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ung wrote extensively about the archetypal mandala symbol as an expression in many cultures of the centrality and nature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human consciousness and divine consciousnes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how in Persia, for millennia—the archetypal symbol of the mandala has been widespread in many expressions of the sacred arts. My research outlin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archetypal mandala symbol in Persian religio-aesthetic history from the first unearthed stone carvings of Persia's ancient foundations until the more recent, breathtakingly marvellous ceilings of traditional Persian architecture today. From the artistic expressions of first religious beliefs of ancient Persia—Mithraism—an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Zoroastrian faith until the subsequent rise of Christianity and then Islam, Persian sacred art illustrates the Jungian idea that wholeness sought in the journey of individuation is often expressed through archetypal symbols of circles that articulate basic truths about the divine interplay with humanity.  相似文献   
2.
《经义考》和《四库》皆认为,今本《子夏易传》非但不是唐以前流传的古本《子夏易传》,也不是唐代张弧所假托伪撰的《子夏易传》,而是宋以后伪撰的另一新伪本,而唐张弧伪本已亡佚。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但本文通过详细考证,认为今本《子夏易传》即宋代流传的唐张弧伪本,易学史上并不存在张弧伪本之后的新伪本《子夏易传》。考证清楚此问题,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利用今本《子夏易传》,以及对古本《子夏易传》的辑佚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姜姓妇女在各国积极从政,在政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这与她们掌握当时最先进的卜筮知识,可以进行预测未来有一定联系,同时也是上古山川守文化精神在政治领域中的遗传和体现。  相似文献   
4.
帛书及楚竹书、阜阳汉简<周易>的面世,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周易>经文的研究视野.东汉熹平间,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以熹平石经作为今文标准本,熹平石经遂成为后人研究、界定汉代经今、古文的重要依据.然今以帛<易>考之,汉初人们以隶字抄书,并无严格的今、古文区分,故熹平石经作为分辨汉人今、古文的权威,只是为平息当时的今、古文之争.汉唐人以自己所见之有限的古文本而定其"古文某作×",今以竹书校之,方知其所见之古文本及其古文字,与战国竹书古文本多有不同.而由今本与竹书本多有相同相通者考之,知今本确为古文本无疑.随着帛<易>的出土,有本师传授的今文<易>在亡佚千余年后又重现于世,对弄清<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一些疑难卦爻辞原旨,厘清汉人今、古文经学的发展与演变,无疑有重大的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5.
疾病医治理念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埃及人针对不同类别疾病有着相应的医治理念:药物、魔法与意志是内科疾病的医治理念;河渠原理是医治外科疾病的理念;对于治疗心理疾病主要是寻求神灵的拯救;预防疾病的理念是保持圣洁。挖掘、梳理这些医治理念,可以加强医学史的学科建设,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今齐方言中有大量的古语词,这些古语词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层层积淀的结果。从历时角度而言,今齐方言中的古语词基本上可以分为上古、近古、中古三个历史层次;从共时的角度而言,它们存在于共时平面的形、音、义,又与历史上的古语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徽州古民居乃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宝库,传统文化之精髓,而《周易》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活水,其"天人合一"、"保合太和"、"唯变所适"的美学思想对徽州古民居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徽州古民居中有着明显的体现。研究徽州古民居所体现的《周易》美学思想,有助于体认其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这将有助于更好的保护和宣扬徽州古民居,从而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它的美。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自主学习思想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自主学习的价值、自主学习的原则、自主学习的教学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的自主学习思想。中国古代学者强凋为学贵在自求自得。注重立志、学思结合、知疑善间、自我省察、相互切磋等自主学习原则。主张遵循启发式的、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医德教育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德医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特殊职业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有高尚的医德,而高尚医德的培养应从医学生教育阶段开始,努力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我国传统的医德教育方法,如医学生人品的选拔,老师言传身教,徒弟满师传统等等对于培养现代医学生关爱病人、救死扶伤的医德风范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continues to be a bone of contention among certain groups of theistic believers. This paper aims to bring some light to the debate about it, by introducing a framework for epistemic appraisal which can provide a realistic and sober assessment of the epistemic credentials of the various parts of evolutionary theory. The upshot is a more nuanced epistemic appraisal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which show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pistemic standing between its various parts. Any serious conversation about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ought to reflect these fa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