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词语情绪标准编制汉语双字词关联词表和英汉双语关联词表,考察DRM任务下的英汉双语者对负性情绪诱词产生的语言内、语言间关联性错误再认。结果表明:(1)汉语双字词语义关联下,情绪色彩的强度影响错误再认水平,负性诱词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中性诱词;(2)英汉双语语义关联下,错误再认发生跨语言现象,汉语负性诱词的错误再认显著高于英语负性诱词与汉语中性诱词的错误再认;(3)汉语负性诱词的语言间关联性错误再认率显著增加, 语言类型、词表类型与情绪强度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2.
错误信念任务中的知识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观点指出,年幼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发展变化,不是发生了概念变化的质变,而是知识偏差的表现。知识偏差是指当我们尝试理解一个更不知情的观点时,不能忽略自己拥有的额外信息并受此影响而产生偏差的倾向。本文对知识偏差的含义及其在错误信念任务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和分析,并就在错误信念任务中消除知识偏差影响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错误正波(error positivity, Pe)是指在错误反应后200~600ms后出现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正偏转, 对Pe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错误加工机制的全貌。现有研究表明Pe主要产生于前扣带回喙部, 但不同的研究对其精细神经发生源并没有达成一致。Pe的功能意义解释主要有错误意识假说、行为适应假说、情绪评估假说。当根据有关P3的理论来解释Pe的功能意义时, Pe可能反映了对错误背景的刷新。然而上述每一种对Pe的功能意义的解释都还受到了一些研究结果的质疑和挑战。基于此, 作者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并对今后如何对Pe的神经发生源和功能意义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4.
孙文梅  刘海伦 《心理科学》2013,36(6):1388-1392
研究运用DRM范式,以具有语音关联的汉语双字词为材料,采用2(语音类型)×3(词语类型)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被试对诱饵词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对填充词的错误再认率,说明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能够诱发错误记忆;(2)双字词表与单字词表引发的语音关联性错误记忆效应相当,小于语义及字形关联的错误记忆效应;(3)尾音关联词表中词语再认率高于首音关联词表。  相似文献   
25.
以康奈尔情绪DRM词表为主要实验材料, 使用简化的联合再认范式(DRM范式的变式), 结合多项式加工树建模的统计手段, 对34名年轻人(23 ± 2岁)和28名老年人(68 ± 5岁)的再认记忆进行比较, 以考察不同年龄组中情绪效价对错误记忆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材料的情绪效价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存在显著年龄差异:(1) 积极情绪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的错误记忆, 其作用机制为积极情绪增强了老年人的字面痕迹而减弱了要点痕迹提取; (2) 消极情绪能够有效地降低年轻人的错误记忆, 其作用机制为消极情绪使年轻人反应偏向降低, 但不影响其记忆痕迹的提取。结果表明, 简化的联合再认范式下, 情绪效价对错误记忆的效应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老年人表现出积极情绪降低错误记忆的积极偏向; 年轻人表现出消极情绪降低错误记忆的消极偏向; 情绪效应对错误记忆的认知机制存在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26.
黄欢  刘博  周晨琛  姬鸣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9):1600-1607
前瞻记忆意图后效是指已完成或取消的意图失活失败对当前认知任务造成的干扰。近期研究采用前瞻记忆任务范式探究意图后效的影响因素及认知机制。自发提取-抑制失败和预备性监控两种认知机制的分歧在于提取旧意图是否依赖注意资源的参与。脑成像研究也证实意图提取存在两条神经通路:自发提取通路和预备性监控提取通路。未来研究应探索兼容有意遗忘失败、旧意图再提取、抑制失败三者的研究范式以及降低执行错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7.
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知识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任务考查儿童在错误信念(FB)推理中是否存在知识偏差。被试为60名3—5岁幼儿,结果表明,对于3岁及4岁儿童来说,FB任务是存在知识偏差的。知识偏差的大小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3岁与4岁、4岁与5岁儿童的知识偏差的大小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8.
选取了122名3~12岁聋童,并分别用65名3~5岁的正常儿童作对照,开展了2个实验系列,探讨了儿童的正确信念、一级错误信念及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如下: (1)聋童及正常儿童信念认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关于正确信念,还是关于一级错误信念,都是先发展自我信念认知,再发展他人信念认知;(2)关于正确信念、一级错误信念和二级错误信念认知的发展,聋童都比正常儿童滞后,但两者的发展趋势一致; (3)手语聋童在信念认知上略好于口语聋童; (4)父母为聋人或父母会手语的聋童,以及兄弟姐妹会手语的聋童,其信念认知水平要比其他聋童好.  相似文献   
29.
文章着重从单词和事件两方面对错误记忆的个体差异的研究进行了论述。个体差异如认知方式、人格特征、临床以及暗示、催眠、想像等是诱发错误记忆的重要因素。文章对此进行了比较,认为两种不同的错误记忆可能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错误记忆的本质和特征,并为人们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0.
选取130名学前儿童,采用“找钱币”欺骗任务和标准误信念任务,研究学前儿童欺骗及欺骗策略的发生、发展。结果发现:随年龄增长,采用“破坏证据”和“说谎”欺骗策略的人数呈下降趋势,采用四种联合策略的人数则呈上升趋势;即使3岁儿童也能出示“破坏证据”和“说谎”这两种行为主义的欺骗策略,但“制造虚假痕迹”的心理主义欺骗策略在4岁以后才开始出现;3岁、6岁儿童的误信念理解与欺骗策略不相关,而4岁和5岁儿童的则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