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7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529篇
  338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362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目标导向行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析患者基层首诊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从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习惯过程和动机过程四方面剖析患者基层首诊行为意愿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患者主观规范、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正向预期情绪均正向显著影响患者基层首诊行为欲望,行为欲望和过去行为频率显著正向影响患者基层首诊行为意愿。建议强化患者基层首诊行为的价值与必要性,进一步改善患者基层就诊体验,增加患者基层首诊行为频率,激发患者基层首诊行为欲望。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文献分析的方法,梳理健康本源论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健康本源论模型及模型中的主要概念,探讨健康本源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对健康研究的启示。国外应用健康本源论指导医学实践的经验表明,对健康领域的研究重心从疾病预防转移到健康促进,对于提高个体和社会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未来我国健康相关研究可从健康本源论视角出发,结合国情及文化,对健康本源论进行本土化调整和发展,为健康领域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潜在增长模型已成为国外纵向研究的有力分析工具。通过对国外抑郁症状纵向研究及潜在增长模型应用研究的整理,发现患者抑郁症状的变化轨迹存在个体差异,但其中又存在相似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将抑郁症状的变化轨迹主要分为四种,早期症状快速减少、治疗期间症状缓慢平稳减少、早期症状减少后期出现反弹和症状未出现明显变化。通过总结该模型在抑郁症状研究领域的应用成果,了解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变化的情况,以期为我国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4.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如何为失能老年人群体提供体面的、有尊严的晚年生活逐渐成为一项急需制度化解决的社会问题。其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照护服务筹资体系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长期照护服务筹资体系的研究仍然有待完善。鉴于此,评述了目前国际上的主要长期照护服务筹资模式及其优劣势,总结了我国中央和地方层面长期照护筹资方式和举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内外实践经验对我国发展完善长期照护服务筹资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图形刺激材料和文字刺激材料入手,探查了7岁、9岁、11岁儿童的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其认知策略。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的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从7岁到9岁,从9岁到11岁都有显著性提高。7岁儿童处于能力的初步形成期,9岁儿童是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期,11岁儿童已基本具有了一维空间方位单模型条件下的传递性推理能力;(2)小学儿童在图形刺激材料条件下的推理成绩显著优于文字刺激材料条件下的推理成绩;(3)前提数量的增加没有对小学儿童的推理造成显著性影响;(4)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模型建构策略的使用者越来越多,但在图形刺激材料和文字刺激材料下,儿童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所不同。在图形刺激材料下,大部分7岁和9岁的儿童采用知觉策略,11岁儿童中只有少部分人使用这一策略。在文字刺激材料下,模型建构策略是儿童推理的主要策略。少部分7岁儿童使用模型建构策略,大部分9岁儿童和绝大部分11岁儿童使用模型建构策略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96.
This paper reviews findings from two studies that support the contentions of the Generic Model of Psychotherapy that therapeutic outcome must be viewed as arising from a complex interaction of common and specific factors. Patient, therapy, and relationship factors are shown to selectively add to the variance predicted in psychotherapy outcome studies. Moreover, an inspection of procedures that are common to two different therapies, and those that are unique to these approaches reveal that both contribute to outcome and do so in ways that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both synergistic and inhibiting effects.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时距二分任务,探讨聋生在视觉通道的1s以下和1s以上时距知觉的特点。结果发现,在1s以下条件下,聋生时距判断准确性低于普通学生;聋生CNV峰值与LPCt波幅低于普通学生,CNV潜伏期短于普通学生,LPCt峰值潜伏期长于普通学生。在1s以上条件下,聋生时距判断准确性高于普通学生;聋生N1、P2、CNV与LPCt成分各项指标与普通学生均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听觉丧失损伤了聋生1s以下的时距记忆与决策过程,支持了普遍缺陷假设;但听觉丧失未对聋生1s以上时距加工产生显著影响,支持了感觉补偿机制。因此,时距长度在听觉丧失对视觉时距知觉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为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模型提供了新的支持证据。  相似文献   
998.
多分属性认知诊断模型(CDMs)比传统的二分属性CDMs提供更详细的诊断反馈信息,但现有大部分多分属性CDMs并不具备直接分析多级(或混合)评分数据的功能。本文基于等级反应模型对重参数化多分属性DINA模型进行多级评分拓广,开发一个可处理多级评分数据的等级反应多分属性DINA模型。首先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呈现新模型的现实可应用性;然后通过模拟研究探究新模型的参数估计返真性。结果表明,新模型满足同时处理多分属性和多级评分数据的现实需求;且具备良好的心理计量学性能,但对测验质量有一定要求(如题目质量较高且测验Qp矩阵具有完备性等)。  相似文献   
999.
基于自我调节学习模型的视角,探究正念对高中生学习倦怠的影响,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调查863名高中生。结果表明:(1)正念对高中生学习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正念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的独立中介作用及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习倦怠。因此,正念可以负向预测高中生学习倦怠,提升未来时间洞察力与生命意义感可以缓解高中生学习倦怠,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00.
The building of a shared community requires enduring efforts. The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is the largest community of human society for nation-states so far,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globalization. In this era, globalization needs to be oriented at demolishing the false universality in the past and rebuild the genuine universality, which makes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constructively logical in contemporary globalization. The new universality is the shared values of humanity. In essence, the shared values of humanity are a “common good” formed by all nations for their common interests, common needs, and common development, which makes them a new universality. The emergence and formation of the shared values of humanity was developed naturally in the long term among the exchanges of all n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inking mode, the shared values of humanity focus on the “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 in the intersubjectivity of the countries and the nations instead of hegemonic rationality, while adhering to the consultative princi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the shared values of humanity unite the value of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Their fundamental connotation reveals that the shared values of humanity dialectically unite cultural commonness and particularity. Building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and its core shared values has in fact proposed a new model for human advancement. The fundamental connotations of the new model for human advancement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aspects: new cultural value, the new paradigm of civilization, and new cultural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