特征情感复合体系以及双系统理论; 道德直觉决策机制至少包括:无意识加工、情绪加工和直觉加工三个基本的心理加工过程, 与之对应的神经系统则至少存在三个可能的脑神经回路:无意识加工的道德脑区、情绪加工的道德脑区和直觉加工的道德脑区。研究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了道德直觉决策的一般性影响因素--文化、道德境遇、经验、情绪和道德直觉; 揭示了道德直觉决策的加工机制。未来研究应在加强理论建构的基础上, 通过更缜密细致的实验设计去探究决策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 并明确道德脑区之间的联结。  相似文献   
94.
李艾丽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8,31(6):1438-1440
关于选择偏好可变性的心理机制,新联结主义框架下的联结网络模型强调决策是动态的随机的过程.其中,多备择决策场理论强调由心理场距离决定水平抑制强度的线性关系,渗漏竞争累积模型强调主观价值评价过程中非线性的规避损失偏向.  相似文献   
95.
网络医疗的发展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网络技术迅猛的发展,许多互联网业务如网上求医、网上购药、网上保健也日渐火热,成为人们防治疾病的又一手段。网络医疗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它已成为医学交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发展自己的远程医疗系统,这无疑将推动医学模式的进步。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手段,网络医疗目前仍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可制约网络医疗的发展,因此必须在技术、政策、法律各方面予以完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96.
人工神经网络是对真实神经元网络的粗略模拟,具有容错性、抗干扰性、高效性等特征,具有学习、记忆等强大的认知功能,因此适宜于心理学许多领域的模拟研究。借助神经网络模型不仅可以模拟和验证以往的实验室研究;还能深入探讨感知、联想、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过程的具体发生机理,把握其内在机制;它对探讨内隐记忆、内隐学习等无意识认知过程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7.
传统职业理论主要是还原论范式的,包括结构论和过程论;自引入混沌理论以来,职业发展的研究范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文章在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从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职业发展的混沌特征,包括初值敏感性,分形和吸引子的作用,通过分析指出这一理论在职业咨询中的应用及其对理论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98.
Creativity researchers are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understanding when, how, and for whom creativity can be beneficial. Previous review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reativity research largely ignores the study of its impact on factors that promote health, and well-being among populations of adults. It is unclear, in fact, whether this gap in research also extends to creativity research among young children. 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issue. Early childhood is a crucial stage for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who remain highly sensitive to stress, and adversity. It is therefore essential to identify and promote factors that are beneficial to early childhood resilience,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documenting more of the effects of creative activities on positive outcom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with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1000 randomly selected articles from the Web of Science, without bias towards any specific peer-reviewed journal. The analysis of 454 included articles shows that approximately 80%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focus on creativity as an outcome (replicating previous findings with a larger sample), with only 3.78% investigating creative activities as predictors among young children. In this small percentage, most of the studies addressed creative activities in young children related to resilience outcomes.  相似文献   
99.
法则关系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要概念之间的理论关系或合理关系的连锁系统被称作是一个法则关系。法则关系包括原有模型、前因变量或结果变量。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法则关系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法则有效性,从而对原模型作进一步修正,该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地揭示出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文中还提到了应用法则关系方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的研究应当着重于进一步构建其理论框架、借助其来有效地开发和验证测量工具、以及探索该方法效度的影响因素等方向。  相似文献   
100.
Events have beginnings, ends, and often overlap in time. A major question is how perceivers come to parse a stream of multimodal information into meaningful units and how different event boundaries may vary event processing.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roles of these three types of event boundaries in constructing event temporal relations. Predictions were made based on how people would err according to the beginning state, end state, and overlap heuristic hypotheses. Participants viewed animated events that include all the logical possibilities of event temporal relations, and then made temporal relation judg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ople make use of the overlap between events and take into account the ends and beginnings, but they weight ends more than beginnings. Neural network simulations showed a self-organized distinction when learning temporal relations between events with overlap versus those with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