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41.
采用两个实验考察了获得年龄因素在汉语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实验一采用经典的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获得年龄和词频因素在词汇判断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获得年龄和词频两个因素均影响词汇识别。实验二采用阅读句子任务,通过实时记录的眼动追踪技术进一步考察了在有语境的情况下,获得年龄和词频因素在词汇加工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在阅读句子任务中,词汇获得年龄和词频因素都在词汇加工中起作用,二者存在交互作用,晚获得词存在词频效应。两个实验的结果均支持了在汉语词汇识别中,存在获得年龄效应。  相似文献   
142.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是中介过程受到调节变量影响的模型。评介了基于Bootstrap不对称置信区间和贝叶斯不对称可靠区间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的3种方法, 包括亚组分析法、差异分析法和系数乘积法。模拟研究发现, 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置信区间和无先验信息的贝叶斯可靠区间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中表现相当, 都优于百分位Bootstrap置信区间的表现。建议使用系数乘积法进行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使用差异分析法进行两阶段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并用一个实际例子演示如何用不对称区间估计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随后评述了3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在国内心理学的应用现状, 并展望了检验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3.
摘 要 为探讨任务框架和自信水平对不同年级儿童风险决策的影响,采用3(年级:二/四/六年级)×2(任务框架:获益/损失)×2(自信水平:过度自信/自信不足)的组间实验设计,在情境性实验任务中探查177名儿童风险决策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儿童在风险决策中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二年级儿童比六年级儿童更倾向于冒险,而四年级前后则是儿童风险决策发展的关键期、转折期;(2)儿童风险决策中存在框架效应,表现出偏好反转现象,与在获益情境下更偏好于保守决策相比,在损失情境下的儿童更偏好冒险决策;(3)自信水平并未对儿童的风险决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4.
崔丽霞  史光远  张玉静  于园 《心理学报》2012,44(11):1501-1514
Beck抑郁认知理论认为功能失调性态度和自动思维对抑郁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不同水平的认知因素在青少年抑郁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根据Oei和Kwon (2007)综合认知模型(ICM), 我们假设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间功能失调性态度是调节变量, 而自动思维是中介变量。研究采用开学初和临近期末间隔近四个月两个时间点的纵向数据搜集方式, 对613名初中生施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自动思维问卷(ATQ)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 然后通过路径分析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度和性别差异检验, 结果表明:(1)各变量显著相关(p<0.01), 且各变量间隔四个月两个时间点的分数差异显著(p<0.01); (2)修正后的青少年抑郁综合认知模型较好地拟了数据, 且功能失调性态度与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对自动思维的影响上女生的路径系数显著大于男生。结论:功能失调性态度在负性生活事件和青少年抑郁症状间起调节作用, 而自动思维从中起到了认知中介的作用, 且该模型性别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5.
二次响应面回归分析是指二次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 该方法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起源于个体&#8722;环境(P-E)匹配研究。它使用对个体&#8722;环境进行间接匹配测量的策略, 考察二者间的最佳匹配以及与结果变量的复杂关系, 并在三维空间对其进行检验和解释。该文在分析以往P-E匹配研究方法(例如差异分数)缺陷性的基础上, 阐述了二次响应面回归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逻辑思想, 统计分析方法, 并以实例演示其操作步骤与结果解释, 以及相对于其他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46.
