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9篇 |
免费 | 186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245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88篇 |
2020年 | 128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112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23篇 |
2013年 | 379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141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背景线索效应是由重复场景导致搜索效率提高的现象。以往研究发现三维场景下能获得背景线索效应,但对三维场景下深度知觉线索信息如何影响空间场景提供有效线索引导注意仍缺乏实证研究。本研究以矩阵刺激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刺激项目水平数探讨深度知觉线索对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模式。结果发现:(1)在场景布局由较少项目构成时,深度知觉线索提供目标与刺激项目的有效联结,获得背景线索效应;(2)当刺激项目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深度知觉线索增加了背景线索任务的搜索难度,干扰了重复场景中的背景信息对注意的指导性加工,背景线索效应消失。研究结果为三维场景下深度信息对空间场景中注意引导加工的影响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83.
本研究考察了50~80岁说普通话的中老年人对普通话声调T2—T4的范畴化感知表现,探究影响声调范畴化感知老化的因素。采用经典范畴感知范式。结果显示,(1)中老年组所有年龄段(50~60岁、60~70岁、70~80岁)的范畴边界宽度都显著大于年轻组,但中老年组间差异不显著。(2)中老年人范畴边界宽度与记忆广度测试得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年龄的相关性不显著。(3)和年轻组相比,中老年组范畴内识别函数的斜率差异显著,而范畴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中老年人声调感知范畴化程度下降,音系层面的加工能力发生衰退,记忆广度的衰退与声调范畴化感知老年化之间存在关联。此外,50到80岁间,年龄不会直接影响声调感知范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84.
视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外界物体的运动特性的知觉。视运动知觉异常是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一种常见表现, 其检测光流、二阶运动、协同性运动、生物运动及运动速度的能力异于健康控制组, 且过度迷恋重复性运动物体。该群体视运动知觉异常的原因探析集中于背侧/M细胞通路特定假设、复杂性假设、神经噪声假设、经验缺失假设、时空加工异常假设、极端男性脑理论和社会脑假设。但到目前为止, 尚缺乏一个统一准确的、可验证的解释。未来研究应注重考察自闭症者视运动知觉异常的个体差异和神经生理机制, 进一步整合和验证解释理论, 并着眼开发有效的视运动知觉测评工具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985.
986.
987.
988.
本文用Garner快速分类法研究了发音人规范化和语境补偿过程与声调知觉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果是:(1)发音人变化对声调识别产生了显著的Gar-ner干扰;声调变化对男女声判别产生了同样的十扰。(2)语境变化对声调识别也产生了显著的Garner干扰。按照Garner方法的假设,这说明发音人规范化和语境变异补偿与声调识别之问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3)虽然发音人和语境同时变化引起的声调识别反应时延长约等于它们单独变化时反应时延长量之和,但正确率下降远大于单独变化时下降量之和。说明发音人和语境变异对声调识别的干扰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增加了声调识别的难度。 相似文献
989.
990.
生命知觉是人们将客体自动加工为可以相互作用的生命体的认知过程。ASD者基于运动线索的生命知觉的研究方法包括追逐检测范式、运动特性参数化范式和因果知觉范例。其生命知觉的异常主要表现为运动信息整合能力不足、社会因果知觉缺陷以及对高复杂度运动的神经追踪较弱。相关理论假设从神经病理、认知加工及脑结构和功能障碍层面进行解释。未来应提升研究方法的生态效度,推进追踪与系统化研究,促进相关干预方案的开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