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王丽娟  田翠武侠 《心理科学》2013,36(5):1267-1272
前瞻记忆是指对预定事件或行为的记忆。本文总结了前瞻记忆脑机制相关的文献,介绍了前额皮层、丘脑,内侧颞叶等脑区域在前瞻记忆中的作用,并通过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老年痴呆症患者、酒精依赖症和内侧颞叶癫痫患者前瞻记忆的表现,从临床角度深入探讨了前瞻记忆神经机制的问题。证据表明,前额皮层参与前瞻记忆的编码、提取和监控过程,与意向保持也有密切的关系;丘脑与意向的执行有关,并且与前额叶互动在前瞻记忆监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侧颞叶与编码来源的提取和意向的激活都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认为前额皮层在前瞻记忆加工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同时与丘脑、内侧颞叶等区域相互作用,共同成为前瞻记忆编码、保持、提取、执行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92.
凌斌  王重鸣 《心理学报》2014,46(8):1176-1191
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考察时间距离对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影响, 即在个体和组织决策情境中, 人们倾向于偏好选择和高估与自身观点和决策相一致的信息, 而不是非一致性信息。通过4个情境决策实验, 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近期决策会提高信息搜寻和评估中的验证偏差, 而远期决策会降低它们的验证偏差, 知觉到的决策确定性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实验1b)。解释水平(实验2)和期许性/可行性表征(实验3)分别在时间距离对验证性信息加工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 结果依次表明在低解释水平(高可行性-低期许性特征)条件下, 时间距离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负相关关系会得到显著增强, 而在高解释水平(高期许性-低可行性特征)条件下, 时间距离与验证性信息加工的负相关关系会得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3.
神经肌肉下意识前馈与反馈控制的知觉线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芷  王健 《心理学报》2014,46(1):50-57
为研究视觉和时间知觉线索对突发外部姿势干扰下中枢神经系统对动作肌肉和姿势肌肉预期姿势调节(APAs)和补偿姿势调节(CPAs)的影响, 本研究被试分别在视觉和时间线索引导下完成经典落球试验, 同步采集右侧动作肌肉肱二头肌和姿势肌肉腰部竖脊肌和腰部多裂肌的sEMG信号, 计算被检肌肉APAs发生率、预激活时间和CPAs反应强度。结果发现, 视觉线索可以引发动作肌肉和姿势肌肉APAs发生率明显增加, 预激活时间明显提前, 以及动作肌肉CPAs反应强度明显减小; 而时间线索主要引发动作肌肉预激活提前, 对姿势肌肉APAs和CPAs无明显影响。该结果表明, 视觉和时间引导线索对突发外部姿势干扰条件下人体姿势肌肉和动作肌肉的中枢运动控制具有不同的作用。视觉引导线索能够明显增加姿势肌肉和动作肌肉预激活发生率和提早预激活时间, 表现出明显的“视觉线索预激活优势现象”; 而时间引导线索主要引发动作肌肉预激活提前, 对姿势肌肉APAs和CPAs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4.
探讨时间隐喻在时刻水平上的表盘模拟表征。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考察静态的时刻表征是否依赖表盘模拟,对时针和分针的表征是否会有差异;实验2通过加工不同的时刻变化及对旋转图形的判断,考察动态时刻的加工是否产生表盘指针的旋转模拟。结果表明,具体时刻的时间隐喻模式表现为表盘模拟,不同于年、月、日等时间的直线型的时间隐喻;加工变化的时刻是以心理旋转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加工方式会影响空间知觉。  相似文献   
95.
张锋  刘金平索涛 《心理科学》2014,37(6):1341-1345
研究采用包含两种判断框架(判断刺激出现的先后次序)的时序判断任务探讨了决策偏向对时序知觉位置启动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时序知觉中存在着位置启动效应,而且在两个靶刺激出现时间间隔不同时,被试在“哪个靶刺激先出现”和“哪个靶刺激后出现”两种判断框架下的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两个靶刺激同时出现时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判断框架效应。因此,本研究推测时序知觉位置启动效应的作用机制不仅包括知觉增强加工过程,而且也与认知决策有关,这为反应偏向理论提供了新的支持证据。  相似文献   
96.
