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吴彦文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17,(10):1267-1276
3个实验采用颜色词、颜色词同音词以及颜色语义联想词作为启动词,使启动词的语义和颜色实现时空分离、启动词处于非空间注意焦点位置、降低启动词可视度的情境下,考察具有自动化加工特征的启动词是否受到注意力资源的制约以及启动词在获得不同数量的注意力资源时其自动化程度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结果发现:(1)注意力资源实质性地决定着自动化加工能否顺利进行,具有自动激活特征的刺激在无法获得注意力资源时,自动化加工过程终止。(2)可用的注意力资源数量调控着自动化加工的效率和语义提取的效果,可用的注意力资源数量越多,对启动刺激的语义加工越完善,对目标刺激的促进效果也越有效。本研究结果支持注意力敏感模型关于自动化加工受认知系统的支持和配置才能完成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2.
不安全依恋者的注意偏向是指依恋焦虑和回避个体对依恋信息产生或趋近或回避的注意偏好, 这一注意偏好使得个体形成了处理与依恋对象关系的特殊认知机制:依恋回避个体偏好采用防御性机制, 倾向于回避对依恋信息的注意; 依恋焦虑个体偏好采用夸大性机制, 倾向于夸大威胁性信息, 因而会积极寻求与依恋对象的亲近。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绪信息、痛觉感受和工作记忆三个方面; 加工阶段特征主要涉及P1、N1波等代表的注意自动加工和LPP波代表的注意控制加工; 脑网络上主要包括两个子网络, 即负责情绪评估的边缘系统和负责情绪调节的以前额叶为代表的神经网络。未来研究中更应该关注刺激物的生态效度, 检验依恋系统是否激活,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阶段的关系,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以及注意偏向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3.
不同康复时相戒除者对海洛因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84名生理脱瘾后处于不同康复时相的海洛因戒除者为被试,采用情绪Stroop范式,以海洛因相关线索为自变量,考察了海洛因戒除者的注意偏向特性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发现:(1)海洛因戒除者对相关线索存在着显著的注意偏向;(2)海洛因戒除者对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随康复期的延长无显著改善。该研究支持了Franken关于药物成瘾的注意偏向模型。  相似文献   
114.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voluntary and automatic orienting after a relatively long interval in an attentional cueing paradigm. Facilitation of return was observed after the voluntary orienting to a designated color (Experiment 1) and motion direction (Experiment 2), whereas inhibition of return was observed after the automatic orienting to an abrupt stimulus onset (Experiment 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voluntary orienting to a visual attribute modulates subsequent processes differently from the automatic orienting to an abrupt onset. In the voluntary orienting to visual attributes, it would be advantageous to return attention to the previously attended location, which is a potential source of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15.
陈骐  刘岩  周晓林 《心理科学》2005,28(1):152-153
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是调节人类各种认知活动的一种重要执行功能,本文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该领域内脑成像研究的新进展:(1)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脑机制;(2)不同种类的注意控制脑机制的一致性;(3)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对其它皮层中神经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6.
赌博障碍是指持续且反复的赌博行为,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后果,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总结了赌博障碍的认知功能缺陷及其神经基础,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①认知扭曲、②奖赏和惩罚敏感性、③注意偏向和④决策。未来研究应多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深入探究赌博障碍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关注大脑结构变化及功能网络改变,并将其整合到一个统一的神经生物机制框架中,找到更加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7.
118.
不同程度考试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注意机制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线索提示实验范式,旨在考察考试焦虑个体对与考试有关和与考试无关刺激在注意机制上的差异。研究选取被试149名,分别采用TAS,STAI-T以及BDI量表进行高、低考试焦虑被试的筛选。问卷结果显示,TAS与STAI-T、BDI均有较高的正相关。行为实验结果显示,高、低考试焦虑个体对与考试相关的刺激在注意卷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与低考试焦虑个体相比,高考试焦虑个体对与考试相关的刺激上出现了注意脱离困难。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分析比较大学生人际困扰、社交焦虑和心理症状的现状与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见解。方法:采用自制大学生压力源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大一、大二、大三共1291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人际关系困扰各年级总检出率为27.2%;大二和大三人际敏感因子均分高于大一,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并有显著差异;社交苦恼因子和总均分高于常模,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总体社交回避及苦恼与抑郁、强迫、焦虑等心理症状有显著正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际困扰、人际敏感症状存在年级、性别差异,和典型表现形式;社交回避及苦恼可导致不同类型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120.
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究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在注意偏向上是否存在情绪干扰。采用情绪图-词Stroop范式对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有对情绪词语有更加突出的反应延迟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情绪干扰。(2)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具有更多的负性认知偏向。(3)病理性网络使用者与正常网络使用者相比,在图词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反应延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