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6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486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朱晓平 《心理学报》1992,25(1):52-59
三项实验探讨了阅读中课文语境对单词识别的影响。实验一和二分别在两种课文呈现速度条件下,观察课文语境对词汇决策任务的影响,发现仅在较快的呈现速度(每隔150ms呈现一字)和目标词在前文语境中的可预测性为90%以上时,才产生课文语境的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并表现出抑制优势模式。实验三采用较自然的校对作业考察这种效应,结果显示在目标词高可预测(在前后文中的可预测性为83%以上)时,存在较显著的整体语境效应,并仍表现出抑制优势模式。据此,本文讨论了课文语境中的单词识别过程和语境对它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22.
陈淑娟  王沛  梁雅君 《心理学报》2014,46(11):1772-1781
采用 “反基准比率效应”范式考察在群体印象形成与个体印象形成两种认知加工过程中, 基准比率对印象形成过程及其结果的影响。被试分别为39名19~25岁大学生(实验1:男生17名, 女生22名, 均为右利手)以及46名19~25岁大学生(实验2:男生21名, 女生25名, 均为右利手)。结果发现:无论是群体印象形成还是个体印象形成, 在学习阶段, 知觉者都能准确认知各类事件间的关系, 但会优先建构高频事件间的联结。而在测试阶段, 当低频事件与高频事件同时出现时, 知觉者发生明显关系误判, 即以反基准比率的倾向高估低频事件间的联结强度。实验表明群体与个体印象形成过程中都会产生反基准比率效应这样的加工偏差, 进而初步揭示反基准比率现象在社会信息加工领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923.
内源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对数字加工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超  买晓琴  傅小兰 《心理学报》2005,37(2):167-177
分别采用内源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实验范式,材料为小数(1-4)和大数(6-9)的中文与阿拉伯数字,任务为判断数字是否大于5,考察在注意与非注意条件下不同大小数字加工的距离效应和符号效应。结果发现:⑴在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但在非注意条件下,内源性线索时的大小数都出现了距离效应,而外源性线索时只有小数出现了距离效应,大数的距离效应明显减弱或消失。⑵在内源性线索和外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下,大小数都没有出现符号效应;但在非注意条件下,大数没有出现符号效应,而小数出现了符号效应(阿拉伯数字的绩效比中文数字差),并且内源性线索时的符号效应强度小于外源性线索。  相似文献   
924.
图表作为一种以图形和表格记录、展示和传递信息的表征方式已得到广泛应用。图表加工是指人们对图表所呈现信息的认知加工。文章首先说明并简要评述图表加工的规则模型、认知过程模型和计算模型,然后介绍2004年提出的层次框架模型,最后进行小结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25.
张璇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10,42(7):727-734
本文探索了工作记忆容量对语篇理解中重读效应的影响。采用阅读广度测验对工作记忆容量进行测量, 筛选出高、低广度两组被试。并采用听觉动窗实验范式, 比较两组被试在语篇理解中即时加工时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重读效应受到工作记忆广度的显著影响。对于低工作记忆广度被试, 一致性重读促进语篇理解, 不一致性重读阻碍语篇理解; 但对于高工作记忆广度被试, 一致性重读的促进效应和不一致性重读的阻碍效应都不显著。另外, 只有在不一致性重读条件下, 低广度者语篇理解的即时加工时间显著多于高广度者, 而在一致性重读和无重读条件下则没有显著差异。最后用工作记忆的控制性注意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26.
再认启发式理论认为人们仅依赖再认做出决策。以两项高低不同再认预测力(效度)的任务为材料,选取初中生(N=138,M=14.1岁)和成年大学生(N=136,M=19.3岁)被试,探讨再认启发式使用特征。使用层级多项式加工树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初中生较大学生认识的材料数更少或运用知识比较的正确率更低;(2)再认启发式使用存在被试异质性;(3)初中生再认启发式的使用低于大学生。结论:知识表现出随年龄增长的趋势,再认启发式的使用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决策时初中生相比大学生会更少依赖再认线索。  相似文献   
927.
幽默是人类一种独特又普遍的现象,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已有的研究对正常人和特殊个体幽默的神经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涉及幽默加工的双阶段理论模型和神经机制、幽默加工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研究、幽默加工脑机制的个体差异以及幽默加工的大脑不对称性。未来的研究需在更宽的视野中对幽默的加工阶段模型以及幽默与其它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28.
不同注意条件下的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超  买晓琴  傅小兰 《心理学报》2004,36(6):671-680
考察在无线索、内源性线索与外源性线索时不同符号数字在注意与非注意条件下的空间-数字的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patial 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简称SNARC效应)。采用1到9的中文与阿拉伯数字为材料,以判断数字奇偶为任务。实验结果表明:⑴无线索时注意条件下阿拉伯和中文数字都出现了SNARC效应,而非注意条件下则都没有出现,并且受影响的主要是较大的数字(8、9);⑵外源性线索和内源性线索时,我们得到一个逐渐递减的SNARC效应,受影响的也主要是较大的数字(8、9)。在内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阿拉伯和中文数都有SNARC效应,而在非注意条件只有阿拉伯数有SNARC效应;在外源性线索的注意条件只有阿拉伯数有SNARC效应,而在非注意条件阿拉伯和中文都没有SNARC效应,说明外源性注意的影响比内源性注意更大,中文数字所受的影响比阿拉伯数字更大。  相似文献   
929.
夏依婷  冷英  陈燕  王纪妹  程晓荣  卢家楣 《心理学报》2012,44(12):1583-1595
以汉语中的颠倒词为材料, 探讨汉语重复知盲的发生水平。采用RSVP方式呈现包含颠倒词对(C1和C2)的句子列表或词语列表, 让被试对列表中的词进行全部报告或报告是否存在重复词, 记录报告C2的正确率。三个实验采用3 (词语的重复性: 颠倒重复、完全重复、不重复) × 2 (颠倒词对的意义相似性: 意义不同、意义相似)两因素被试内设计, 结果在全部报告和报告是否存在重复词的实验中都出现重复性和意义相似性的交互效应, 但不同实验任务, 数据模式不同。该结果表明, 在RSVP任务中, 汉语颠倒词加工存在RB效应, 该效应产生的水平受制于不同的实验任务, 在部分报告任务中, 颠倒词的RB效应发生在知觉水平, 在全部报告任务中, 颠倒词的RB效应发生在语义水平。  相似文献   
930.
陈宝国  徐慧卉 《心理学报》2010,42(2):185-192
采用眼动技术, 以句子阅读过程中, 句子不同区段的首次注视时间作为句子即时性加工的指标, 回扫次数和总的注视时间作为句子非即时加工的指标, 考察了非熟练的汉-英双语者,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英语)暂时句法歧义句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 高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 在句子不同区段的首次注视时间和总的注视时间均短于低工作记忆容量的被试; 高、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的回扫模式相似。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非熟练的汉-英双语者,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既影响英语句法歧义句即时性的加工, 也影响非即时性的加工, 即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既影响英语句法歧义句初始的句法加工过程, 也影响句法的重新分析过程。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工作记忆容量限制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