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0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13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264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Tsoey Wun Man 《Visual cognition》2016,24(9-10):447-458
Research on the own-gender bias in face recognition has indicated an asymmetrical effect: an effect found only in women. We investigated the own-gender bias, using an eye-tracker to examine whether the own-gender bias i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ial processing strategies. We found an own-gender bias in our female participants. Our eye-tracking analysis indicated different scanning behaviours when processing own- and other-gender faces, with longer and more fixations to the eyes when viewing own-gender faces. Our results favour the socio-cognitive model, whilst acknowledging the role of perceptual expertise in the own-gender bias. 相似文献
832.
The perception of direct gaze—that is, of another individual’s gaze directed at the observer—is known to influence a wide range of cognitive processes and behaviors. We present a new theoretical proposal to provide a unified account of these effects. We argue that direct gaze first captures the beholder’s attention and then triggers self-referential processing, i.e., a heightened processing of stimuli in relation with the self. Self-referential processing modulates incom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leads to the Watching Eyes effects, which we classify into four main categories: the enhancement of self-awareness, memory effects, the activation of pro-social behavior, and positive appraisals of others. We advance that the belief to be the object of another’s attention is embedded in direct gaze perception and gives direct gaze its self-referential power. Finally, we stress that the Watching Eyes effects reflect a positive impact on human cognition; therefore, they may have a therapeutic potential, which future research should delineate. 相似文献
833.
We review features of the spelling errors of dysgraphic patients with "Graphemic Buffer Disorder" (GBD). We argue that the errors made by such patients suggest the breakdown of a system used to generate serial order in the output stages of spelling production, and we develop a model for this system based on an existing theory of sequential behaviour--"Competitive Queuing." We show that constraints on response categories may be straightforwardly applied during sequence production in such a model, and this enables us to account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consonant-vowel status in the spelling errors of GBD patients. When the sequence generation process is disrupted by the addition of random noise the model shows the major features of GB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in detail against data from a number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834.
运用PDP(过程分离程序),以12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自编性诉求广告及自编包含与排除问卷为实验材料,采用3×2×2多因素设计,探讨不同裸露类型(含蓄、一般、直露)和代言人类型(名人、一般人)的性诉求广告在不同阶段(控制化加工、自动化加工)认知信息加工的模式差异。结果发现: 1)外显的控制化加工,含蓄型性诉求广告记忆效果最好;2)直露型性诉求广告内隐的自动化加工最高;3)未发现性诉求广告中存在名人效应。 相似文献
835.
采用潮汕话-普通话双言者为被试, 通过3个实验, 考察了词汇习得年龄效应。实验1采用汉字命名和图片命名范式, 证实了在双言者的两种语言中都存在词汇习得年龄效应。实验2和实验3分别采用语义范畴判断及声母监控任务, 在语义层面及语音层面检验了双言者的两种语言的词汇习得年龄效应的特点。结果表明, 在语义任务上发现了词汇习得年龄效应, 在语音任务上未发现。整个研究表明, 语义在汉语词汇习得年龄效应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支持了语义假设。 相似文献
836.
书面语言阅读过程中, 关于读者能否提取预视词汇的语义信息, 以往的研究仍有争议。鉴于边界技术在研究该问题时具有无法严格控制预视词呈现时间等一些局限性, 近年来有研究者利用ERPs技术结合伴侧RSVP范式对拼音语言中的语义预视效应进行研究。本研究首次将这一方法应用到中文句子阅读中, 并对实验材料进行了更严格的控制, 保证关键屏(目标名词位于右侧副中央凹处)内容在实验条件间完全相同, 避免以往类似研究中关键词自身属性信息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ERPs数据分析发现, 在关键屏呈现后, 语义违背相比合理条件诱发了更大的N400成分, 而关键后屏(目标名词位于中央凹处)呈现后, 两种条件间的N400成分无显著差异。该结果支持中文句子阅读中预视词汇语义信息可以得到提取, 并参与随后的语义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837.
研究旨在考察汉语学龄前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情况。在某中等城市一所幼儿园随机选择4岁、5岁、6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各31、37、34名。实验一使用汉字、韩文和日文(平假名)作为实验材料探查学龄前儿童的汉字特异性意识;实验二使用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真字、假字和非字考察学龄前儿童的部件位置意识。实验结果显示:(1)三组儿童都能区分日文和汉字,5岁左右儿童这种能力达到成熟。4岁儿童不能区分汉字和韩文,直到6岁,辨别汉字和韩文的能力也没有发展成熟。(2)三组儿童都能意识到假字符合正字法规则,但拒绝非字的能力在学前期尚未发展成熟,儿童在学前期不具备部件位置意识;6岁儿童更容易拒绝上下部件位置颠倒的非字。 相似文献
838.
用序列学习中的反应时和错误个数间接测量被试的内隐知识,用再认成绩和预测成绩直接测量被试的外显知识,通过倒转不同的规则探讨了知识类别和特点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可能分别依赖于两个独立的学习系统,且互不干扰;(2)当内隐序列学习既包含运动知识又包含概念知识时,知识类别和特点影响被试对序列知识的获得,被试较易获得运动知识;(3)在内隐序列学习中练习的数量也影响被试对序列知识的获得,序列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839.
840.
探讨大学生对日常不同学习行为的控制程度的认识、责任判断、情感反应和帮助行为的关系特点,以验证责任归因理论对我国学生的适用程度。与此同时,研讨归因理论的同类研究中很少涉及的学生思想、观念对责任归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