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程凯  曹贵康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9):1435-1445
围绕“为什么会走神”这一问题, 文章首先介绍了走神的两个理论假设:解耦合假设和执行控制失败假设。接着论述了影响走神的各种因素, 并探讨了走神的神经机制。最后指出未来研究应着眼于走神的潜在功能来发展理论假设; 整合影响走神的各种因素到一个模型中, 从而更好地发现各因素对走神的综合影响; 应用同步脑电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以更精确地探索走神的神经机制。此外, 对特殊群体的走神研究以及走神的跨文化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2.
冷英  邹煜晖  莫雷 《心理学报》2014,46(5):593-606
通过改变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编码效力, 探讨重复知盲发生的机制。采用RSVP任务, 操作目标的重复性与目标的性质(实验1a和实验2)、位置(实验1b)和非目标的字频(实验2), 对比不同条件下第二个重复刺激的正确报告率。结果是:(1)非目标为字母、目标是字母时的重复知盲大于目标为电脑符号时的重复知盲。(2)非目标为字母、目标为电脑符号时, 目标在1和3位置时出现了重复知盲, 而在2和4位置时没有出现重复知盲。(3)当非目标为高频汉字、目标也是高频汉字时的重复知盲大于目标为符号时的重复知盲。(4)当目标为高频汉字、非目标是高频汉字时出现了重复知盲, 而非目标是低频汉字时重复知盲消失。实验结果表明, 字母和汉字条件下, 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编码效力都会对重复知盲产生影响, 支持竞争假设。  相似文献   
143.
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跨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明钢  种媛 《心理科学》2004,27(2):431-433
著名的Sapir-Whorf假设提出几十年了,引起了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也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回顾了该假设提出以来,心理学家围绕语言与思维、语言结构与认知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作为文化要素的语言与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在不同领域都有新的进展,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否因不同的语言而有所不同,还应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4.
论法官的角色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官的角色伦理研究是一个有别于法官职业道德研究的理论视角。法官是一个角色丛 ,包括了官员和司法者二重基本角色 ,所以 ,法官的角色伦理不只是对其作为一个职业者的规范 ,而是二重角色规范的综合体 ,它反映了社会对法官的综合道德评价。作为“官”的角色 ,它被赋予的特殊道德要求是公仆意识、廉洁和公正 ;作为司法者 ,其特殊的职业伦理是刚毅、谨慎和勤勉。法官角色伦理建设是以理性人与经验人的统一为人性假设前提的 ,其基本思路是立足于制度道德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适度进行奖惩。总之 ,一个有别于法官职业道德的理论视角 ,对于法官的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5.
从"心理学实验数据处理"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效果大小"理解为"是指在心理学实验报告中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有多大的统计指标"。这一统计指标需要在掌握"虚无假设分布"和"备择假设分布"这两个抽样分布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准确的理解,并因此知道我们在"对心理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通过假设检验进行推断统计"之后报告研究结果时为什么需要使用这一指标。心理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具有与该方法相应的不同的效果大小指标,每一种检验方法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指标来反映其实验处理的效果大小。对此,就"心理统计学"提到的四种主要假设检验方法所得推断结果应该使用何种"效果大小"指标更为合适提出了我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6.
心理学的可重复性危机有两大已知的根源:传统统计学中虚无假设显著性检验体系的局限,和心理学的学术传统中的弊端,本文以开放科学协作组2015年报告的数据为依据,试对这两个根源的影响作一粗略的估算。采用Goodman(1992)和Cumming(2008)提出的方法对传统统计体系所加诸于可重复性的限制加以分析后,估算的结果表明传统统计学体系的制约,虽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却远不能完全解释该报告中低至36%的可重复率,该报告所反映的状况,显然还另有重大的非统计学的根源。本文进一步用Ioannidis(2005)提出的模型对这类非统计学因素的影响加以分析。分析后得到的若干组人为偏差率和Ha真实概率的估算,表明在原来研究所获得的几乎清一色的阳性结果中,大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或更低的比例是真阳性,而且相当部分的阳性结果,可能由人为偏差所造成。这样的分析可比较具体地描述该类因素对当前可重复性危机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47.
夏凌翔 《心理学报》2011,43(6):650-660
自立人格是新近提出的一种新的心身症状的保护性人格因素。为了探索自立人格抵御心身症状的机制, 提出了特质-应激-症状相符中介模型。该模型涉及应激中介模型假设、特质-应激相符假设、特质-症状相符假设三个理论假设。使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3种问卷对674名有效被试进行了调查, 以检验该模型。结果发现:①应激调节模型不被支持, 自立人格特质是通过应激的中介作用来负向预测心身症状; ②人际自立对心身症状的负向预测能力明显大于个人自立, 人际自立对人际性和个人性症状均有独立的预测能力, 个人自立则对人际性症状没有独立的预测能力; ③个人自立对应激的预测能力大于人际自立, 个人自立对人际和个人应激均有独立的预测能力, 人际自立则对个人应激没有独立的预测能力; ④修正后的自立人格的特质-应激-症状相符中介模型能够获得支持。总之,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人际自立主要通过人际应激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心身症状总分; 个人自立则通过应激(包括人际与个人应激)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个人性症状。  相似文献   
148.
内疚和羞耻的关系——来自反事实思维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情境模拟法从反事实思维的角度探讨内疚与羞耻的关系.并比较了大学生和青少年罪犯反事实思维与内疚和羞耻关系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1)研究结果部分支持"内疚事件和羞耻事件"假设,但不支持Lewis提出的"自我和行为"假设,甚至与该假设相反;(2)大学生和青少年罪犯反事实思维与内疚和羞耻的关系具有某些方面的一致性.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学生自我导向的反事实思维与内疚感有更为密切的联系,而青少年罪犯行为导向的反事实思维与羞耻感有更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9.
范畴特异性损伤与人脑中一般知识的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旭  周晓林  闵宝权  贾建平 《心理科学》2003,26(4):698-700,697
1 引言 记忆是多层面的。根据记忆中所存储的材料的性质,人类记忆可分为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其中,语义记忆是指被组织起来的、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人脑中一般知识如何组织,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脑损伤病人身上所观察到的语义记忆损伤模式,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0.
自我解释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吴庆麟  杜伟宇 《心理科学》2003,26(6):971-975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关于自我解释的研究,首先介绍了自我解释的研究背景,然后定义了自我解释,并且与其他学习活动进行了比较,随后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揭示出自我解释效果,随即讨论了促进自我解释的方法,即提示自我解释,最后探讨了两种自我解释效果的认知机制:空缺填补假设和心理模型修补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