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41篇
  5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采用道德困境判断的CNI(consequence, norm, inaction)模型,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权力感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实验1探讨个人权力感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结果显示高个人权力感显著增加被试对规则的敏感,促使个体做出道义论的道德判断。实验2考察回忆任务启动的权力感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发现相对于低权力感启动的被试,高权力感启动的被试在进行判断时更关注行为的结果,对规则更不敏感,这说明启动的权力感促进功利主义的道德判断,抑制道义论的道德判断。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权力感对道德困境判断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FOK判断等级及其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实验集中探讨了FOK判断等级及其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实验以中文字串为学习材料,使用组内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了被激活信息的量和强度对FOK等级及准确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OK判断的等级是由被激活信息的总量决定的,和被激活信息的正确与否无关;FOK判断的准确性是由被激活信息的强度决定的;且二者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情绪的确定性维度对学习判断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使用即时学习判断范式的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高确定性情绪(愤怒、快乐)和低确定性情绪(恐惧、惊喜)的被试在学习判断中的表现。结果显示:(1)愤怒组和快乐组花费在项目学习上的时间显著少于恐惧组和惊喜组;(2)愤怒组的学习判断值显著高于恐惧组;(3)愤怒组的学习判断准确性显著低于恐惧组。从而证明了情绪的确定性维度与学习判断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道德传统中,儒家伦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仁爱"构成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仁"以孝父敬兄为先,然后扩大为"泛爱众"。但是,如何调节"爱有差等"与"外推"之间的张力?以现代性视角如何评估中国传统道德?如何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重新建构?有关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推进国内中西伦理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和中国哲学研究室联合举办了"直面中国道德传统"学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3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净脏隐喻的心理现实性以及道德概念净脏背景和净脏自身隐喻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即被试在洁净背景上判断道德词的反应时更快,在肮脏背景上判断不道德词的反应时更快。(2)当将道德两难故事呈现在肮脏背景上时,相比于呈现在洁净背景上,被试更容易将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判断为不道德,表现出隐喻一致性效应。(3)相比于肮脏自身启动,被试在洁净自身启动下对道德两难故事主人公的行为判断为更加不道德,表现出隐喻补偿性效应。(4)相比于洁净背景启动,被试在洁净自身启动下对道德两难故事的判断更加严厉;相比于肮脏背景启动,被试在肮脏自身启动下对道德两难故事的判断更加宽松。研究结果证明,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净脏背景和净脏自身隐喻均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并且二者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整合理性判断与道义公正模型,聚焦非伦理行为实施者被同事攻击的现象,提出员工的非伦理行为导致同事道义不公正,进而引发同事的攻击行为。并且,这个过程分别受到伦理领导的正向影响和任务互依性的负向影响。通过分析265组来自浙江省一家大型制造企业一线员工的双点数据,结果表明同事道义不公正在员工非伦理行为与其被同事攻击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伦理领导正向调节了非伦理行为对同事道义不公正的影响,即伦理领导增强了员工非伦理行为对同事道义不公正的正向作用,从而导致同事攻击行为的产生;任务互依性负向调节了同事道义不公正与攻击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且减弱了同事道义不公正在员工非伦理行为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控制和预防职场非伦理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词频和年级对FOK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以识记材料的词频高低和被试年级为自变量对被试元记忆监测的FOK(feeling of knowing)判断进行研究。实验采用Hart提出的RJR(回忆—FOK判断—标准测验 )的经典范式。结果表明 :被试的年级影响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 ,大学生的FOK判断等级和准确性均高于高一年级学生 ;识记材料词频影响FOK判断等级的高低 ,不影响FOK判断准确性 ,被试对高频词对的FOK判断等级高于对低频词对的FOK判断等级 ,但FOK判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味觉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感觉之一, 早已超越“舌尖”的直接感受, 潜在地影响了个体对人际关系及伦理道德的知觉与判断, 改变着个体对冒险与消费等行为的决策。情绪中介假说、具身隐喻假说、进化假说以及社会建构假说从不同视角试图阐明味觉对判断与决策的影响机制。当前研究存在味觉感受存在个体差异、味觉测量难以保证效度、味觉实验缺乏统一研究范式等问题, 未来可继续进行味觉隐喻的验证并将其应用于感官营销、心理治疗等领域, 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个层面出发, 全方位探讨味觉对判断、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初,在我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重大疫情,医生是战“疫”的重要角色,也是最受关注的职业群体。这次疫情是否改变了以往因医患矛盾而引发的大众对医生的道德判断?本研究采用徐科朋(2019)编制的道德判断材料,以非医护专业大学生为被试,用实验法分别比较了疫情前和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道德和不道德行为的判断。结果发现:(1)疫情前大学生对医生在公平行为上的赞扬程度显著高于疫情中,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关爱、忠诚、权威行为上,赞扬程度显著高于疫情前。(2)在整体不道德行为上,疫情中大学生均对医生的评价比对照组严格。疫情前大学生对医生在背叛、颠覆行为上的评价要比对照组宽松。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伤害、背叛、堕落行为上的评价要比对照组严格。(3)疫情中,大学生对医生在整体不道德行为和各维度不道德行为上的评价较疫情前均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20.
张野  张珊珊  刘兰馨 《心理科学》2018,(5):1151-1157
为探讨社会排斥和社会接纳情境下儿童奖惩分配公平性,研究采用个体-偶然排斥范式和第三方奖惩分配范式,对8~9岁儿童奖惩分配公平性行为和奖惩分配公平性判断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社会排斥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行为显著多于社会接纳组,奖惩分配不公平性行为显著少于社会接纳组。9岁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行为显著多于8岁组,奖惩分配不公平性行为显著少于8岁组;(2)社会排斥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判断显著高于社会接纳组,9岁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判断显著高于8岁组,奖惩分配不公平性判断显著低于8岁组。结论:社会情境影响儿童的奖惩分配公平性,在排斥情境下,8~9岁儿童的奖惩分配公平性明显提升;8~9岁儿童的奖惩分配公平性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