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9篇
  免费   1005篇
  国内免费   664篇
  12838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561篇
  2019年   580篇
  2018年   535篇
  2017年   606篇
  2016年   541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1516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535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1篇
  1987年   18篇
  1985年   132篇
  1984年   132篇
  1983年   109篇
  1982年   95篇
  1981年   73篇
  1980年   76篇
  1979年   67篇
  1978年   99篇
  1977年   62篇
  1976年   48篇
  1975年   35篇
  1974年   24篇
  1973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伴随着中医政策的调整,以朱琏创建的“新针灸学”为代表的现代针灸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年~1955年):现代针灸学获得了快速发展,强调中医科学化,现代针灸学成为针灸学的主流;第二个阶段(1956年~1989年):现代针灸学被长期边缘化,针灸学复归清朝之前的基本体系,传统针灸成为了针灸学的主流,并延续至今;第三个阶段(1990年~至今):现代针灸学再度受到关注,学术界认识到针灸科学化、现代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认真研究制定既有利于传承又有利于创新的中医政策,避免政策的重大摇摆。

  相似文献   
892.

从患者视角来探索医患矛盾发生的原因,寻找一种有效的医患沟通方法。研究认为医患矛盾的核心问题是患者对诊治期望值的不满意,通过构建以患者诊治期望值为主体的医患沟通方法,发现医生和患者之间对诊治期望值存在明显差异。医生通过对医患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诊治期望值进行充分沟通,形成医患诊治期望值差异下的共识,建立互信合作的关系,最终实现医患互惠共赢。以患者诊治期望值为主体的医患沟通方法,为避免医患矛盾发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93.
调研我国27种药学和中药学期刊2018年刊发论文中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和福利状况以及期刊稿约中关于动物实验研究的伦理要求。结果发现,23种期刊声明通过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核的论文比例低于14%,25种期刊注明动物伦理审批编号的论文比例低于5%,各个期刊声明遵循有关动物使用和操作指南的论文比例均低于10%。部分论文实验动物福利状况的表述不清楚,动物实验所遵循的指南和原则表述不规范;大部分期刊稿约没有对动物实验研究伦理提出明确要求。建议尽快加强相关期刊编辑的实验动物伦理和福利意识,及时完善稿约内容。  相似文献   
894.
当前艾滋病获取患者信息中,存在公私观念上的摩擦、相关规定与环节存在疏漏、对信息弱势群体关照不足的伦理难题。问题背后包含着患者为了公共健康的伦理目的却又失去伦理关系的风险,“失德”名声带来的耻感与歧视,遵守政策规范却缺少应有的尊重与保护等矛盾。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文化背景和利益关系下思量个人身心秩序与社会整体秩序间如何权衡,结合历史、理论与现实维度提出路径。“信”的建立是关键所在,包括公共卫生部门公信力的树立和相应制度措施建设,同时在信息活动中需要给“私”以合理地位,并注重艾滋病治疗相关医学信息的宣传。  相似文献   
895.
从“畏死的恐惧”出发重塑扎根生命的道德基础,即道德行为和“生-生”式的道德关系是人的本真需要,道德权威性的根据是人类生命共同体这一“内在永恒大我”和人的本真存在方式的需要。这拯救了道德相对主义,也使个体作为潜在的人类生命共同体而能以“与永恒相关的生命意义”推开恐惧。进而,道德行为是出于内在自由而达于实在的自由的。道德主体应具备的道德实践能力包括独立能力、通达能力和勇气。生存性境况中的原子式个体不具备道德实践能力,生命境况中的“超个体的个体”才有此能力。由此,人类道德无力症和道德冷漠症的根源是西方主流伦理理论的前提错误,即以原子式个体充任道德主体。它是医疗纠纷和暴力频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896.
近年来,“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RRI)成为科技伦理和科技政策研究的风行概念。把RRI理念引入到医学科研治理实践,提出要扩展伦理责任范围,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把预测、评估、伦理反思纳入到医学科研的全过程,建立科研信息和公众意见之间的双向反馈和动态响应机制,加强政策和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和社会参与性,促进医学研究者与社会公众间伙伴关系的形成,包容性的协商过程实现协作共赢。  相似文献   
897.
围绕混沌理论与妊娠及分娩之间的联系,结合实践,提出可行的优化孕产妇管理工作的建议。强调医务人员应应用线上及线下多种方式,于孕前、孕期、产时、产后各阶段,针对孕产妇身心各方面,对其实施系统化的管理;应重点把握与孕妇首次接触的时机,建立信任关系以保证其良好的遵医行为;管理过程中应尊重孕产妇的个体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同时应重视其支持系统的建立,医疗机构、社区、家庭应为孕产妇提供切实的支持。旨在为孕产期保健工作提供新思路,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孕产妇服务。  相似文献   
898.
神灵主义医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医学范式,拥有一套完整的形而上学信念、方法论体系和解释机制。神灵主义医学已经长期存在,并且在当今世界也广泛存在,这是世界之中的事实,无需争论。站在当代医学发展的前沿回头看,神灵主义医学之所以能够长期指导人类的医疗实践,有其内在原因。人类的大量自限性疾病,为神灵主义医学的成功提供了广泛的归纳支持。安慰剂效应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神灵主义医学成功的内在可能性。超自然解释,是神灵主义医学治疗失败后,医师给予患者的无助安慰,却为巫医守住了信誉的最后堡垒。  相似文献   
899.
回顾了5G远程超声诊断的技术特点和应用趋势,剖析受检者、医护人员及社会的获益与风险,认为5G 远程超声诊断模式作为远程医疗全新应用,可以成为我国医联体资源共享的重要载体,有望改善医疗资源在基层和偏远地区时空分布不均,满足公共卫生疾病筛查、院前急救和隔离病房超声检查需求,提高医疗质量、安全和可及性。此外,针对衍生出的受检者-本地端-远程端三方权责关系治理挑战,以及未来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健康管理新模式,提出运用医师多点执业制度、设备备案管理等措施予以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0.
从译介学视角出发,对以《中华帝国全志》为代表的《本草纲目》早期译介活动进行研究。以《中华帝国全志》最早英文全译本"凯夫版"为蓝本,探讨其"译介内容"及针对"译介受众"所采用的"译介策略",并简述"译介效果"。在译介过程中,"译介主体"为了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需求,通过"译介内容"的选取及"译介策略"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草纲目》早期译介的成功得益于各译介要素间的互动与博弈,为当代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医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