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DRD4基因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候选基因,且与环境交互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通过梳理既有研究,本文从性别差异、亲社会行为的不同类型及发展动态性等角度探讨了亲社会行为遗传研究存在分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DRD4基因作用于亲社会行为的潜在脑机制。未来研究应采用纵向设计探究DRD4基因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动态性问题,并深入探索其性别差异;采用多质多法分析考察不同类型亲社会行为遗传机制的差异性;采用影像遗传学设计揭示“DRD4基因—脑—亲社会行为”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12.
目前,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都在关注认知老化。文章从生物学的角度,论述了线粒体和认知老化的关系;介绍了线粒体在数量、分布及其能量供应,Ca2+浓度的维持,引发神经细胞凋亡,及线粒体基因等几个方面对认知老化产生的影响;描述了老化过程中线粒体功能失常引起的认知障碍;从而,为后人对认知老化产生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13.
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经过 10年的实施 ,已取得巨大成果。该计划将显著改变医疗科学 ,同时也潜伏着新的危险。随着HGP的发展 ,人类社会在基因检查、药物基因组研究及基因治疗等三大应用领域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困境。在将HGP成果应用于人类社会时 ,我们必须及时考虑和解决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等问题 ,从而使HGP成果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14.
本文在简要回顾亲子鉴定产生历史的基础上 ,揭示了亲子鉴定的家庭道德功能 ,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进行亲子鉴定的道德对策  相似文献   
215.
Alzheimer病近十年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定国  高尚仁  郭丽 《心理科学》2001,24(2):197-201
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也称Alzheimer型痴呆(dementia of Alzheimer’s type-DAT),是一种伴有神经病理学和神经化学特性的原发性退行性大脑认知功能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不能学习或回忆)以及其它认知功能障碍:如失语(aphasia)、失动(apraxia)、失知(agnosia)  相似文献   
216.
“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是基因病”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基因组图谱(HGP)研究大大加深了人们对疾病的理解。然而,作为人体这个复杂系统的一种非常态特征,疾病的发生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身体内部其他因素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并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的疾病都归结为基因病。  相似文献   
217.
近年来 ,随着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分子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开创了—分子治疗 (靶基因 ,分子和多肽 )的新时代。自从 1989年首次进行人类基因标记 ,1990年首例患者接受基因治疗以来 ,到 1998年 5月共计 2 557名患者接受基因治疗。同样 ,基因治疗心肌梗塞和心衰已被认为将成为这类严重心血管疾病处理策略[1] 。1 心肌梗塞后左室功能不全机制心梗后出现左室重塑 ,即梗塞早期的膨展和梗塞区室壁变薄导致左室进行性扩张[2 ] 。另外 ,非梗塞区的心肌细胞肥大和基质的变化也是左室重塑的特征之一。左室重塑受局部和全…  相似文献   
218.
采用G×E交互作用的研究范式,以295名学前儿童(M=4.49)和其母亲、父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母亲和父亲的教养方式与MAOA基因rs6323多态性对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母亲、父亲教养方式和MAOA基因多态性对学前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预测男孩外化问题行为时,母亲和父亲教养方式的主效应显著,与MAOA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预测女孩外化问题行为时,父亲教养方式的主效应显著,母亲教养方式与MAOA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显著,显著性区域分析发现,携带T等位基因的女孩更容易受到母亲消极教养的不利影响而产生更多外化问题行为,也更容易受到其积极教养的有利影响而减少外化问题行为,这一结果支持差别易感性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19.
反社会行为是受遗传与环境共同影响的不良行为。分子遗传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发现,基因以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的方式影响脑结构、功能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产生和释放,进而影响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本文从基因多态性和DNA甲基化两方面整理了5-HTT、MAOA、OXTR等8个候选基因与反社会行为的关联。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讨基因、脑和神经递质对反社会行为的联合作用。同时,扩展多基因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NA甲基化、积极环境与基因交互作用对反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以全面探索反社会行为发生的遗传基础,进而更加有效的预防反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20.
警惕啊!基因决定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已经成为20世纪遗传学中的一个关键词基因决定论也正在走近我们的生活本文从遗传学的角度阐述了基因决定论的种种不当之处,并且指出基因的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人类的全部文明史就在于克服单纯的基因决定论所带来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