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4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和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将幸福确定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使关于幸福的讨论成为一门显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积极心理学采用较为完善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幸福是一个复杂且主观的概念,不同文化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对于幸福的研究带有浓重的文化色彩。因此在研究幸福的过程中,必须关涉文化。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蕴含了丰富的幸福理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家幸福观进行梳理和阐发对幸福研究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2.
心理学领域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道教的理念与实践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道教经典中蕴含了对人类心性的解读,以及试图恢复身心健康的方法。荣格等心理学家从中提取可发掘的心理学要素,并对之做出了相应的诠释。人本主义心理学、超个人主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流派与方法都已经或正在为认识道教与心理健康关系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现阶段相关研究尚未充分,若深入理解道教生命中心主义的特殊追求与信仰认同模式,并以此视角更精确地分析心理测量与实验生成的各项指标,则生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宗教心理学范式可期。  相似文献   
33.
以对道家人格的界定及道家人格结构理论模型为基础,从道家经典著作中收集到486个描述人的词汇,经由意义分析和初测保留了45个项目,选取了中国人整体思维方式量表作为对道家认知思维方式的测量。道家人格量表在四个不同年龄样本中的探索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了一阶十维、二阶"真"、"伪"的二维结构。道家人格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介于0.63~0.88之间和0.66~0.89之间。各题项与其所属维度间及各维度间的相关分别介于0.48~0.89之间和-0.11~0.53之间。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道家人格各维度的丰富内涵并编制具有针对性的道家认知思维方式量表。  相似文献   
34.
Jung and Freud had very different ideas about the nature of analysis. This paper begins by exploring how Jung's gnostic approach, with its goal of individuation, is deeply informed by Buddhist and Taoist principles. His pluralistic, relational model regards truth as subjective and co‐constructed with the patient. In contrast, Freud's secular methodology has objective truth as its goal. His classical psychoanalysis is a form of reality testing where the analyst claims to know the painful, singular, objective reality which the patient tries to evade. The theory of aesthetic development (see Piaget 1951, Baldwin 1975, Parsons 1980, Housen 1992, Harris Williams 2010) proposes that artistic appreciation is linked to human development. The paper looks at how the apperception of beauty, related to both truth and meaning, acts as an indicator and facilitator of individuation in the clinical encounter. This is illustrated by a clinical case study.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support is given to the argument (Bollas 1978, Meltzer 1988) that our early experience of the feminine/maternal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developing an aesthetic capacity. The experience of the sublime in analysis is examined and portrayed as a means by which aesthetic development may be reignited and narcissistic isolation shattered.  相似文献   
35.
印度的婆罗门教、佛教与中国的儒家、道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的婆罗门教和中国的儒家学说都有着维护社会秩序、延续既有文明、创造符号体系的建构功能 ;与此相对立 ,印度的佛家和中国的道家学说则以反向解构的姿态分别对婆罗门教和儒家学说在民族文化的建构过程中所导致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种建构与解构的关系体现了追求文明与反抗异化、积极进取与消极无为、崇尚秩序与回归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这种逻辑关系的历史性发展 ,印度宗教文化从婆罗门教到佛教再到印度教的发展过程 ,与中国世俗文化中儒家和道家之间的彼此更迭 ,都形成着“否定之否定”式的阶段性变革。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研究儒道两家汉语言学思想的诗性特征及其对汉语言学发展的重要影响。认为不论道家还是儒家都强调汉语言以"象"为传意中介,"呈象"、"构象"是汉语言话语表达的核心机制,这充分显现了汉语的诗性特征。而汉字的象形又大都根植于自然的物象,就是这种人与自然的诗性关联既强化了"象"的隐喻述谓功能,同时也深化了汉语言的意蕴,使汉语言不仅仅是思想传达和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艺术。  相似文献   
37.
闫永利 《管子学刊》2006,(3):98-101
从生态学视角探讨老庄道家美学中的生态美学思想,结合当前生态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总结了老庄道家美学对当前生态建设密切相关的五种思想启示,以期对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8.
灯仪是道教仪式之中的重要品类。它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民俗学渊源和思想基础。就理论角度来说,道教之灯仪乃以传统易学为结构框架。本文选择了道教灯仪中的几种要代表性的形式进行考察。作者通过文本的解读与历史追索,认为此类灯仪不仅贯穿着易学的象数法门,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易学义理观念。  相似文献   
39.
黎晓丹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5,47(5):702-710
身心合一论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基本观念。身是以“气”为根基, 并通过“修身-修心”与“修心-修身”可至天人合一的身体。本文选取中国古代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儒道两家思想, 融合现象学视角来诠释中国古代儒道思想中的身体观对身体主体性的生动凸显, 以及从“身-心-世界”三者互为交涉的层次上所建构的特有的认知观。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具身认知观的日益关注, 结合中国古代思想视角开展的具身认知研究可在促进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同时促进具身认知研究范式的成熟。  相似文献   
40.
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教化书 ,其中所述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仅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且还进一步推广到调节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主张自然界生命的平等性 ,倡导“贵生”的生命情怀 ,提出“是道则进 ,非道则退”的生态伦理行为准则 ,从而形成了具有神学特征的以生命为中心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