王凯  王沛 《心理科学》2012,35(6):1343-1348
以大学生作为被试,旨在探究: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如果存在,靶子熟悉度的差异是否会影响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该单维刻板印象加工优势效应是否还会受到其他单维刻板印象加工的调节。研究结果表明:(1)在对具有性别-年龄组合而成的交叉刻板印象的人群进行判断时,通过面孔进行启动,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存在性别单维刻板印象和年龄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效应,即年轻男性或女性面孔的性别特征较年龄特征更容易得到加工和提取,老年男性或女性面孔的年龄特征较性别特征更具有加工优势。而在范畴词汇启动下,老年男性或女性词汇启动下的年龄特征较性别特征更具有加工优势。(2)熟悉性会影响单维刻板印象的加工优势,即在年轻被试感知面孔或范畴词汇时,其对老年男性或女性靶子间击中率的差异要显著大于对年轻男性或女性的靶子间击中率的差异。换言之,年轻被试感知老年人靶子的性别与年龄间的差异要显著大于年轻人靶子,出现自我参照现象。(3)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中,同时存在的各类单维刻板印象加工是彼此削弱的,具有优势加工效应的刻板印象的加工会受到非优势刻板印象加工的抑制。(4)在交叉刻板印象加工中,优势刻板印象加工会受到其相对刻板印象加工的削弱。  相似文献   
147.
以康奈尔情绪DRM词表为主要实验材料, 使用简化的联合再认范式(DRM范式的变式), 结合多项式加工树建模的统计手段, 对34名年轻人(23 ± 2岁)和28名老年人(68 ± 5岁)的再认记忆进行比较, 以考察不同年龄组中情绪效价对错误记忆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材料的情绪效价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存在显著年龄差异:(1) 积极情绪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的错误记忆, 其作用机制为积极情绪增强了老年人的字面痕迹而减弱了要点痕迹提取; (2) 消极情绪能够有效地降低年轻人的错误记忆, 其作用机制为消极情绪使年轻人反应偏向降低, 但不影响其记忆痕迹的提取。结果表明, 简化的联合再认范式下, 情绪效价对错误记忆的效应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老年人表现出积极情绪降低错误记忆的积极偏向; 年轻人表现出消极情绪降低错误记忆的消极偏向; 情绪效应对错误记忆的认知机制存在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48.
冯雪  彭凯平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9):1550-1559
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关于理性思维的个体差异的研究, 介绍和区分了两种有关理性思维的测量途径, 并讨论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理性思维可以分成技能和风格两种形式。前者常用评价性的、情境测试方式进行评估, 后者常用描述性的、自陈量表方式进行测量。通过分析认知能力对这两种理性思维的影响, 本文提出一个认知能力与理性思维技能和思维风格关系的理论模型, 为后续在理性思维测量方法上的研究提供一种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9.
Multiple method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 contexts, and correlates of generativity among 41 men aged 45–55. Generativity in the role of worker was unrelated to generativity in men’s roles as father, citizen and ‘leisurite’. Individuals who were generative in their work reported greater job satisfaction and subjective career success. These associations were stronger for generativity targeting societal well-being and fellow-workers’ growth than for creative/productive generativity. As some theorists have argued, therefore, nurturant forms of generativity may be more adaptive in mid/late career than other varieties, and more indicative of psychosocial maturity. The status of creativity/productivity within the generativity construct seems problematic. Our findings offer qualified support for McAdams and de St Aubin’s (McAdams, D.P., & de St Aubin, E. (1992). A theory of generativity and its assessment through self-report, behavioral acts, and narrative themes in autobiograph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62 (6), 1003–1015) contention that generativity is expressed differentially in the domains of concern, commitment and action, and that the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of these generativity domains to third variables can be interpreted in meaningful ways.  相似文献   
150.
This article reviews Philip Barnes’ account of problems with religious eEducation (RE), and explores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his position. Acknowledging his compelling logic – that RE is premised on an acceptance of all religions as equally theologically true – this article argues for optimism: with controversy and ambiguity moving to centre stage, a re‐orientation of RE’s attainment targets could focus RE curricula and provide a measure of direction for future progress. Equally, a focus on developing individual values for life in a plural democracy – where personal destinies often conflict both culturally and existentially – would likewise give RE a more potent purpose and the foundations for a normative agenda. Inspired by J.S. Mill,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such RE may have to move beyond the classroom to achieve its potential as a critical, inclusive, relevant and progressive subject with coherent social and educational ai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