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5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颜氏之儒是颜回及其弟子所形成的学术群体.颜氏之儒作为传道之儒,继承和拓展了孔子天道性命的形上智慧,以自强不息、奋进不已作为人生信条,追求用行舍藏、乐天知命的人生境界,向往没有战争,没有纷争的大同社会.从颜氏之儒特征来看,它与<系辞>、<大象>、<彖传>、<文言>有着内在的联系,<系辞>、<彖>、<象>、<文言>、<序卦>有可能是颜氏之儒的作品.  相似文献   
232.
王宗传作为南宋以心解《易》的开启者之一,继承义理派传统,提出理乃所以为象者、数生于理、理寓于数、《易》乃假蓍龟之神发明人心之神等观念。体现了他重义理而不废象数的易学观。其易学观体现了当时儒者传承华夏文明正统的学术旨归。  相似文献   
233.
我国古代的预测学,主要由原始占卜术、《周易》占筮学、术数学三部分组成。由于落后生产力条件的制约,我国历代的预测学术在各种政治决策中都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学术文化对政治决策的影响为视点,分别从三个方面梳理和论证古代预测学术变异发展的脉络及其决策功用:原始占卜术对上古政治决策的左右;《周易》原理在政治决策中的功用;易学术数的发展对政治决策的影响。文中对易学与术数关系研究方面存在的个别问题,也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234.
邵雍《伊川击壤集》中的哲理诗具有知识型架构,不仅关涉象数的推演,而且也有易学义理的申言。其中既包含对邵雍易图体系、“元会运世”说的诠释,也涉及《周易》卦象意义的阐发,非常常由卦象意义引发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邵雍的心性之咏显示了参透天人的恢宏心宇,观物之吟则表述了观物心得,充满了辩证思维特色。他以卦象入诗使诗歌的哲理意义得到深化,同时使玩易成为融哲学与艺术于一体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235.
"志气如神"与"以神行智"——论《东坡易传》中"神"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鬼神观和中古的道教养生术相联系,苏轼坚信“神”的持存性与超越性,认为决定人的生命形态能否为魂为神的标准就在于志气能否战胜精气,“神”能否成为生命的主宰。此种信念塑造了苏轼崇高的志气和品节。在此基础上,苏轼建构了心统神智和“以神行智”的认识论框架,提出以神的直观来驾驭智的认知,使心灵摆脱蒙蔽,澄明自在,无心独运,从而达到与物世界的有效沟通,获得“与天地相似”的生命智慧。东坡易学关于神的论述,对理解和解释苏轼的美学观念与艺术体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6.
诸子之学皆渊源于《易》。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以此为参照,考诸《易经》,不难发现,儒家思想的许多内容,如和合精神、仁政思想、民本思想、内圣与外王相统一的思想等,皆可在《易经》中见其端绪。  相似文献   
237.
李莹 《周易研究》2020,(1):61-66
“神道”是日本学者熊泽蕃山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集义和书》中的“太虚”与“神道”、《神道大义》《三轮物语》中的“日本神道”、《系辞传》注中圣王的“神通妙用”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借助阐发《周易》,熊泽蕃山指出日本神道与中国儒道既同源又有别。尽管其神道思想带有日本神道的宗教色彩,但因对宋明理学多有吸纳,其“神道”既指抽象深奥的道理,又包含了个人、政治层面的道德要求,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儒家理性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38.
In this article, I present a neo‐Confucian answer, by Cheng Hao and Cheng Yi, to the question, “Why should I be moral?” I argue that this answer is better than some representative answers in the Western philosophical tradition. According to the Chengs, one should be moral because it is a joy to perform moral actions. Sometimes one finds it a pain, instead of a joy, to perform moral actions only because one lacks the necessary genuine moral knowledge—knowledge that is accessible to every common person as long as one makes the effort to learn. One should make the effort to learn such knowledge—to seek joy in performing moral actions—because to be moral is a distinguishing mark of being human. This neo‐Confucian answer seems to be egoistic, as its conception of motivation for morality is based on self‐interest: to seek one's own joy. However, since it emphasizes that one's true self‐interest is to seek joy in things uniquely human, which is to be moral, self‐interest and morality become identical; the more a person seeks one's self‐interest, the more moral the person is, and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239.
《程氏易传》是程颐理学的代表作,而其成书以及后来的流传情况,学界一直没有一个清楚的考释,本文专就此问题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240.
郭璞不仅精通易学,而且深谙道家道教学说及其方术。在长期的易占实践中,他往往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获得极大成功。本文从阐析郭璞易占的具体筮例入手,深入探考了道教与易占之间的特殊关系,庶几有助于人们对魏晋时期易象数学的发展状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