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4篇
  免费   929篇
  国内免费   36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429篇
  2019年   414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366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1071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58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0篇
  1987年   22篇
  1985年   449篇
  1984年   531篇
  1983年   428篇
  1982年   531篇
  1981年   501篇
  1980年   519篇
  1979年   470篇
  1978年   512篇
  1977年   382篇
  1976年   371篇
  1975年   311篇
  1974年   313篇
  1973年   25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81.
Among the variables affecting comprehension of linguistic stimuli by aphasic subjects are syntactic complexity and processing time.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of 15 aphasic adults was studied while altering the rate of speech presentation and varying the pause time between the major phrases within sentences of increasing grammatical complexity.Simple Active Affirmative Declarative Sentences, Negative, and Passive sentences were presented (1) at the rate of 150 words per minute (wpm) with 1-sec interphrase pause time (IPT); (2) 150 wpm with no pauses; (3) 120 wpm with 1-sec IPT; (4) 120 wpm with no pauses added.Performance was seen to vary with increasing syntactical complexity and as a function of processing time. Greater comprehension was seen with active affirmative than negative; greater with passive affirmative than with active negative. Clin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Subjects demonstrated greater comprehension when sentences were presented at slower than normal rate; addition of interphrase pause time intervals aided comprehension. Combining slower rate of presentation and IPT intervals provided greatest increase in auditory processing time and showed concomitant increase in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982.
高娟  王鹏  王晓田  孙倩  刘永芳 《心理学报》2020,52(5):633-644
以福利权衡率(WTR)为利他程度的指标,通过3个实验逐步深入地考察了得失情境下他人参照点及心理距离对自我-他人利益权衡的影响。实验1的结果表明,得失情境并未改变被试的WTR。实验2引入他人底线、现状和目标三个参照点变量,发现被试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且WTR从高到低依次为他人临近底线、目标和现状;他人临近底线时,被试在获益情境下的WTR高于损失情境,而他人临近现状和目标时,个体在得失情境下的WTR无显著差异。实验3进一步引入心理距离变量,发现心理距离较近他人的WTR高于较远他人,且与得失情境和参照点发生了复杂的交互效应,得失情境的主效应消失了,但总体上并未改变实验2发现的参照点效应。这些结果对于更深入地理解得失不对称效应、三参照点理论及社会折扣和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研究的相关发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83.
984.
PTSD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PTSD是近十年来在中国精神病学界逐渐引起重视的一种反应性精神障碍。随着国外对PTSD的深入研究以及中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相关领域的学者开始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文章对中国PTSD的流行病学、神经生物学基础、病因学以及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作了初步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985.
农村选民选举行为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省两个县八个自然村的 2 62名选民为被试 ,采用心理测量原理与技术探讨了农村选民选举行为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政见取向由“政策效应”、“民生意识”、“村民权益”和“监督机制”4个因素构成 ,非政见取向由“候选人身份”、“候选人德能”、“选民社会关系”、“候选人背景”、“选民自我利益”、“选民自我权利”和“政党意见”7个因素构成。经检验 ,由此构成的农村选举行为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问卷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文章讨论了农村选民选举行为的结构特征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86.
管理者影响策略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根据中国企事业组织内管理者对他人发挥影响力的特点 ,选取反映中国文化的影响计策编成题目 ,并与西方背景下构建的组织影响策略量表汇编成问卷。 2 1 8位中国管理者用汇编的问卷评定他们与直接上司和直接下属在工作中相处时使用这些计策的频率。结果发现 ,在因素水平有“应变控制”和“温情说服”两个正交因素。这两个因素跨影响方向一致。对各因素内的题目做聚类分析 ,发现大多数聚类的内容跨影响方向的一致性不高。与西方的组织策略量表对照 ,因新题目的加入 ,汇编的影响计策量表内的聚类更好地反映了中国管理者使用影响计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87.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总被引:189,自引:0,他引:189  
由Schwarzer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目前在国际上广泛使用,本研究拟对中文版GSES的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412名大学生接受了GSES的测试.结果表明①和其他文字版本的GSES一样,中文版GSES也具有较高的信度;②中文版GSES的单维度性得到了证实,印证了Schwarzer等人的有关发现;③中文版GSES具有很好的预测效度.  相似文献   
988.
袁玉琢  骆方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0):2303-2320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rumDisorders,ASD)的症状早在婴幼儿期就会显现,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传统自闭症早期筛查与诊断在评估方法、流程上存在局限,无法满足大规模筛查和诊断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智能化方法进行自闭症早期大规模无感筛查与诊断逐渐成为可能。近10年间,国内外对自闭症智能化识别方法的探索在经典任务行为、面部表情和情绪、眼动、脑影像、运动控制和运动模式、多模态6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未来研究应围绕构建国内自闭症早期智能医学筛查与诊断体系,开发针对婴幼儿患者的筛查工具,构建融合多模态数据的自闭症婴幼儿智能化识别模型,建立结合脑影像技术的自闭症精细化诊断方法等方面来开展。  相似文献   
989.
大众与个人的审美品位分别代表了审美活动在个体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将大众品位和个人品位相结合的新趋势正在挑战传统的"普遍性"审美法则,并日益凸显审美反应的个体差异。存在诸多因素可以调节大众和个人审美品位的相对比例,包括刺激类型、专业性、文化背景、先前经验和年龄等。大众与个人审美品位的神经机制中,奖赏系统和默认模式网络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审美品位与审美加工模型的理论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和验证。未来相关研究可以在拓展审美对象领域、完善大众与个人审美品位与不同审美加工阶段的对应关系等方向上继续开展。  相似文献   
990.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 is a period of both joy and challenge for most parents. There is a recognized need to support parents during this period, yet existing interventions have shown limited evidence of efficacy. This study takes a consumer‐focused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needs and preferences of parents both prenatally (n = 77) and postnatally (n = 123) for parenting support. The study used a cross‐sectional design with a purpose‐built online survey. Parents were recruited via online forums, Facebook and parenting blogs, childcare centers, and playgroups. In general, all par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ir current levels of both formal and informal support, and about one fourth of parents had accessed a parenting intervention. Parents expressed a moderate level of interest in additional parenting information, and parents expecting their first baby indicated preferences for information about basic baby care needs whereas postnatally, parents expressed more interest in topics around self‐care and behavior management. The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interventions and engaging famil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