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2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为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髓系细胞的免疫表型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正常对照髓系细胞的表面抗原。结果显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髓系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组表面抗原表达明显不同。因此,流式细胞术有助于二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冠心病治疗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狭窄等影响了其远期疗效。血小板激活是支架植入术后血栓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氯吡格雷作为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近年来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逐渐确立了其在支架植入术前术后应用的地位,但其应用的量、时机、持续时间等问题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53.
试图分析孤立性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病变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学特点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回顾性收集自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行MSCT,保存有清楚影像学资料,临床排除有其他心脏病合并症的MB—MCA患者,共53例,发现MB—MCA病变65处。平均年龄(57.3±12.6)岁,其中男性27例,LAD病变59例。MCA长度(20.8±11.2)mm,MB厚度(2.0±1.6)mm。58.5%的患者有心电图改变,大部分为女性,有胸部不适症状者占90.6%。单纯应用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者15例,治疗有效率达到73.3%(11例),单纯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12例,症状缓解率达到66.7%(9例)。单纯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者16例,仅有2倒(12.5%)缓解。MB—MCA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临床症状,可进行干预性治疗;对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的胸痛患者要想到MB—MCA可能,有条件者应该进行MS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明确的可以试用β受体阻滞剂及非二氧吡啶娄拮抗剂.  相似文献   
154.
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稳定型冠心痛的治疗方案在不断地更新与变化。以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被广泛应用到稳定型冠心痛的治疗上。但最近的COURAGE试验(the clinical outcomes utilizing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drug evaluation trial)使得这一治疗手段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被质疑。我们必须重新考虑稳定型冠心病治疗方案的临床抉择。  相似文献   
155.
冠心病仍然是全球的主要死亡原因。其所造成的心肌梗死及慢性心力衰竭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和由此造成的高额医疗费用促使我们不断寻求新的医疗措施。近几年有关干细胞用于心肌梗死后心肌再生、心肌内新生血管形成,可能还会改善梗死后的心功能的研究成为心脏病学研究的最热门领域。尽管干细胞治疗有可能使心力衰竭的治疗得到彻底的革命,但仍有部分问题需要澄清。已发表的各个研究结果设计不尽相同,致使对该项治疗的效果较难得出一致的结论。但这些研究都强调干细胞治疗在未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可能会发挥较大的作用。干细胞治疗与药学、外科及介入治疗的结合会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6.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CAD)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对于CAD的大多数de novo病变常规置入支架,可有效减少单纯球囊扩张的并发症和再狭窄的发生率,但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又日益突出,成为严重影响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主要问题。对再狭窄发生机制的研究近十年来取得诸多新进展,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和探索为解决这个世纪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本文应用现代系统科学的自组织理论,从哲学角度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一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7.
针对冠心病和(或)2型糖尿病患者,已有许多有效的防治措施。然而,尽管接受了当前的标准治疗,这类患者仍会反复发生许多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这种现象称之为血管剩留风险。有许多因素影响血管剩留风险的存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因此,采取积极的全面干预措施如改善生活方式、联合降脂以改善所有的脂质异常指标,是最大程度降低血管剩留风险的动向。  相似文献   
158.
医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RDS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炎症性肺水肿,严重的低氧血症,僵硬肺和弥漫性内皮和上皮损伤。既往50年中,特别是SARS在全球暴发以来,对ARDS病因、生理学、组织学和管理上有了重大的进展。然而,尽管围绕ARDS的研究显著增加,依然有许多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9.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by exploring the coping strategies and health behaviors enacted in response to the SARS epidemic. Hierarchical linear regression indicated that the use of wishful thinking in response to the threat of SARS was related to both avoiding public places and avoiding people perceived to be possible carriers of the SARS virus, but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more adaptive health behaviors, such as using disinfectants and hand washing. Conversely, those who reported engaging in empathic responding in response to the threat of SARS were both less likely to report avoiding people perceived as being at a high risk for SARS and more likely to report engaging in effective health behaviors. Support seeking was not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the health behaviors examined in the present study.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coping with health threats and health promotion.  相似文献   
160.
应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袁对84例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3个月的问卷调查,分析其变化的影响因素后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此类人群大多有焦虑、抑郁倾向,其发病率与性别有关而与年龄无关;其影响因素与对疾病的认识、医疗保险、家庭结构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