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4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16篇
  204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Previous research has indicated a potential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nkey and human ventral premotor-parietal mirror systems, namely that monkey mirror systems process only transitive (object-directed) actions, whereas human mirror systems may also process intransitive (non-object-directed) actions.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is discontinuity by seeking evidence of automatic imitation of intransitive actions--hand opening and closing--in humans using a simple reaction time (RT), stimulus-response compatibility paradigm. Left-right and up-down spatial compatibility were controlled by ensuring that stimuli were presented and responses executed in orthogonal planes, and automatic imitation was isolated from simple and complex orthogonal spatial compatibility by varying the anatomical identity of the stimulus hand and response hemispace, respectively. In all conditions, action compatible responding was faster than action incompatible responding, and no effects of spatial compatibility were observed. This experiment therefore provides evidence of automatic imitation of intransitive actions, and support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human and monkey mirror systems differ with respect to the processing of intransitive actions.  相似文献   
992.
Fibring is a meta-logical constructor that applied to two logicsproduces a new logic whose formulas allow the mixing of symbols.Homogeneous fibring assumes that the original logics are presentedin the same way (e.g via Hilbert calculi). Heterogeneous fibring,allowing the original logics to have different presentations(e.g. one presented by a Hilbert calculus and the other by asequent calculus), has been an open problem. Herein, consequencesystems are shown to be a good solution for heterogeneous fibringwhen one of the logics is presented in a semantic way and theother by a calculus and also a solution for the heterogeneousfibring of calculi. The new notion of abstract proof systemis shown to provide a better solution to heterogeneous fibringof calculi namely because derivations in the fibring keep theconstructive nature of derivations in the original logics. Preservationof compactness and semi-decidability i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993.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罗大华 《心理科学》2008,31(6):1446-1449
犯罪心理学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坚持客观性与主观性统一、社会性与生物性兼顾、内因与外因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新二三论"、"老三论"的观点,整体地,联系地、动态地认识和研究犯罪心理现象;根据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体现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逐渐形成了六种研究类型: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内省研究与客观观察研究、定量研究与质的研究、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个案研究与群体研究、常规研究与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994.
There are at least five kinds of causative constructions in Chinese, the constructions of the collocation of verbs and prepositional phrases,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s, “ba” constructions with an object ahead, verb-copying constructions with their complements, and pivotal constructions with commands. But the current type-logical grammar has no tools representing the meanings of causative constructions. It would be neither intuitive nor simple to describe these constructions by means of the current type-logical grammar. So we intend to improve the type-logical grammar by adding CAUSE as a logical constant, complementing the structure rules about the movement and addition or deletion of some components of causative constructions, assigning categories to Chinese nouns and prepositions; then we give an intuitive as well as simple analysis on these causative constructions. Based on this work we shall extend the multimodal system of type-logical grammar, increase structure postulates, make constraints on frame semantics, and then prove the soundness and completeness of that system.   相似文献   
995.
刘长江  郝芳 《心理学报》2011,43(4):432-441
以往研究表明, 社会价值取向对社会困境中合作行为变异的解释量不高。本研究指出, 初始资源配置导致个体处于某种优劣势位置上, 从而影响社会价值取向不同的个体的合作行为。研究设置了两人互动和多人互动两种情境, 通过变化被试所拥有的初始资源的相对价值或相对数量来操作优势差异, 检验亲社会者和亲自我者在社会困境中的心理与行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在初始资源处于相对劣势位置时, 亲社会者比亲自我者表现出更高的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996.
采用重复启动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语义透明度和词素构词频率对动词多词素词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1)语义透明度影响多词素动词的识别,识别高语义透明度的动词快于识别低语义透明度的动词。(2)词素的构词频率影响低语义透明度动词的识别,不影响高语义透明度动词的识别。对低语义透明动词,词素的构词频率低的动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词素的构词频率高的动词。研究结果支持汉语多词素词的多层次双系统选择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997.
王琎  邓园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6):926-933
已有研究较一致地发现语言加工系统对不同的数量加工系统起到不同作用, 表现为语言不影响概略数量和小数加工系统, 主要影响大数的精确加工系统。然而, 其影响机制并不明确。新近几年采用跟踪测验、语言转换、同语言内语音长度操控、双任务等范式来探索数量加工对语言依赖性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但结论不完全一致。通过记忆中介的视角可以为这些不一致提供新的解释。未来相关研究的思路应包括跟踪语言关键期幼儿的数量系统发展轨迹, 注意区分在记忆不同层面(长时/短时)中介下语言系统对数量系统的影响, 关注语义句法等对数量系统的作用, 以及深入了解基础四则运算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98.
张帆  雍武  邵枫  王玮文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0):1597-1607
已知肥大细胞作为免疫细胞在过敏反应和炎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肥大细胞在中枢亦有表达, 但对其作用了解不足。新近的研究发现中枢肥大细胞在脑功能和行为调节中发挥重要的内源性平衡作用。一方面, 中枢肥大细胞在维持相关脑区发育, 正常神经活动, 以及动机, 情绪和认知等多种行为中发挥保护性作用, 各种应激条件诱导的中枢肥大细胞表达和活动改变参与脑和行为的适应性反应过程。另一方面, 中枢肥大细胞过度激活或者过度抑制都可导致脑功能和行为异常, 并参与某些免疫相关心身疾病的病理过程。体外神经解剖学和功能学研究证据提示中枢肥大细胞与神经系统间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相互作用网络。肥大细胞和神经组织间通过形成类似突触的结构性联系直接影响相邻细胞的活动。肥大细胞还可以通过脱颗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调节神经活动, 同时表达多种受体接受脑内免疫性和神经性分子调节。但是目前对于中枢肥大细胞-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认识主要基于体外研究, 其在脑内相互作用方式及其与特定脑区功能和行为表型的关系所知甚少, 开展相关研究可以为认识脑与行为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99.
损失规避是指由损失引发的负效用大于由等量收益引发的正效用的现象, 其产生根源能够从神经经济学和进化心理学两个方向进行解释。损失规避的脑机制分为两个系统:主观价值评价系统主要包括纹状体和前额皮层, 与主观价值的评估有关; 情绪唤醒系统主要包括杏仁核和脑岛, 与厌恶等消极情绪有关。在进化心理学的视角下, 通过回顾有关动物决策行为的研究来探索损失规避行为的进化历史, 并结合相关进化理论总结该行为产生的进化原因。未来可探索与行为损失规避相关的神经递质, 进一步研究损失规避的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1000.
肖承丽  刘传军 《心理学报》2014,46(9):1289-1300
学界传统上将空间更新定义为个体随着身体运动对其所处真实环境空间表征的自动更新过程, 然而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个体还可以对想象环境进行空间更新, 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实验1被试站在场景内学习物体空间位置之后, 保持学习朝向直线走到测试位置。其中, 0度组保持学习朝向站立, 180度组原地转动180度, 面对学习朝向的相反方向站立。两组被试均想象自己仍然站在学习位置, 面对学习朝向。然后被试旋转90度, 从3个想象朝向(记忆一致朝向、感觉运动一致朝向和不一致朝向)完成空间判断任务。结果发现0度组记忆一致朝向和感觉运动一致朝向成绩均优于不一致朝向, 而180度组无此优势。实验2被试从学习空间移动到测试空间过程中被迷向, 其他条件与实验1的180度组相同。但是, 实验2被试在记忆一致朝向和感觉运动一致朝向的成绩均优于不一致朝向。结果证明人们可以通过对在线空间表征进行想象平移或将离线记忆与空间更新系统相联结两种方式, 对想象环境进行空间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