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Joseph A. Bracken 《Zygon》2007,42(1):41-48
Russell Stannard distinguishes between objective time as measured in theoretical physics and subjective time, or time as experienced by human beings in normal consciousness. Because objective time, or four‐dimensional space‐time for the physicist, does not change but exists all at once, Stannard argues that this is presumably how God views time from eternity which is beyond time. We human beings are limited to experiencing the moments of time successively and thus cannot know the future as already existing in the same way that God does. I argue that Stannard is basically correct in his theological assumptions about God's understanding of time but that his explanation would be more persuasive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neo‐Whiteheadian metaphysics. The key points in that metaphysics are (1) that creation is contained within the structured field of activity proper to the three divine persons of the Christian doctrine of the Trinity and (2) that the spontaneous decisions of creatures are continually ordered and reordered into an ever‐expanding totality already known in its fullness by the divine persons.  相似文献   
162.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探讨记叙文理解中因果关系对于空间信息加工的作用。实验1和2的自变量是故事中空间信息与故事结果的因果关系,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不同条件下探测词的反应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因果关系不仅会影响文本明确提及的空间信息的加工而且能够促进隐含的空间关系建构情境模型。实验3的自变量是故事中物体与位置词的空间关系,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不同条件下位置探测词的反应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空间情境模型是读者为保持故事因果连贯回溯建构的而不是在阅读进程中的实时建构。实验4中空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增大,结果发现当故事中空间信息的文本距离较远时即使有保持因果连贯的需要,读者仍无法回溯建构空间模型。  相似文献   
163.
研究探讨了小学7、9、11岁儿童在对说谎与说真话进行道德评价时不同情景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小学儿童对于具有积极意义的说谎/真话的评价显著地好于消极性的说谎/真话.但在对具有积极意义的说谎以及具有消极意义的真话进行评价时,具有显著的情景间差异.总的来说,在个体情景下,对谦虚谎及做好事说真话的评价具有年龄的效应,且谦虚谎的评价比白谎更为积极,而白谎的评价比集体情景下的说谎与伤害性说谎更为积极;而儿童对于交往情景下直率真话的评价在所有的年龄都趋于中性,有别于其他情景.  相似文献   
164.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小班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医学人文教育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和途径,而目前各校的医学人文教育采取的大班课教学方式影响了教学效果。从医学人文教育的理念和教育规律出发,并借鉴他国的经验,小班化教学应是落实人文教育的实效性一个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65.
该研究采用混合实验设计,以含有空间信息的语篇为实验材料,选取32名不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大学生作为被试,考察方位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空间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方位对空间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是显著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模型更新后的左右方位的判断有显著影响。研究验证了方位效应的稳定性,发现了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空间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6.
情境相关性及其对“特质-工作结果”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情境相关性是指当情境能够对个体表达特质提供相关行为的线索时, 该情境即具有相关性, 它和情境强度共同组成特质激活的潜能, 并在工业组织心理学中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情境相关性有研究提出情境维度说, 建立特质激活与评估模型。受到情境中相关线索激活, 特质表达为工作行为。在与不同水平各个维度的线索相一致时, 工作行为被评估为工作绩效。研究表明, 情境调节变量可以在3个水平提供特质激活线索, 调节“特质&;#8722;工作结果”关系, 如任务水平的工作控制、群体水平的领导行为以及组织水平的领导&;#8722;成员交换(LMX)关系等。情境相关性研究在人才选任、绩效管理、改善生产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7.
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表征层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矛盾式与潜藏式两类情境中, 用出声思维的方法考察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表征层次特点。4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 高低分组被试各20名。研究结果显示:(1)高分组大学生在问题总数量和核心问题数量上高于低分组, 矛盾式情境中发现的问题数量和质量均高于潜藏式情境。(2)充分的表征是发现高质量问题的基础;联系性表征对问题发现有积极影响, 但目的性表征对问题发现有负面作用;潜藏式情境的问题发现更需要借助内部信息表征。(3)各类表征层次出现的先后顺序存在差异, 高低分组大学生遵循同样的表征次序。  相似文献   
168.
伍丽梅  莫雷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124-1132
情境模型概念出现后,有关情境模型研究重点解决以下两大问题:其一,情境模型不是课文基础表征;其二,情境模型具有多维结构。前者表现为情境模型与课文基础表征的分离研究,后者表现为情境模型从单维向多维的整合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统合情境模型研究,初步考察情境模型的实质问题。基于情境模型研究的分离与整合的趋势,情境模型的未来研究将进一步发展研究范式,深入探讨“情境模型是什么”与“情境模型的加工机制是怎么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9.
首因效应可能通过对他人情绪真实性判断的影响间接作用于情绪感染的效果。研究采用两因素混合设计。首先向两组被试散布有关教师的“正面信息”或“负面信息”,然后通过观看该教师的朗诵视频来测量教师的情绪感染力以及教师的情绪真实性。所不同的是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使用了不同的信息散布方式,实验组采用情境引导,对照组采用抽签引导。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成功建立了关于教师的第一印象,并对情绪真实性判断和情绪感染产生影响,出现首因效应。而对照组未成功建立第一印象,因此没有出现情绪感染的首因效应。路径分析表明,首因效应通过情绪真实性判断对情绪感染产生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0.
计算机模拟动态心理测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进  李劲松 《心理科学》2000,23(3):301-305
本文通过对心理测验的回顾与计算机模拟文献综合,把传统的纸笔测验与动态心理测验相比较,认为动态心理测验具有目标性、过程性与情境性三个特点,能够适应动态复杂的环境与群体作业任务,并且能够对阶段性的问题作出考察,具有传统的纸笔测验所不具备的优点.同时也提出,计算机模拟测验要更加注意外部效度与构思效度,注意计算机与人的交互作用的局限,才能够避免实验室实验的缺点,达到良好的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