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0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46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伊斯兰社会福利思想是在伊斯兰教的信仰体系下,用来指导团体和个人从事各种旨在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社会福利实践的思想。这一思想如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穆斯林的福利实践。本文从救助性和发展性两个方面对伊斯兰教社会福利思想做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2.
创造性思维对于中医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在中医基础研究中过分依赖高新技术,或者不敢直面问题、遇到困难退缩将阻碍创造性思维.中医基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需要研究者在传统知识、现代知识、高新技术与仪器等方面作好充分的准备.为使研究保持正确的方向,在研究中要处理好"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并以"和"的态度对待学术争论. 相似文献
193.
王建军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4,25(10):35-36
尸体剖验是病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准确而全面地作出尸检诊断,必须遵循科学的思维方法,即重视分析生前临床材料,密切关注结构和功能间的变化联系,以发展运动的观点分析尸检所见,无疑是值得倡导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94.
酝酿效应是指当人们遭遇无法解决的难题时, 暂时将其搁置, 转而去完成其他无关任务, 反而有利于原有问题解决的现象。近年来, 研究者对创造性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酝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同时提出了较多理论试图进一步解释酝酿效应。酝酿效应的代表性理论可分为“选择性遗忘理论”、“激活扩散和线索同化理论”、“无意识加工理论”等, 它们从不同角度解释了酝酿效应的机制, 并对其影响因素和有关现象各有预测。对心智游移和睡眠这些特殊形式的酝酿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酝酿效应的机制。认知神经研究表明, 酝酿期的基本认知成分, 即表征重构和激活扩散, 涉及到前额叶、纹状体、海马体等多个脑区的协同合作。未来研究需要以深化理论建设为基础, 利用认知神经方法进一步揭示酝酿效应的机制, 从而更为深刻地认识创造性酝酿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5.
在谎言识别研究中, 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人们在意识层面上识别谎言的正确率仅仅略高于随机水平。于是, 大量的研究转而考察无意识加工对谎言识别的影响。本文从测谎者的角度出发, 考察测谎者的无意识加工是否可以提高其谎言识别的正确率。本文梳理了关于无意识谎言识别的理论建构, 总结了无意识谎言识别的实证研究, 从无意识的信息接收、信息接收后的无意识思维以及无意识判断决策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的重要的成果和主要的争议。针对目前研究的困境, 本文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理论建构、交互式谎言情境、线索加工匹配效应、测试生理和脑激活指标以及无意识谎言识别的应用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6.
Dijksterhuis等人发现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无意识思维的加工结果优于有意识思维,并据此提出了无意识思维理论。本文介绍了支持无意识思维理论的基本实验证据,质疑无意识思维的相关研究及对质疑的回应研究。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改进无意识思维研究范式和寻找更多影响无意识思维效应的中介变量,无意识思维加工结果如何上升到有意识层面,无意识思维的加工方式以及其在真实和高风险任务情境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7.
LUO Songtao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15,10(3):444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reflect on the dialectic of the individual’s life and death in terms of Adorno’s moral philosophy, specifically through a thorough reading of his Negative Dialectics and other key works on the subject. I hold that there are two aspects of the dialectic of life within the context of Adorno’s “nonidentity”: one involves exploring the false identification, due to the reification of modern society, of the individual’s life experience with her or his death experience, while the other involves preserving the dialectical and irreducible tension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contemplation of life and of historic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specific social systems. Heidegger’s ontological philosophy concerning Dasein and Kant’s categorical imperative will also be discussed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Adorno’s moral philosophy and his idea of nonidentity. From my point of view, Adorno’s moral philosophy is the prime motivator of his unique concept of nonidentity, and has influenced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ical concepts such as biopolitics (cf. G. Agamben). 相似文献
198.
This article will investigate the issue of accessing benxin 本心 (original mind), subsequent operation from Self and, in that process, union with the “greater universe” or benti 本体 (original substance)—a state expressed in the West as “cosmic consciousness.” It is proposed that this allows one to participate as a partner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one’s own life and the surrounding world. The equally important question of how to gain contact with original mind will also be addressed, as well as the consequences of doing so with regard to the human condition. The concept of original thought is introduced, being important here as it is held to be that thought which is generated in the pure condition of original mind, devoid of influence from finite physical existence. 相似文献
199.
在对幼儿从出生到3岁语言发展追踪研究和有关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各阶段及起作用的因素,探讨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关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儿童在1岁前(前语言期)的具体思维阶段有认知(有感知、记忆、表象和思维),但还没有真正的语言。这说明语言不是先于思维,也不是所有的思维都与语言相联系。但是,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2)认知(思维)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3)认知(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关系是双向的,辩证的,是复杂地交互作用的。(4)应以辩证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语言和认知(思维)的产生。人类所以有语言,有高度抽象概括的思维,都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0.
研究探讨了生物领域知识丰富者和贫乏者判断来自生物领域或一般领域亲疏度不同的配对词间联系的差异。采用2(生物领域丰富者和贫乏者)×2(生物领域配对词和一般领域配对词)×2(语义关系疏远配对词和语义关系密切配对词)混合实验设计,要求被试尽快判断4种类型共120组配对词的两个词间是否存在语义上的联系。结果发现:生物领域知识丰富者比贫乏者更倾向于接受生物领域配对词间的联系,且在判断生物领域关系疏远配对词时花费更长时间;而两者在判断一般领域配对词间的联系时,无论在接受性或反应时上均不存在差异。这一结果说明,知识背景影响个体觉察特定范畴或特定领域中观念间联系的敏感性,觉察观念间联系的能力表现出领域特殊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