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由于体内受精,父亲面临着父亲身份不确定性的风险,亲子间面孔相似性是辨别父亲身份的一个常用的有效线索,因此,父亲往往依据亲子间面孔相似性程度调整着亲子投资。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重男轻女,因此,父子间面孔相似性比父女间面孔相似性对父亲的亲子投资的预测效应更强。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测量了212名中学生感知到亲子间面孔相似性、亲子虐待以及人口学变量。结果表明:(1)感知到的亲子间面孔相似性与亲子虐待中的精神虐待存在显著的相关,与身体虐待的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2)父母的性别显著地调节着感知到亲子间面孔相似性对精神虐待的预测,具体而言, 父子(女)间面孔相似性显著地预测父亲的精神虐待,而母子(女)间面孔相似性对母亲精神虐待的预测没有达到显著水平;(3)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子女的性别显著地调节着感知到父子(女)间面孔相似性对父亲精神虐待的影响,具体而言,父子间面孔相似性显著地预测父亲对儿子的精神虐待,但父女间面孔相似性对父亲对女儿的精神虐待的预测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支持并拓展了父亲身份不确定性假设。 相似文献
72.
“左阳右阴”理论作为一种思想文化,其形成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政治、科技、思想运动、地理环境等社会与自然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鉴于传统时空观对中医学生命观存在指导意义,以时空观为出发点,窥探“左阳右阴”思想形成的自然缘由。这一思想化用于中医领域,演变为中医学认识人体、辨治疾病的重要理论,在脏腑、气血、病证等方面均有体现。关于“左血右气”与“左阳右阴”的矛盾现象,认为原因在于阐述的角度差异,两种理论具体应用时彼此支持,这是中医学立足于整体,论述气血阴阳浑为一体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3.
何裕民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4A):4-7
通过对医学中的一些“形而上”问题进行比较研究,认识到主流医学在这些方面有欠缺,生物学规律不完全就是物理学规律的翻版。适当保持生物学与医学的多元性并非蠢举,在人与自然、心与身以及其他一些医学问题的认识上,主流医学宽容而谦虚地兼容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一些有益思想,也许是医学发展之幸事。 相似文献
74.
马达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3):61-62
一个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药品价格虚高问题同样重要的问题——许多安全有效的传统药物正在退出“历史舞台”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传统药物不应被抛弃。因为人们对于传统药物的了解,无论是在药理作用上,还是在不良反应方面,都大大优于新药。 相似文献
75.
卢君健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5,(16)
通过对现代医学辨病的缺陷和临床与基础医学联系性、融合性不足的分析,阐述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结合,提高临床决策水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1952年中央卫生部在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创办了一个5年制的“中学西”培训班,以期提升中医的科学素养,培养中医现代化人才。通过追述“中学西”班的开办始末及该班学员在中医现代化中的作用,探讨了“中学西”的教育模式在中医现代化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希望对于中西医结合途径以及中医教育模式的探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7.
中医学能得到学理上的合法性辩护吗?——重估中国传统医学的科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伟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4):1-2,16
医学并不简单地就是自然科学。医学的方法是综合的,利用其他任何科学的成就。中医是经验医学,而且主要是临床医学。在广义的科学概念下,可以说中医是科学。中医基本理论没有根本改变其自然哲学形态,评价中医药学应主要着眼于其实践活动,也不可忽视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系。关注中医药学可以启发我们,知识的发展可能以多元、曲折的方式进行,重估中医药学价值既可以对医疗实践也可以对科学发展做出某种贡献。 相似文献
78.
梁瑞琼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8):56-57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形与神俱论与西方心身医学、五脏藏神说与情绪生理心理学、精神内守法与西方精神分析及生物反馈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中医心身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文化特质及其蕴涵的现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9.
为了了解我国1980年~2005年以来关于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维普全文库和中国期刊网全文库中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国内近年来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RCT文献在不断增多,但研究方法学质量偏低,说明有关文献的RCT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方法仍需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80.
先讨论了科学哲学对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标准,从历史角度论述了中医对理性道路的选择,中医第一使命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背景对其发展道路的塑造,与近现代科技背景下对中医的伪科学诘难,认为中医虽非严格意义的科学,但不能对其贴上附加贬义的伪科学标签,中医是理性和具备科学精神的,应正确看待其探索角度与思路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