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6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129篇
  3970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蔡丹  李其维  邓赐平 《心理学报》2013,45(2):193-205
研究选取上海111名(男生48名, 女生63名, 平均年龄11.97岁)初中学生(数学学业不良学生55名与数学学业优秀学生56名), 根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将数学划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部分, 又从空间与几何领域中选取初一数学学业知识点—— 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分析在不同内容知识领域的解答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记忆成分。结果发现:(1)数与代数学习需要中央执行系统、视觉-空间模板、语音环路三个成分的共同作用; 空间与几何学习主要受到视觉-空间模板和中央执行系统的影响, 但不存在语音环路的影响。(2)对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任务的成绩影响最大的是视觉-空间模板, 其次是中央执行系统, 语音环路对该任务作用不明显。两个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在初中不同年级的各类数学学业任务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中央执行系统和视觉-空间模板相对更具有普遍性作用, 语音环路具有特殊性作用, 并且随着年龄增高, 视觉-空间模板对数学学业任务的作用更为突显。  相似文献   
802.
教师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群体,其隐性知识也自然比较集中和典型,而专长研究可以有效地揭示教师的知识获取特点和学习规律。然而,以往的专长研究往往通过测量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在某方面的外显行为或外显知识的差异了解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行为特点,这种做法由于忽略了教师的内隐学习和隐性知识,因此难以有效地揭示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的真实差异。本研究借鉴认知心理学对专长的研究方式(即专家--新手比较),运用经典的序列反应时任务(SRT)调整后的范式,采用带颜色边框的同一个学生的四种真实课堂表情图片作为刺激材料,以表情作为内隐学习的维度,以颜色作为外显学习的维度,对61名专家教师与88名新手教师在内隐/外显序列学习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专家和新手教师被试群体均能够习得内隐/外显序列规则;(2)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内隐学习上存在显著差异,专家教师内隐学习效果要优于新手教师;(2)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外显学习维度上差异并不显著。结论: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有着近乎相当的外显学习能力和外显知识水平,但专家教师的内隐学习能力和隐性知识水平要显著高于新手教师。  相似文献   
803.
本研究探讨了色词与颜色重组训练能否让被试习得与真实情境相似的色词与颜色范畴联结, 并引起相应的偏侧化颜色范畴知觉, 从而进一步揭示语言编码对颜色范畴知觉的影响。采用六种蓝色作为材料。B1与B2为先前研究的两种蓝色。B11和B12, B21和B22分别为使B1, B2变浅和变深所得, 四者是连续的蓝色。训练被试分别用“duān”和“kěn”命名B1和B2。由于被试可能习得色词与颜色范畴的联结, 因此B12与B21为可能变范畴间颜色, B11和B12, B21和B22为可能变范畴内颜色。训练前后分别让被试完成一个视觉搜索测验。结果发现:前测中可能变范畴间颜色的辨别优于可能变范畴内颜色, 且在左视野呈现时更显著; 后测中可能变范畴间颜色的辨别同样优于可能变范畴内颜色, 但在右视野呈现时更显著。这提示:(1)人们在知觉同一语言范畴的不同颜色时可能会区分深浅范畴, 并因此引发右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2)短期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引起偏左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且使右半球颜色范畴知觉转为左半球颜色范畴知觉; (3)被试在训练中习得了色词与颜色范畴的联结; (4)范畴学习可以在仅学习一个样例的条件下自动发生。  相似文献   
804.
荆伟  方俊明  赵微 《心理学报》2014,46(3):385-395
本文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在基线、一致和矛盾3种实验条件下考察感知觉线索和社会性线索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词语习得中的相对作用。行为数据结果表明, 此类儿童在矛盾条件下选择枯燥物体作为新异词语的所指对象, 这说明社会性线索较之于感知觉线索具有优势作用; 而他们在基线和一致条件下选择有趣物体作为新异词语的所指对象, 且一致条件的词语习得成绩优于基线条件, 这说明社会性线索较之于感知觉线索具有促进作用。眼动数据结果表明, 此类儿童在脸部注视模式和视线追随行为上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这说明, 虽然社会性线索在此类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词语习得中具有相同的相对作用, 但他们获取社会性信息的方式与普通儿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05.
大五人格情感开放性子量表(openness/feeling)能否预测内隐序列学习的问题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概率性内隐序列学习范式, 比较高低情感开放性者在各反应刺激间隔(response stimulus interval, 即RSI)的差异。发现:(1) RSI = 0 ms和250 ms, 高分组在转移组块后习得高概率序列, RSI = 500 ms及以上在其之前习得; 所有RSI点低分组都在其之前习得。每个RSI点只有高分组习得低概率序列。证明随RSI增加两者内隐进程有本质差异, openness/feeling子量表可预测内隐序列学习个体差异。(2)低概率序列可作为测量概率性内隐序列学习及个体差异的新指标, 经典转移组块、再认、生成任务的测量效果却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806.
张媛  苗小翠  刘登攀 《心理科学》2014,37(1):132-139
以Koriat的线索模型理论为基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两种学习判断的差异,并进一步考察内外部线索对即时学习判断和延迟学习判断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延迟学习判断的相对准确性显著高于即时学习判断,验证了延迟学习判断效应的存在。(2)不同的线索类型对学习判断的影响不同,学习判断对内部线索更加敏感。(3)相同的线索在不同的学习判断条件下影响不同。(4)即时学习判断条件下的JOL值分布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延迟学习判断条件下的JOL值分布呈“U”型曲线。  相似文献   
807.
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学习倦怠与学习策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大学生专业适应性问卷、学习倦怠量表和学习策略问卷,对802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考察了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学习倦怠和学习策略的基本状况,以及专业适应性、学习倦怠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学习倦怠和学习策略整体情况良好,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专业适应不良并表现出学习倦怠倾向;专业适应性对学习策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习倦怠对学习策略有负向预测作用,并在专业适应性和学习策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08.
以41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智力因素和认知风格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采用联合型瑞文推理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分别测试智力水平和认知风格类型。用序列反应时任务测试内隐学习绩效,并以生成任务验证序列学习的内隐性。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智力水平大学生的内隐学习绩效无显著差异;场依存型个体的内隐学习绩效显著高于场独立型个体。  相似文献   
809.
采用问题解决类比任务范式,考察了学习能力、知识经验对90名小学4年级儿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类比问题解决及策略运用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问题解决的质量上,学习能力具有显著制约作用,学习能力越高,问题解决成绩越好,而知识经验作用不显著;在问题解决速度上,学习能力和知识经验作用均不显著。(2)学习能力对问题解决策略运用的总体分布、高级类比和非类比策略运用具有显著性作用。(3)不同知识经验对策略运用总体分布及高级类比策略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810.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未来回忆成绩的预测。重复学习判断中的低自信效应是一个有趣而反常的现象,指在重复学习测验中,学习判断往往低估了回忆成绩的增加,出现低自信的一种现象。目前,大部分实验证据支持重复学习判断中的低自信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一些实验结果表明该效应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对于这种低自信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如,锚定调整假说、记忆偏向消除理论、过去测验记忆的启发式假说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文章还指出了此领域现有研究的局限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