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4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341篇
  26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反馈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反馈信息进行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反馈间隔是指个体行为发生到反馈刺激呈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反馈加工过程中, 反馈间隔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但反馈间隔影响反馈加工的研究结果不一。对反馈间隔影响反馈加工的行为和电生理研究分别做了介绍, 对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未来的研究应考虑结合行为研究与电生理研究, 并统一反馈间隔的操作定义。  相似文献   
42.
时间既是人类信息加工的对象, 也是(非时间)信息加工的制约因素。数十毫秒至数秒之间的时间加工与人类日常生活关联紧密, 譬如主观计时、演奏及言语等活动。根据以往文献分析可知, 在该时间区域内, 20~ 60 ms、1/3~1 s、2~3 s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时间参数, 但是支持这些参数的证据尚存分歧。首先从“时间信息加工”和“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的视角介绍时间参数的基本观点及其提出背景, 然后基于“时间信息加工”视角从行为学研究、脑损伤研究、神经药理学研究, 脑电研究、脑成像研究、经颅磁刺激研究、经颅直流电刺激研究等领域介评了1/3~1 s和2~3 s分界区域的证据, 接着基于“信息加工的时间特性”视角从时序知觉阈限研究、感觉运动同步研究、主观节奏研究、言语行为研究、知觉逆转研究、返回抑制研究及失匹配负波研究等领域介评了20~60 ms和2~3 s时间窗口的证据。未来研究既要注意构建基于分界区域与时间窗口的更强解释力的理论假说, 也要厘清分界区域与时间窗口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43.
瞳孔大小是眼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指标,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的心理活动并影响他人的心理与行为。一方面, 瞳孔变化受到自上而下的知觉与注意、情绪与动机、心理努力、社会认知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 大瞳孔能引起他人更多的积极评价和积极行为。瞳孔的神经机制(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自适应增益理论解释了瞳孔与心理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原因。瞳孔测量(pupillometry)作为一种有效的眼动追踪方法有助于理解瞳孔与心理的关系, 研究者在测量瞳孔时需要关注无关变量(如亮度、注视位置), 原始数据处理(如基线校正、眨眼处理)及瞳孔指标选取(如瞳孔直径、震颤频率)等问题, 未来研究应继续探讨瞳孔与其他心理之间的关系, 并探索更有效地处理和使用瞳孔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从信息加工视角探究个体对医疗信息的风险感知过程, 通过医疗信息来源、医疗信息内容与呈现形式和信息加工主体三个方面归纳其影响因素, 并基于经验-分析式加工理论和字面-要义加工理论探讨医疗信息风险感知的认知机制。今后研究可更注重医疗信息风险感知的通用研究与特殊主题研究的平衡、风险感知测量工具的规范性与特异性的结合, 并立足于中国医疗体系建立具有循证依据的预防措施和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45.
卢英俊  秦金亮 《心理科学》2007,30(2):495-497
自传记忆是关于个人生活经验的记忆,它有悖于Ehbinghaus的记忆研究传统。在国外.90年代以来自传记忆研究已成为继内隐记忆研究后.记忆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自传记忆加工机制的研究是认知心理学对自传记忆研究的核心领域。本文主要评析了自传记忆的知识表征.自传记忆提取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前已有的研究结论是:(1)自传记忆是以个人生活片段知识、一般事件知识和具体事件知识三种方式表征的;(2)自传记忆的提取方式主要通过生成提取和直接提取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46.
中国人的群体参照记忆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红升  黄希庭 《心理学报》2007,39(2):235-241
在自我参照效应范式中加入参照认同群体加工任务,比较了中国被试在参照中国人和参照美国人进行记忆加工时的再认率及“记得”与“知道”判断的成绩。两项实验结果一致表明,参照中国人加工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美国人,表明记忆加工的认同群体参照效应,而在“记得”与“知道”指标上并无差异;参照中国人加工的再认成绩和“记得”判断成绩显著低于自我参照加工。根据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分类方法,自我参照效应反映了个体自我对于记忆加工的影响,群体参照效应则主要反映了集体自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朱磊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7,30(6):1363-1366
本研究借鉴Mitchell等人的图词归源和早晚归源任务,引发启发式和系统式加工,并引入知觉流畅性变量,试图在知觉层面上分离两种加工的底层工作模式。结果发现:(1)源检测具有相对脆弱性,成绩显著差于再认。(2)启发式加工和系统式加工在加工速度和底层工作模式上分离,启发式加工速度快,其工作模式似乎是对刺激的知觉流畅性进行阈下水平的解释与归因,而系统式加工速度慢,其工作模式似乎是对意义的分析与推理。  相似文献   
48.
Infants younger than 20 months of age interpret both words and symbolic gestures as object names. Later in development words and gestures take on divergent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Here, we examined patterns of brain activity to words and gestures in typically developing infants at 18 and 26 months of age.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 were recorded during a match/mismatch task. At 18 months, an N400 mismatch effect was observed for pictures preceded by both words and gestures. At 26 months the N400 effect was limited to words. The results provide the first neurobiological evidence showing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semantic processing of gestures.  相似文献   
49.
颜色特征加工任务间的注意瞬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两个实验对颜色特征加工任务间的注意瞬脱效应进行探讨。实验一要求被试对首先呈现的两个色块(记忆项)与随后呈现的两个色块(检测项)是否相同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记忆项与检测项的SOA为220ms的条件下,记忆项加工对认知资源的持续占用使检测项的加工绩效下降。实验二含两个需相继执行的任务(T1和T2),二者均为比较同时呈现在屏幕左右两侧的两色块颜色是否相同。结果发现,对颜色特征的觉察即可产生注意瞬脱效应,其大小及时程与经典的采用字母识别任务的研究获得的注意瞬脱效应相当。上述结果表明,特征搜索的完成需有限认知资源的参与。然而,注意瞬脱过程中,特征加工与需对知觉对象细节信息进行提取的辨别任务(如字母辨别任务)在消耗认知资源的量上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50.
Reactive and proactive aggression: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elaborate the nomological net surrounding the constructs of reactive (RA) and proactive aggression (PA). Typically examined in the context of children, the current study utilized a sample of 211 young adult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 between reactive and proactive aggression and measures of general personality and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s well as maladaptive behavioral correlates such as crime, substance use, and riskier sex. Both raw and residualized scores were examined. Using raw scores, the primary differences between RA and PA were related to Neuroticism (i.e., RA more strongly related) 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s (i.e., PA more strongly). The authors comment on the similarity of findings when using raw scores and the divergence of findings using residualized scores and argue for a cautious interpretation of differences based on residualized scores.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the role of Neuroticism warrants further exploration as a mea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aggressive behavi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