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基因是生命活动的客观物质基础,但探究基因对于人的生命活动影响的奥秘不能走向极端化、神秘化.对于"基因决定论"需要进行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242.
由于关节软骨主要是由软骨细胞和周围的外基质组成的无血管组织,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比较弱,利用基因转染技术治疗软骨损伤性疾病是基因工程研究的重点,而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基因转染技术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种子细胞,与之相关的基因转染的研究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拟就与软骨细胞和BMSCs相关的基因转染方面(包括病毒载体、单基因转染和多基因转染)取得的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3.
RNAi是当今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内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已经在植物、线虫、果蝇、锥虫甚至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RNAi现象. RNAi同时也是体内抵御病毒入侵、抵抗外在感染和抑制转座子活动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通过介绍RNAi 技术富有传奇色彩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对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界产生的巨大作用,认识到RNAi是多学科联合发展的结果.我们应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244.
关于基因检测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中出现了基因检测的新方法,它的临床应用带来了一些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基因检测中出现或有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进行基因检测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245.
分析了针灸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及基因科学在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指出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和影响最深远的高新技术之一,极大地推动着生命科学及针灸学的发展,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有望从功能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基因科学将为针灸学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246.
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萍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10,42(8):853-861
运用问卷法与DNA分型技术,以127名高和低抑郁组初中生为被试,考察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关系,重点探讨负性生活事件、青少年性别与年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CHRM2基因rs1824024多态性与女青少年的抑郁边缘显著关联,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抑郁的风险较低,但该位点与男青少年的抑郁无关;在那些经历低水平负性生活事件的青少年中,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高抑郁的可能性边缘显著低于GG型基因携带者;rs1824024多态性与年级对青少年早期抑郁无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47.
为了探讨CD10、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之间的关系及IgH基因重排检测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D10、bcl-6两种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半巢式PCR方法检测IgH基因重排。结果发现CD10、bcl-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9%和65.6%,bcl-6阳性组预后较好。32例DLBCL中基因重排阳性率为78.1%。结论认为CD10、bcl-6蛋白表达与DLBCL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IgH基因重排检测在DLBCL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48.
蔡蓁 《道德与文明》2010,(6):130-134
基因提升这项新兴的基因干预技术存在潜在的危险。把人的基本功能提升到正常水平之上的技术可能会妨碍某些关键的内在善的发展,这些内在善对人类幸福来说是必要的,而且是只能通过参与某些具体的实践才能够培养起来的。  相似文献   
249.
采用环境×基因×环境(E×G×E)研究设计, 以637名青少年为被试, 考察了负性生活事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早期抑郁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且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亲积极教养行为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但该调节作用仅存在于男青少年群体中:在携带Val/Val基因型的男青少年中, 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低时, 青少年的抑郁水平随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多而显著上升, 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高时, 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无显著预测作用; 在携带Met等位基因的男青少年中, 上述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50.
1 反基因操作技术的来源和概念病毒具有体积小和基因组编码能力有限等特点 ,使得对许多病毒在分子水平上的认识达到了对细胞生物目前所不能达到的深度。在DNA病毒、正链RNA病毒和负链RNA病毒中 ,对于DNA病毒进行的基因操作困难最小 ,因此最先开始进行。使用编码病毒基因组的质粒转染细胞 ,亦或通过对携带病毒基因组序列的质粒之间进行异源重组来得以实现。而对RNA病毒进行基因操作却困难得多 ,一度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反基因操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才得以解决。所谓反基因操作技术是指将病毒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