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6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5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098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The accuracy of first impressions was examined by investigating judged construct (negative affect, positive affect,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variables, intelligence), exposure time (5, 20, 45, 60, and 300 s), and slice location (beginning, middle, end).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 four judges rated 30 targets. Accuracy was defined a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 judge’s ratings and the target’s criterion scores on the same construct. Negative affect, extraversion, conscientiousness, and intelligence were judged moderately well after 5-s exposures; however, positive affect, neuroticism, openness, and agreeableness required more exposure time to achieve similar levels of accuracy. Overall, accuracy increased with exposure time, judgments based on later segments of the 5-min interactions were more accurate, and 60 s yielded the optimal ratio between accuracy and slice length. Results suggest that accuracy of first impressions depends on the type of judgment made, amount of exposure, and temporal location of the slice of judged social behavior.  相似文献   
932.
后见之明指后见判断(可得益于事件结果反馈的判断)与先见判断(不知晓事件结果时的判断)的系统差异,其研究范式大体可分为两类,假定型设计和记忆型设计。后见效应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章对后见效应的研究范式、研究结果、及其有关理论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其应用价值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933.
语义启动模型以及启动范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启动效应一般分为两种——知觉启动和语义启动(概念启动)。语义启动的范式逐渐成为研究语义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存储的主要研究手段。该文针对语义启动发生的3种机制:激活扩散模型,复合线索模型和分布式记忆模型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且重点介绍了分布式记忆模型。同时对启动效应可以激活语义知识的范围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934.
回忆准备就绪程度的判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 3× 3× 2 (年龄 ,材料 ,性别 )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按照学习成绩好、中、差分层随机选取小二、初二、大二被试各 18名 ,其中男女各半 ,选用三种不同的实验材料 ,对被试回忆准备就绪程度的判断发展进行了实验研究 ,得到结论如下 :回忆准备就绪程度的判断准确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回忆准备就绪程度的判断的发展总体上与材料难度无关 ;回忆准备就绪程度的判断发展总体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回忆准备就绪程度的判断水平与记忆成绩之间有较高正相关。  相似文献   
935.
人类工作记忆的某些神经影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昌 《心理学报》2002,34(6):82-90
采用神经影像技术研究人类工作记忆的脑机理是目前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表明存在负责不同信息加工的工作记忆系统 ,如词语工作记忆、空间工作记忆等 ,其中词语工作记忆主要由大脑左半球参与 ,空间工作记忆主要由大脑右半球参与。前额叶在工作记忆中的作用相当复杂 ,包括对记忆信息的注意和抑制、管理、整合等功能。合理巧妙的实验设计、多种研究手段的综合应用必将使人类工作记忆的脑机理得到充分阐明。  相似文献   
936.
记忆提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明  陈骐 《心理科学进展》2002,10(2):133-146
该文从3个方面回顾了记忆提取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1)记忆编码和提取之间的关系,主要针对提取过程的自动性和控制性及相应的神经机制进行了讨论;(2)基于记忆提取的抑制机制,主要涉及指向性遗忘、提取-练习范式的研究及负启动范式在记忆提取研究中的应用;(3)工作记忆能力与记忆提取之间的关系,主要集中于工作记忆能力与控制性记忆提取及记忆提取中的抑制机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7.
记忆研究的新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记忆心理学实验研究,其理念是数量取向的,将记忆隐喻为储藏室;而在近期,记忆研究的理念正朝着准确取向转变,关注记忆是否与实际对应符合。文章对准确取向记忆研究的基本特征予以归纳和分析,并对其涉及的现象、问题和理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38.
分心抑制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负启动范式的说明,从年龄发展的角度对分心抑制作了理论上的探讨,介绍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理论与假说,包括抑制衰退理论、多样化抑制系统模型和最佳测试时间假说;并从工作记忆能量与分心抑制的关系上探讨了基于年龄发展的资源依赖抑制模型和抑制控制假说。  相似文献   
939.
不同复述条件下命名难度对图形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学习 -再认的方法对自由复述、部分特征的言语命名复述和视觉表象复述三种实验条件下图形的记忆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图形记忆中存在明显的难度效应 ,难以命名图形的再认正确率高于易命名图形 ,反应时低于易命名图形。 (2 )被试在复述图形时 ,更倾向于选择那些难以命名的特征作为复述对象 ,以便把整个图形都记住。 (3)易命名图形的言语命名复述成绩好于视觉表象复述 ;而难以命名图形则不存在这种差异。两者自由选择时 ,将加快记忆提取的速度  相似文献   
940.
网络旗帜广告的记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詠  马谋超  雷莉  丁夏齐 《心理学报》2003,35(6):830-834
由于人们对网络旗帜广告效果的质疑,在网络广告的计费方式上也出现了两种计价模式,分别为按照浏览率和点击率来计量广告效果。其本质问题在于单纯浏览是否能够产生广告效果,以及浏览和点击各自所能带来的广告效果差异有多大。本研究利用模糊测量及相应统计方法,就上网者对网络旗帜广告的记忆效果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在单纯浏览的情况下,上网者对网络旗帜广告已经留有印象,但这种记忆效果并不随着浏览次数的增加而显著改善;点击所能带来的广告记忆效果约为单纯浏览对应效果的1.4~1.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