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5篇
  675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选取高生态学效度的科学发明问题作为实验材料, 采用“学习−测试”的两阶段实验范式,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的分析方法, 研究科学发明问题解决的神经机制。在控制被试性别、年龄和常规性问题解决能力后, 结果发现左侧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的ReHo值和个体科学发明问题解决的正确率显著正相关, ALFF的结果同样印证了这一发现。结果强调了ACC在科学发明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2.
徐富明  蒋多  张慧  李欧  孔诗晓  史燕伟 《心理学报》2016,48(10):1292-1301
基线比例忽略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 个体进行判断和决策时不能充分利用或者忽略基线比例的现象。本研究通过系列情境实验探索了三种不同维度的心理距离, 即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结果发现, 三种心理距离均能够对基线比例忽略产生影响:当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较近时, 个体更容易表现出基线比例忽略现象; 而当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社会距离较远时, 个体的基线比例忽略倾向减弱。  相似文献   
543.
刘馨元  张志杰 《心理科学》2016,39(2):279-284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时间关注特征对空间-时间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影响。采用时间关注点量表将有效被试分为关注过去组和关注未来组,进行反应区分实验。实验代表过去或未来的时间词作为启动刺激,要求被试判断的目标刺激是随后出现在屏幕左或右侧的圆点。结果发现,关注过去的个体对“左/过去词”的反应更快,关注未来的个体对“右/未来词”反应更快。表明时间关注点影响人们的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不同的时间关注点产生人们对于过去和未来时间在注意分配上的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表征方式,在“左-右”水平轴上验证了时间关注点假设。  相似文献   
544.
本研究探析了消费者的思维聚焦(过程聚焦/结果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结果聚焦的消费者比过程聚焦的消费者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更强烈。同时,时间距离对这一效应存在调节作用,即时间距离远时,这一效应显著;时间距离近时,思维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时间距离较远时,消费者的未来时间洞察力部分中介了思维聚焦对发展型文化消费产品的购买意愿。  相似文献   
545.
视觉统计学习是指个体依据视觉刺激之间的转接概率来掌握统计规律的过程。本研究通过5个实验探讨了个体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视觉统计学习的加工机制。每个实验均包括熟悉(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在熟悉阶段, 让被试观看名人面孔并完成重复图片探测的无关任务; 在测试阶段, 让被试进行二选一迫选任务。其中, 实验1和2分别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 实验3分别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视觉进行统计学习的精确性; 实验4进一步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视觉统计学习的时间特征; 实验5验证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的视觉统计学习具有面孔特异性。结果表明:个体能同时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精确的视觉统计学习; 基于正立名人面孔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显著高于基于倒置名人面孔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 虽然基于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统计加工都具有一致的精确性, 但后者需要更多的加工时间。这提示: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的视觉统计学习具有面孔特异性, 个体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过程是分离的, 统计运算发生于面孔特征加工完成之后。  相似文献   
546.
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幸福评价的轨迹。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角度来研究幸福, 对于全面理解幸福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两项研究探索了中国大学生的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研究1让130名大学生完成时间维度生活满意度量表, 结果发现, 中国大学生认为过去与现在的幸福没有显著区别, 将来比过去和现在都幸福, 即过去幸福=现在幸福 < 将来幸福, 这与西方的研究结果过去幸福 < 现在幸福 < 将来幸福的轨迹不同。研究2采用实验法, 让45名大学生对描述幸福和不幸福的形容词进行评定, 再次支持了中国大学生的这一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不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呈现出过去不幸福=现在不幸福 > 将来不幸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47.
本研究探讨触觉时序知觉的手臂交叉效应是否存在性别差异。通过两个实验在较短和较长的SOA条件下考察男性和女性被试在基于体觉和基于外部空间的触觉时序判断任务中的表现。结果表明,男性与女性被试在基于体觉和基于外部空间的触觉时序判断任务中均存在手臂交叉效应,SOA较短时男性被试的手臂交叉效应显著小于女性被试,但在SOA较长的条件下手臂交叉效应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触觉时序知觉手臂交叉效应的性别差异可能与空间知觉能力和生理解剖学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48.
运用移动窗口技术考察情境模型中时间和空间维度同时或序列转变时二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时间和空间同时转变时, 二者存在易化关系, 但时间对空间的易化作用更大; (2)当二者序列转变时, 以中文为材料的结果只发现时间对空间的易化关系, 而以英语为材料的结果则发现存在双向易化关系, 但时间对空间的易化作用更大。据此, 情境模型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更新的捆绑-预期假设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549.
    
对过去事件的加工涉及到对现在信息的加工,过去获得的价值能够为现在的生活带来的收益可能对过去事件的价值估计具有影响。本研究探讨了过去事件对现在生活的影响在过去时间贴现中的作用。采用延迟时间贴现范式任务,选取2周到50年共10个过去时间长度,要求被试在现在获得的奖金和过去获得的奖金之间进行偏好选择,并且完成对过去时间贴现决策策略的问题回答。采用曲线下的单位面积UAUr(t1,t1) 为过去时间贴现率,发现过去时间贴现率在过去2周和过去1个月之间[Z = 2.662,p = .008]、过去1年和过去3年之间[Z = 2.587, p = .010] 差异显著。对决策策略的回答进行内容分析(频次统计信度为0.875),发现过去事件能够为现在生活带来的收益影响了被试对过去事件的价值估计和偏好选择。从现在起到过去2周内,被试看重近的过去获得的奖金对现在的生活的帮助,偏好选择过去获得的奖金;在较远的过去,从过去2周起到过去1年内,奖金数量和获得奖金的时间之间的比例影响了被试的偏好选择;从过去1年起到过去50年内,远的过去获得的奖金对现在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被试偏好现在获得的奖金。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过去时间贴现和未来时间贴现具有不同的心理加工机制,并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过去时间的差别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50.
仝宇光  张奇  张丽芳 《心理学报》2010,42(6):663-671
为考察语篇阅读中,汉语动词的延续性特征以及瞬时时间副词对时间转换事件表征的影响,采用探测-判断的语篇实时阅读技术分别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1的结果表明,当描述转换前事件的动词是延续性动词时,短时转换句与瞬时转换句的阅读时间无显著差异;而当描述转换前事件的动词是短暂性动词时,短时转换句的阅读时间明显长于瞬时转换句的阅读时间。实验2的结果表明,当不在时间转换句前添加瞬时时间副词时,长时与短时转换句前探测词的再认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当在时间转换句前添加瞬时时间副词时,长时与短时转换句前探测词的再认时间无显著差异。两个实验结果分别说明,动词的延续性特征和时间转换短句的结合影响了时间转换事件的表征,在长时转换句的前面添加瞬时时间副词缩短了长时转换事件的表征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