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22篇
  5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1.
Attentional bias towards threat can be demonstrated by enhanced processing of threat-related targets and/or greater interference when threat-related distractors are present. These effects are argued to reflect processing within the orienting and executive control networks of the brain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behavioural (RT)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correlates of early selective attention and top-down attentional control among females with high (n?=?16) or low (n?=?16) spider fear (Mean age?=?22 years).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novel flanker go/nogo task in which a central schematic flower or spider stimulus was flanked by either congruent or incongruent distractors. Participants responded to green stimuli (go trials) and withheld response to yellow stimuli (nogo trials). High fear participant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ly shorter reaction times and greater P1 amplitude to spider targets, suggesting specific hypervigilance towards threat-relevant stimuli. In contrast to predictions, there was little evidence for behavioural interference effects or differences in N2 amplitude when distractor stimuli were threat-relevant.  相似文献   
312.
彭宇彬  宛小昂 《心理学报》2022,54(7):736-747
人们常将特定的颜色与风味联系起来形成色味联结, 而且颜色线索会影响风味感知, 这体现了视觉信息对味觉信息加工的跨通道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行为实验, 考察了味觉信息是否也会影响视觉搜索。实验任务要求被试品尝饮品后对形状靶子进行视觉搜索, 并且操纵了味觉刺激的提示性以及靶子颜色与风味之间的关联性。实验1的结果表明, 当风味线索提示的靶子颜色是与风味关联的颜色时可以加快视觉搜索。但如果与该风味关联的颜色出现在干扰项上, 风味线索则无法促进视觉搜索。其后, 我们在实验2中排除了语义启动的混淆, 也发现了与实验1一致的结果。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风味线索会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证实了味觉刺激对视觉注意的跨通道影响, 为色味交互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揭示了跨通道影响可能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13.
注意觉察系统是以认知心理学和认知工效学为理论基础设计的、能在多任务环境下帮助用户管理任务中断及转移的新型人机交互系统。本文概述了注意觉察系统的三大功能体系,研究现状,并对这种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14.
双任务交互作用模型认为探测任务知觉负荷对注意促进效应(the attentional boost effect,ABE)不存在影响。基于对这一观点的质疑,本研究以场景图片为实验材料,结合学习-测验经典范式和目标探测任务,实验一探讨高、低知觉负荷探测任务对ABE的影响;实验二验证探测任务知觉负荷对ABE的影响是否受探测目标与非目标相似性调节,进一步验证双任务交互作用模型的观点。结果发现,低知觉负荷探测任务中存在ABE,但高知觉负荷探测任务中却不存在;探测目标与非目标不相似条件下的高知觉负荷探测任务中不存在ABE,但相似条件下的高知觉负荷探测任务中依然存在。由此可见,探测任务知觉负荷对ABE存在影响,且这一影响受探测目标与非目标相似性调节,双任务交互作用模型的观点不合理。  相似文献   
315.
本研究采用训练-测试范式考察场景信息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中的作用。实验1训练阶段将唯一性的场景信息与奖励建立联结,测试阶段发现只有当分心刺激出现在高奖励场景中才能捕获注意;实验2训练阶段将场景和颜色信息联合但分别独立预测奖励,结果发现高奖励颜色出现在任何场景中都能捕获注意。研究结果表明:(1)场景-价值联结能够引发注意捕获效应;(2)与场景相比,颜色特征在价值驱动的注意捕获中具有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316.
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将图片按照威胁性分为高威胁性和一般威胁性,探讨焦虑程度不同的个体对不同威胁性刺激的注意特点。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从265个大学生中选取了33名高焦虑被试和31名对照组被试。结果发现:(1)高焦虑组个体对一般威胁性刺激有显著注意偏向,对高威胁性刺激有注意回避趋势;(2)对照组个体对一般威胁性刺激没有表现出注意偏向,对高威胁刺激有注意偏向趋势。结论:(1)即使是一般威胁性图片也能引起高焦虑被试的注意偏向 (2)高威胁性图片才能引起对照组个体产生注意偏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17.
孙晓  李肖  贾磊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13,36(1):72-77
研究采用注意瞬脱的双任务RSVP范式通过操纵T1任务知觉负载水平的高低及T1-T2间的延迟长短,检验不同负载和延迟条件被试对陌生姓名、明星姓名和自我姓名的识别正确率。研究发现,自我姓名加工具有明显的注意瞬脱对抗效应,体现出加工的独特性,但其独特性受负载及延迟条件的影响,且明星姓名在一定条件下也出现了与之相近注意瞬脱的对抗效应,证明自我姓名加工具有相对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18.
王军妮  王勇慧 《心理科学》2005,(6):1312-1318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从乐观特质连续谱上选择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组个体,考察他们对情绪和中性词的分心抑制。实验一以情绪词为材料发现,当启动分心词为负性时,乐观组出现负启动;分心词为正性时悲观组出现负启动;无论分心词为正或负,中性组均出现了负启动。实验二以中性词为材料发现,仅悲观组和中性组出现负启动。说明乐观个体对正性和中性信息不实施分心抑制。这可能与注意在这些刺激上的维持及乐观个体拥有积极的认知图式有关。本研究为乐观个体积极而务实的行为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19.
刘爱书  王春梅 《心理科学》2014,37(2):335-341
目的 探讨童年期心理虐待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 使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筛选童年期受心理虐待者18人,对照组19人,采用点探测任务,以成对情绪面孔为实验材料,考查童年期心理虐待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 结果 以反应时为指标得出组别、面孔性质及一致性交互作用显著,在探测点位置与面孔不一致时,心理虐待组对消极面孔的反应时长于积极面孔。以注意偏向分数为指标发现组别和面孔性质交互作用显著,心理虐待组对消极面孔的注意偏向分数高于控制组。 结论 童年期心理虐待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320.
Cognitive theories emphasise the important role of attentional bias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body image issues and eating pathology. A wealth of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examine attentional biases toward body‐related information among individuals with eating pathology. However, there is considerable variability in the method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measure attention and, importantly, these methods tap into different attentional processes. Given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attention, it is important for researchers to select the right tools to test their hypotheses. This review critically evaluates the attentional measures that have been used in previous research, primarily the modified Stroop task, dot probe task, visual search task, and eyetracking.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each measure will be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guide for researchers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attention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body image issues and eating disorders. Overall, we recommend that researchers use a combination of eyetracking technology and specific reaction‐time measures that target the specific attentional mechanism of inter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