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6篇
  3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experiment wa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impact of strategic and affective forms of gain- and loss-related motivational states on the attention to negative stimuli. On the basis of the counter-regulation principle and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we predicted that individuals would attend more to negative than to neutral stimuli in a prevention focus and when experiencing challenge, but not in a promotion focus and under threat. In one experiment (N = 88) promotion, prevention, threat, or challenge states were activated through a memory task, and a subsequent dot probe task was administered. As predicted, those in the prevention focus and challenge conditions had an attentional bias towards negative words, but those in promotion and threat conditions did not. These finding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idea that strategic mindsets (e.g., regulatory focus) and hot emotional states (e.g., threat vs. challenge) differently affect the processing of affective stimuli.  相似文献   
42.
马冰  杨蓉  杜旌  马贵梅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381-2394
企业往往在员工管理和组织创新上处于“两难困境”——难以提供稳定工作但又不得不依赖员工实现组织创新, 这就使得研究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企业员工遭遇不同环境威胁带来的工作不安全感时, 创新行为存在差异。本文在威胁焦点下深化工作不安全感概念, 并基于“以变量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 探讨其对创新行为的差异化影响过程。首先, 结合环境威胁来源与主观感知, 把工作不安全感分为岗位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和人员焦点工作不安全感两个维度, 并将编制测量量表。其次, 期望运用纵向研究设计, 通过分析多时点的员工-主管配对数据, 基于情境调节焦点和工作激情的链式中介作用, 来揭示岗位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 以及人员焦点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倒U型影响。最后, 将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 运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讨工作不安全感潜在类型及其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推进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和效用研究, 也为企业如何有效促进创新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3.
特质性与情境性调节定向匹配效应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玲  林晖芸  逄晓鸣 《心理学报》2011,43(5):553-560
研究试图探讨基于不同性质的调节定向(特质性调节定向和情境性调节定向)而达成的匹配所导致的效应是否一致。实验一、二均采用2(调节定向:促进、防御)×2(信息框架:积极、消极)被试间设计, 分别考察了两种匹配对信息说服效果(包括信息价值评价、情绪强度、行为意向3项指标)的影响。MANOVA检验表明, 实验一中信息价值评价、情绪强度2项指标上的交互作用显著, 实验二中信息价值评价、情绪强度和行为意向3项指标上的交互作用显著; 这表明, 基于两种不同性质的调节定向所达成的匹配在对信息价值评价和情绪强度的影响上具有一致的效应, 但在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上具有不一致的效应。这一结果对于理解两种不同性质的调节定向之间的差异以及基于两者而达成的两种调节匹配之间的差异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The present research extends work on the ‘the value from fit’ principle by showing that regulatory fit effects on persuasion and behavioral compliance are stronger for people high, as opposed to low, in private self-focus.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people high in private self-focus are strongly affected by external information. In the current work, we demonstrated that people high (vs. low) in private self-focus are more persuaded by information that matches (vs. mismatches) activated self-knowledge.  相似文献   
45.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果茨基是苏联早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杰出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维果茨基研究热,充分显示了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对现代心理科学的重要的现实意义。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异常丰富,主要包括活动理论、工具理论、思维和言语理论、教学和发展理论、心理学方法论等。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是对意识的文化历史决定的研究的重要贡献,其理论不足之处主要带有抽象社会观点的色彩等。  相似文献   
46.
采用记忆更新任务,实验1要求被试分别更新3个和4个记忆项目,并设置不转换、控制转换和抑制转换条件,考察记忆集对注意焦点转换及其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2操纵两次更新同一记忆项目之间对其它记忆项目更新的次数(2次、3次及3次以上),在实验1基础上,考察返回抑制中项目抑制状态的消退过程.结论:随记忆集增加,转换代价增大,而返回抑制效应消失;当注意焦点对其它记忆项目更新2次时,之前被抑制项目的抑制状态可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47.
信息结构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语言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从焦点和背景这一维度对信息结构的研究最多。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重读焦点信息。本研究使用ERP技术,通过对话语篇考察了不同位置对比焦点和重读的一致性对口语语篇理解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比焦点不受位置影响,稳定诱发中后部分布正波,且小句末尾焦点诱发的正效应早于小句内部。此外,重读相对于不重读在小句内部和末尾都诱发了正效应,并且出现在较晚的时间窗口。尽管焦点不重读相对于一致性重读没有诱发任何脑电效应,但背景重读相对背景不重读在小句末尾诱发了一个早期负效应。本研究表明,听者按照不同的方式、即时使用不同位置的对比焦点和重读信息建构语篇表征。  相似文献   
48.
滑坡效应是指个体的不道德程度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剧的倾向, 即不道德行为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它广泛存在于个体自身层面以及人际互动过程中, 会影响个体正常社会交往, 甚至阻碍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滑坡效应的研究方式包括实验者操纵法和自发性欺骗法, 心理机制包括道德推脱、内隐偏差、自我非人化等, 对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提升预防定向动机和塑造积极的描述性社会规范。未来研究可从心理过程和生理机制的角度进一步探讨滑坡效应的适用范围、神经干预方式等。  相似文献   
49.
基于动机性自我调节框架,通过两项独立研究,探讨前期创业努力对随后创业进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创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与调节定向的调节作用。对115名新创业者进行为期6个月(研究1)和对70名新创业者进行为期15个月的追踪调查(研究2),分别构建多层次跨期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和多层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创业自我效能在前期创业进展对随后创业努力的影响中起中介角色;(2)从总体上看(即不考虑调节定向作用时),前期创业进展通过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负向影响随后创业努力;(3)促进定向水平越高,创业自我效能对随后创业努力产生越强的负向影响,从而前期创业进展与随后创业努力的间接负相关关系越强;(4)预防定向水平越高,创业自我效能对随后创业努力产生越弱的负向影响,从而前期创业进展与随后创业努力的间接负相关关系越弱。这一结果弥合了过往创业自我调节过程研究的混淆结论,拓展了创业情境下的动机性自我调节框架与调节定向观研究,对于揭示创业过程的动态性、复杂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