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7篇
  2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differences in self-reported coping strategies across children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Weinberger et al.'s (1979) adaptive style paradigm. Consistent with the larger literature,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repressors (i.e. characterized by high self-reported defensiveness and low self-reported distress) would endorse fewer behaviorally and cognitively avoidant coping strategies than other adaptive style groups. Participants included 134 children, ranging in age from 10 to 13 (M=11.26, sd=.59), who completed measures of defensiveness, trait anxiety, and coping.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es, results indicated significantly lower endorsement of avoidant coping strategies,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endorsement of approach-oriented strategies among repressors,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cross adaptive style groups for other forms of cop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sistent with other indicators of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the measurement of coping strategies is subject to the effects of socially desirable responding. Further,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that measures of coping may be contaminated by items reflecting adjustment problems.  相似文献   
92.
Fixed‐time (FT) schedules of reinforcement have been used to decrease destructive behavior. However, the effects of FT schedules on acquisi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ppropriate behavior remain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case in which an FT schedule produced an increase in adaptive behavior and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destructive behavior.  相似文献   
93.
应用OMST在线装配模式,提出自适应分组认知诊断测验(CD-AMGT)。由于知识状态的先决关系是偏序关系,而且构成格(lattice),利用知识状态当前估计值在格中的上下确界对被试真实知识状态的可能范围进行界定,由此装配下一分组,分组中结合PWKL策略或SHE策略进行选题以兼顾诊断精度、效率和安全性。模拟实验表明,CD-AMGT与PWKL、SHE对比,当题目类型丰富时,以分类准确率略微降低为代价,其题库使用均匀性和计算用时均表现出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94.
毛秀珍  刘欢  唐倩 《心理科学》2019,(1):187-193
双因子模型假设测验考察一个一般因子和多个组因子,符合很多教育和心理测验的因素结构。“维度缩减”方法将参数估计中多维积分计算化简为多个迭代二维积分,是双因子模型的重要特征。本文针对考察多级评分项目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首先推导双因子等级反应模型下Fisher信息量的计算,然后推导“维度缩减”方法在项目选择方法中的应用,最后在低、中、高双因子模式题库中比较D-优化方法、后验加权Fisher信息D优化方法(PDO)、后验加权Kullback-Leibler方法(PKL)、连续熵(CEM)和互信息(MI)方法在能力估计的相关、均方根误差、绝对值偏差和欧氏距离的表现。模拟研究表明:(1)双因子模式越强,即一般因子和组因子在项目上的区分度的差异越小,一般因子估计精度降低,组因子估计精度增加,整体能力的估计精度提高;(2)相同实验条件下,连续熵方法的测量精度最高,PKL方法的能力估计精度最低,其它方法的测量精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5.
适应性绩效:一个尚需深入研究的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性绩效是指应对工作要求和环境变化的各类行为。相关实证研究表明, 适应性绩效与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可能存在内容上的重叠, 有关适应性绩效的具体结构维度还存在争议。一般认知能力、知识技能、大五人格、自我效能、组织内的人际支持和环境支持, 以及组织外社会关系网络等因素对适应性绩效具有预测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以从适应性绩效的理论建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6.
生存加工:一种独特而强大的记忆编码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记忆是进化的产物。生存是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进化过程中生存压力可能塑造了记忆的有关特征。生存加工比控制条件使信息有更好的记忆表现, 产生稳定的记忆优势, 这就是所谓的记忆生存优势效应。而传统的编码程序, 如图式加工、关系加工、一致性、精细加工、努力程度、情绪激活、熟悉度、新异性及自我参照等, 均不能解释生存优势。因此, 生存加工很可能是一种新的独特而强大的记忆编码程序。最后文章指出未来研究应重视生存加工的神经机制、跨文化、儿童群体及错误记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
题库优化设计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库优化设计是指在题库建立前确定一份最佳的题库开发蓝图,使题库更好地服务于组卷。目前,在线性计算机化测验的情景下,题库优化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线性规划法、成本函数法;在计算机适应性测验(CAT)情境下,题库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影子测验设计法、p-优化设计法。文中首先介绍这些优化设计法的基本思路、具体步骤与相关的应用研究,然后评述当前题库设计研究的局限,指出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
99.
将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运用于特质焦虑量表,考察这一测验形式在人格测量中所具有的特性.收集特质焦虑量表真实纸笔作答数据,选用合适的心理测量模型,模拟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结果表明:相对纸笔测验而言,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的测试效率更高、对被试的分辨力更强、结果更直观.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在人格测量中的实践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0.
陈平  辛涛 《心理学报》2011,43(6):710-724
项目增补对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D-CAT)中的题库维护至关重要。在传统CAT中, 在线标定方法经常用于估计新题的项目参数。然而直到现在, 在CD-CAT领域还没有任何关于在线标定的论文公开发表。为将传统CAT中3种有代表性的在线标定方法(Method A、OEM和 MEM)推广至CD-CAT (CD-Method A、CD-OEM和CD-MEM)建立分析基础, 并采用模拟方法对这3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CD-Method A方法在项目参数的返真性方面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自适应标定设计较随机标定设计可以提高项目参数的返真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