王财玉  雷雳 《心理科学》2014,37(4):957-961
通过研究品牌犯错的时间打折效应,本文试图探讨潜在消费者(未购买者)对犯错品牌评价的心理倾向。实验1研究发现,随着品牌犯错事件时间距离的延伸,消费者对身体性危害-品牌犯错的评价不会改善,即没有出现时间打折效应,而对功能性危害-品牌犯错的评价则逐渐提高,从而表现出时间打折效应。但实验2研究进一步发现,随着品牌犯错事件相关性的增强,功能性危害-品牌犯错的时间打折效应也消失。结论:潜在消费者对犯错品牌评价的心理倾向表现为“消费者防御”,并且身体性危害-品牌犯错启动的消费者防御要强于功能性危害。  相似文献   
97.
钟伟芳  莫雷  金花  徐贵平 《心理学报》2012,44(6):735-744
一般语言学理论认为, 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 句子意义建构是基于词汇语义整合的, 其反映在N400之上, 开始于词语呈现后约250 ms。然而, 近年关于语义P600效应的研究却提示句意建构可能存在多通道或方式, 读者甚至可能在N400反映的加工出现之前就已建立了初步句意。为探明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是否存在比N400反映的加工更早的句意建构, 以及如果存在这样的句意建构, 其是从何时开始的, 本研究开展了四个实验。实验1发现被试在句末双字词呈现200 ms后已将其联系到上文语义表征而建立了句意, 提示句意建构开始于N400反映的加工出现之前。实验2与3进一步发现, 读者开始建立句意的时间约在句末词呈现了150 ms之时。实验4排除了实验1~3效应的其他一些可能解释, 提升了实验1~3结果的可靠性。总体上, 本研究提示:在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 读者在句末双字词呈现了约150 ms之时就已建立了句意; 可能存在比N400反映的加工更早的句意建构。  相似文献   
98.
同一事件的视听成分即使同时发生, 由于两种信息的物理传播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 大脑知觉到它们的时刻仍会存在一定的延迟。时间再校准指大脑可以最小化并适应这段时间延迟的现象。本研究采用“适应—测验”范式, 在适应阶段连续给被试呈现视觉先于听觉或听觉先于视觉128ms的刺激对, 在测验阶段以时序判断任务来测量被试此时主观同时点的变化。通过操纵适应及新异视听刺激对(即适应客体与新异客体)在测验阶段出现的空间位置, 探索空间与客体因素对视听时间再校准的影响。结果发现, 当适应客体出现于适应空间时, 主观同时点显著偏向了时间延迟的方向; 同样显著或边缘显著的主观同时点偏移还发生于适应客体出现于未适应空间时, 以及新异客体出现于适应空间时。研究表明, 视听时间再校准在不同空间中的表现取决于适应空间与适应客体的联合或独立作用。  相似文献   
99.
时间信息的加工一直是当代阅读心理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对时间信息表征的性质、维度特征、提取机制等问题存在诸多争论, 主要表现为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冲突。我们认为,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加工时间词以及低水平的更新情景模型阶段和通达与整合先前信息阶段, 强印象假设和场景理论争论的实质在于前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而后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二个阶段, 因此, 总是难以调和。本项目首先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上将二者加以整合, 然后采用经典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现代的眼动研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表征性质、加工的维度特征、提取过程的激活与抑制特征等问题的探讨, 为本项目提出的时间信息加工的二阶段模型提供行为实验与眼动实验证据, 从而解决该领域中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长期争论。本项目的理论构想与研究技术对文本阅读其他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杜玮玮  宋婷  李富洪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1):1969-1975
任务转换时, 如果一个刺激不仅包含当前任务的特征还包含另一任务的关联特征, 这样的刺激被称为双价刺激。双价刺激能影响个体对单价刺激的加工, 使个体对后续所有单价刺激的反应减慢, 这种现象被称为双价效应(bivalency effect)。研究者发现双价效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对双价效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情境捆绑说和基于经验的预测模型。双价效应的产生与额外视觉特征的提取及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调整有关, 前者主要与颞-顶联合区的激活有关, 后者主要与背侧前扣带回以及前辅助运动区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