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1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5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11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51.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研究人的眼动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其间的奥妙。众多研究表明,睡眠时的快速眼动(RapidEyeMovements,REM)及其周期对记忆的形成与巩固有重要作用。在清醒状态下,人的眼动就是为了获得视觉信息,如果涉及记忆任务,这就是编码阶段的具体行动。另外,问题解决过程也有眼动参与。总体看来,眼动和记忆之间是一种双向的关系,适当的眼动训练或许能够提高记忆成绩。  相似文献   
952.
情绪记忆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记忆具有强烈、持久的特点,在记忆中具有优势地位。杏仁核是情绪记忆的关键脑区,其外侧核被认为是情绪回路建立的中心部位。恐惧条件反射是情绪记忆,特别是情绪回路研究的有效手段。情绪记忆的编码,储存与提取受到杏仁核与各相关脑区共同影响,其中激素调节在这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情绪记忆的神经机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53.
Insects, birds, and mammals have been shown capable of encoding spatial information in memory using multiple strategies or frames of reference simultaneously. These strategies include orientation to a goal-specific cue or beacon, to the position of the goal in an array of local landmarks, or to its position in the array of distant landmarks, also known as the global frame of reference. From previous experiments, it appears that birds and mammals that scatter hoard rely primarily on a global frame of reference, but this generalization depends on evidence from only a few species. Here we examined spatial memory in a previously unstudied scatter hoarder, the southern flying squirrel. We dissociated the relative weighting of three potential spatial strategies (beacon, global, or relative array strategy) with three probe tests: transposition of beacon and the rotation or the expansion of the array. The squirrels’ choices were consistent with a spatial averaging strategy, where they chose the location dictated by at least two of the three strategies, rather than using a single preferred frame of reference. This adaptive and flexible heuristic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described in animal orientation studies, yet it may be a common solution to the universal problem of encoding and recalling spatial locations in an ephemeral physical landscape.  相似文献   
954.
Two experiments with 3½‐ to 6½‐year‐old children showed that theory‐of‐mind developmen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growth of episodic memory. Episodic memory was assessed by manipulating informational conditions such that they permit or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episodic memories in terms of re‐experiencing the recalled event. Only experienced events, e.g. seeing how one puts a picture of a frog into a box, can be remembered by re‐experience. Events known through indirect information cannot be re‐experienced, e.g. putting pictures into the box when blindfolded and being later shown on video what was on these cards. Children were also tested on a battery of theory‐of‐mind tasks assessing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s of knowledg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in both experiments showing that recall of directly experienced items improved in relation to indirectly presented items the higher children's theory‐of‐mind scores. The discussion suggests that episodic memory development is specifically linked to the growing ability to introspect an ongoing experience and interpret it as representing an actual past event.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55.
卢英俊  秦金亮 《心理科学》2007,30(2):495-497
自传记忆是关于个人生活经验的记忆,它有悖于Ehbinghaus的记忆研究传统。在国外.90年代以来自传记忆研究已成为继内隐记忆研究后.记忆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自传记忆加工机制的研究是认知心理学对自传记忆研究的核心领域。本文主要评析了自传记忆的知识表征.自传记忆提取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前已有的研究结论是:(1)自传记忆是以个人生活片段知识、一般事件知识和具体事件知识三种方式表征的;(2)自传记忆的提取方式主要通过生成提取和直接提取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956.
工作记忆中的词长效应是指在即时序列回忆中短单词列的成绩优于长单词列的现象。该文首先回顾与词长效应有关的实验研究及阐述对应的理论解释,包括经典的语音回路理论和新近提出的特征模型、整合理论、项目位置权衡理论和SIMPLE理论等,然后介绍在这一方面运用脑成像技术研究的进展,如ERP,PET和fMRI方面的研究,为词长效应理论解释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接着讨论词长效应研究中存在的争议,最后简评各主要理论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7.
张乐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7,30(5):1139-1142,1154
无关声音效应是在对注意与记忆进行研究时所发现的一个现象,有益于探讨噪音等无关声音刺激对个体认知过程、工作绩效及身心健康的影响作用。在简要回顾ISE现象的界定与理论解释争论的基础上,重点从对刺激强度不同的ISE现象之理论分析、应用价值及一些相关的近期研究方面作了介绍,从对ISE现象的理论解释、无关声音刺激的选取、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ISE现象中的个体差异等方面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8.
工读生情绪一致性记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学  张福娟 《心理科学》2007,30(1):173-176
本研究主要是考察在工读生中的情绪一致性记忆,实验采用Deese-Rodiger-McDermot(DRM)任务研究范式,品行障碍青少年被试(工读生),在实验中表现出对于攻击与愤怒的反应偏向,与普通学生相比产生了更多的错误记忆,而普通中学生则没有反应偏好,证明了工读生对于情绪材料的反应偏向。运用信号检测论的分析表明,工读生对于攻击与愤怒负性情绪的辨别力低于普通学生。这需要在临床中注意情绪一致性错误记忆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应该深入探讨工读生的执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59.
陈国鹏  姜月  骆大森 《心理科学》2007,30(3):564-568
选取轻度弱智、一般智力以及智力优秀三组共288名小学生作为被试,每个被试接受三种测验,即工作记忆测验、加工速度测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中国修订版,以考察轻度弱智儿童群体在与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相关的认知任务上的反应特征,以及轻度弱智儿童与一般儿童在这些任务上的差异。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到以下结果:1.轻度弱智儿童和智力一般儿童在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上有显著差异。2.轻度弱智儿童群体在各基本认知能力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并不平衡,工作记忆较稳定地反映了该群体在智力上的缺陷,但存在一部分在加工速度上体现为正常水平的亚类群体。  相似文献   
960.
12-20岁个体前瞻记忆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黎琳 《心理科学》2007,30(3):555-557
以334名12~20岁个体为被试,采用两因素混合设计,探讨这一年龄阶段个体前瞻记忆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被试前瞻记忆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且在14~16岁发展最快;提高基于时间的前瞻记忆负载,会使前瞻记忆成绩降低;前瞻记忆与当前任务的完成呈负相关。表明前瞻记忆是一种策略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