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加强情商培养 构建急诊和谐的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线,也是医患冲突高发的科室,因此善于沟通和交流的高情商成为急诊科医生的必备品质之一;本文从情绪调控、心理学、利益得失、人文素养、语言艺术等角度探讨了急诊科医生情商培养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周易参同契》所推阐的金丹原理,将丹道与易道结合,运用汉代象数易学的成果,巧妙地阐明了修炼金丹的道理和方法。它的“月体纳甲说”用周易八卦模拟月体在太空运行过程中,一月之内所出现的晦朔弦望之盈虚变化,并以其出没方位作为纳甲的依据。它的“乾体六爻模拟月相说”,以乾六爻之象模拟月体的晦朔弦望,以明阴阳的消长变化。它的“十二消息卦变说”,以十二辟卦论说周天火候,以明进阳火和退阴符之分。  相似文献   
43.
许蔚 《周易研究》2006,(1):17-21
《左传》、《国语》所载之易例,向为历代易家所重视。其间在“卜史”名义之下,掌易者实际身份之差异及《易》之实际应用方式之差异之于考察春秋时代或谓《左传》、《国语》时代《周易》文本之传播、接受及其形成情况皆负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44.
《周易》充满了和谐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阴阳和谐、尚中正、交感比应等表现出来;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培养诚信、谦虚、宽容的性格、讲求家庭和谐,当政者和民众的交往沟通表现出来。这些思想对我们当今时代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5.
王弼注《易》有返归《易传》的强烈企图。从他的《周易略例》对解《易》的原则说明中,可以知道他特别重视《明象》及《明彖》,并把问题的讨论集中在阴阳符号的卦爻结构的启发上。王弼综论卦爻之义的背后则是他对天道的基本认识。由于王弼视天道为一系列的展开,所以其“意象言”之说与之成一类比的对应,由这一类比而产生了王弼在言说时独特的论述文法。在《老子注》中,“言、象、意”可以被代换成“名言、称为、无称无名”,这不但是作为一种论述的方法,而且可视为道在名言世界的一种实践。王弼既然在《周易略例》中提出“言象意”说,那么他的《周易注》是否也依此一方法而成?其次,王弼注《易》的方法,究竟使读者对《易》产生什么新的认识?凡此二点即为本文所关心之重点。  相似文献   
46.
本文尝试从汉易学所主张的“易一名而含三义”义理出发,来考察《周易参同契》所蕴含的易学思想。从“易简”之义看,《参同契》突出了乾坤二卦法象着宇宙天地的生成变化法则及乾坤体性表现为“自然”而无人为的情态。从“变易”之义看,《参同契》主要是借鉴汉易学的“纳甲说”和“十二消息卦说”,来探讨天地判分之后阴阳之气的变通迭更过程。进而法象修仙之秩序或步骤。以及所应注意的火候进退或身体气息变化等。从“不易”之义看,《参同契》以乾坤二卦为体,坎离二卦为用,来比拟宇宙的张设布列之结构及相应变化过程。《参同契》已将《周易》之义理创造性地运用于炼丹的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47.
《周易参同契》全书均为韵语。古无韵书,《三百篇》即为韵书。孔子传《易》,亦不能改方音。所以,通过用韵来判断《周易参同契》作者的籍贯,是十分可靠的方法。为此,我们为传世本《周易参同契》作了厘定韵例、编制韵谱的工作,并从中分析出这部书用韵的特点。再根据已有的秦汉方音研究成果参校比勘,说明《周易参同契》一书具有十分明显的齐鲁方音的特点,进一步证明它应该是齐鲁作者所著。  相似文献   
48.
认知与误读--宋代儒士佛教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有宋一代,佛教已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儒士对佛教常识、佛教教义都有较深入的认知与把握,但也存在大面积的误读;宋代儒士一方面主观地批佛、排佛,另一方面却客观地成就了“批判的佛教”。宋代儒士对佛教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不仅有助于弄清宋代新儒学与佛教之关系,也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宋代学术之分野,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佛教中国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49.
张沛 《周易研究》2007,(3):40-46
古文运动以后,面对儒释道三教抗衡局面中儒学的式微,一大批秉持儒家道统担当情怀的知识分子孜孜矻矻地希求通过改构儒学以恢复儒家的正统地位。而《周易》则因其丰蕴的形上智慧和思想资源成为了这一时期儒家知识分子普遍萃心的经典。这一缓慢的儒学复兴之路直到北宋五子才初步完成。作为“理学开山”的周敦颐成功地以《周易》作为自身的学术根基,建立了理学史上第一个高度哲学化的天人之学。由于诸多原因,学界对于周敦颐易学思想的关注较多集中在《太极图》的渊源考据上,而对其易学涵具的精深义理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以学理研究为主,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试图对周敦颐易学的脉络做一简单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