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86篇 |
免费 | 562篇 |
国内免费 | 160篇 |
专业分类
480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7篇 |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50篇 |
2020年 | 251篇 |
2019年 | 183篇 |
2018年 | 178篇 |
2017年 | 169篇 |
2016年 | 154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400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84篇 |
2010年 | 110篇 |
2009年 | 166篇 |
2008年 | 152篇 |
2007年 | 165篇 |
2006年 | 167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70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1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32篇 |
1980年 | 28篇 |
1979年 | 32篇 |
1978年 | 28篇 |
1977年 | 51篇 |
1976年 | 41篇 |
1975年 | 2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研究以直播营销为背景, 引入产生于通讯领域的社会临场感概念, 在文献归纳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探讨直播营销环境下社会临场感的内涵和构成; 之后基于从众消费理论通过行为实验的方法探究直播营销中社会临场感影响线上从众消费的认知机制; 进一步, 根据社会临场感理论探讨自我建构和消费者-主播关系强度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最后基于社会助长理论, 利用神经科学方法客观性和“过程测量”的优势探索直播营销中社会临场感影响线上从众的情感机制。研究将揭示社会临场感影响线上从众消费行为的机理, 为直播播主和电商卖家提供指导的同时, 帮助消费者了解自我, 以做出更理性的消费决策。 相似文献
922.
摘 要 为探讨神经质、青少年情绪化饮食、体验回避及自尊之间的关系,选取100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荷兰饮食行为问卷、接纳行动量表及自尊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神经质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产生作用;(2)自尊在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低自尊水平下,体验回避能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情绪化饮食,而在高自尊水平下,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23.
924.
925.
926.
927.
为探讨社会排斥和社会接纳情境下儿童奖惩分配公平性,研究采用个体-偶然排斥范式和第三方奖惩分配范式,对8~9岁儿童奖惩分配公平性行为和奖惩分配公平性判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社会排斥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行为显著多于社会接纳组,奖惩分配不公平性行为显著少于社会接纳组。9岁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行为显著多于8岁组,奖惩分配不公平性行为显著少于8岁组;(2)社会排斥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判断显著高于社会接纳组,9岁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判断显著高于8岁组,奖惩分配不公平性判断显著低于8岁组。结论:社会情境影响儿童的奖惩分配公平性,在排斥情境下,8~9岁儿童的奖惩分配公平性明显提升;8~9岁儿童的奖惩分配公平性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28.
929.
研究考察了不同女性面孔吸引力情境对男性被试诚实道德决策行为的影响,同时采用ERP技术对社会情境中面孔吸引力的信息加工方式特点进行探究。结果发现,高面孔吸引力记录员情境中被试倾向更加真实地报告自己的预测结果而表现出更多诚实的道德决策;ERP结果则发现高吸引力记录员面孔较之于低吸引力记录员面孔在反应提示界面在大脑中后部诱发更大的早期N200成分。结果提示,在与面孔审美评价无关的社会情境中个体面孔的吸引力信息能够被快速识别与自动化加工,同时也会直接促进他人自身的道德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930.
面孔宽高比是左右颧骨点之间的距离除以上面高所得到的比值,被认为是人类面孔性别二态特征之一。男性面孔宽高比被认为是男性睾酮水平的可信外显指标,与攻击行为、欺诈等不道德行为存在显著关联,并受到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面孔宽高比与上进心、对内群体成员的牺牲精神等男性化积极社会行为亦存在显著关联。睾酮水平被认为是面孔宽高比和社会行为两者背后的共变因素,并引起激烈争论:面孔宽高比的性别差异在多个研究中未获支持,男性面孔宽高比与睾酮水平存在关联的直接证据亦有待进一步夯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