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170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21.
冥想与创造性的关系正逐渐被关注,澄清冥想练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对个体创新潜能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冥想类型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具有特异性,专注冥想主要通过注意聚焦和提升自上而下的执行控制能力来对聚合思维产生积极影响;正念冥想引起的离焦的注意状态,以及对认知灵活性和积极情绪的促进,有助于发散思维。未来应加强不同冥想类型与创造性思维的整合研究,探讨冥想影响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以及冥想与其他干预训练对创造性思维的不同作用机制等。  相似文献   
222.
The study of epistemic thinking focuses on how people understand and coordinat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aspects of knowing and make sense of multiple and discrepant knowledge claims. Typically described in terms of normative development, cross‐cultural studies show differences in epistemic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pistemic thinking. This study focuses on within‐culture variations of epistemic thinking,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social change will produce changes in development. Arab society in Israel has undergone notable change over the last half century. In this cross‐sectional research design, cross‐generational comparison and rural–urban comparison were used as proxies for longitudinal social change. Three generations of Muslim Arab women in a village in Israel (20 adolescents, 20 mothers and 20 grandmothers) and 20 Muslim Arab adolescents from a large, mixed city in the same region responded to six dilemmas invoking epistemic thinking. Village adolescents were more subjectivist than their mothers and grandmothers.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ing greater exposure to diverse people and ideas accounted for generational differences. Both urban and rural adolescents tended towards subjectivist perspectives, and they did not differ. Parents' education levels emerged as the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most consistently related to epistemic thinking. Epistemic thinking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tion and gender role/cross‐sex relation values.  相似文献   
223.
研究以13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信息素养:高、低)×2(批判性思维倾向:强、弱)×2(信息量:高、低)×2(批判情境:有、无)四因素混合设计,考察个体变量和材料变量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个体变量看,批判性思维倾向在信息素养预测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时起调节作用;(2)从材料变量看,信息量高且含批判情境的材料对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有促进作用;(3)个体变量和材料变量在灵活性和独创性上存在交互作用。高信息素养或强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被试在含批判情境材料下灵活性、独创性表现更好;低信息素养或弱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学生在无批判情境材料下灵活性表现更好,在两种批判情境下独创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24.
作为一种文化构念, 朴素辩证从文化与认知的角度诠释了中国人基于民众理论的思维方式。本研究首次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的方法测量内隐层面朴素辩证概念与自我以及自我相近概念在东方被试认知中的联结, 探讨东方人内隐层面的辩证自我。文章通过2个IAT实验发现, 中国人将“我”和辩证思维词汇归为一类, 将“非我”和线性思维归为一类时反应速度更快; 且他们将“朋友”和辩证思维词汇归为一类, 将“敌人”和线性思维词汇归为一类时反应速度更快。这表明在内隐层面上, 东方人确实将辩证概念与自我以及自我相近概念联系得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225.
由于视角和侧重点的差异, 无望抑郁认知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取向。一是以认知易感-压力模型为核心, 围绕“无望”展开的病因学研究, 关注认知危险因素、消极生活事件与无望以及抑郁风险之间的关系。二是以恢复模型为核心, 围绕重获“希望”展开的无望抑郁恢复研究, 关注认知保护因素、积极生活事件与重获希望以及抑郁缓解之间的关系。厘清一些相关问题、整合两个研究取向有利于准确评估个体无望抑郁的风险和弹性恢复。  相似文献   
226.
Previous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thinking counterfactually about life experiences facilitates meaning making about those events. Two studies extend this work into the well-being domain by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writing factually or counterfactually about one’s birth on well-being. In Study 1, participants (N?=?252)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write factually or counterfactually about their births or the election of Barack Obama and then completed measures of meaning in life and life satisfaction. Writing counterfactually about one’s birth led to higher evaluations of life relative to all other groups. In Study 2, (N?=?98) participants wrote factually or counterfactually about their births and again completed well-being measures. Fate attributions, probability estimates, and feelings of luck were explored as potential mediators. The effect on well-being from Study 1 replicated, but was not driven by any of the measured variables. Implications for existential psychology and well-being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27.
采用事件影响量表、创伤后成长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等对汶川地震1年后极重灾区的10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考察前灾难因子、灾难当下因子和后灾难因子等对教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结果发现:(1)灾后中小学教师的PTSD处于中低水平、PTG处于中上水平,其中女教师的PTSD和PTG水平高于男教师,班主任教师PTSD水平高于非班主任教师,有过被困经历的教师PTSD水平高于没有被困经历的教师,有亲朋或学生受伤的教师其PTSD和PTG水平均高于无亲朋或学生受伤的教师;(2)社会支持对PTSD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中的信息支持可以促进PTG,而情感支持和实质性支持对PTG没有显著的影响;(3)逃避的应对方式能显著地正向预测PTSD,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能显著正向地预测PTG,而寻求帮助的应对方式对PTSD和PTG都不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8.
应对风格问卷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提出一种关于应对风格的理论构想。根据此构想编制的应对风格问卷可将个体分为灵活应对、问题应对、情绪应对和异常应对四种应对风格。初步研究表明,此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用此问卷对1115名被试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灵活应对风格160人,问题应对风格420人,情绪应对风格394人,异常应对风格的141人。此量表的建立为我们今后进行压力与应对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29.
采用双任务范式,探讨了加工焦点性和进行中任务负荷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前瞻记忆的影响。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探讨进行中任务与前瞻记忆任务加工的焦点性和加工类型的一致性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二探讨进行中任务负荷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在在焦点加工和非焦点加工条件下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焦点加工条件下的前瞻记忆成绩高于非焦点加工,且不受进行中任务负荷的影响;不管进行中任务与前瞻记忆任务的加工类型是否一致,在进行中任务负荷较高且非焦点加工条件下,场独立大学生的前瞻记忆成绩高于场依存大学生。本研究结果支持多重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230.
以658名儿童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到开放性人格的调节。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创新效能感在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总分、流畅性和独特性得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开放性可以调节创新效能感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开放性高时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开放性低时该效应不显著。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教育过程中环境与个体因素对创造性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