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47篇 |
免费 | 500篇 |
国内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49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57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137篇 |
2020年 | 172篇 |
2019年 | 249篇 |
2018年 | 283篇 |
2017年 | 330篇 |
2016年 | 314篇 |
2015年 | 136篇 |
2014年 | 180篇 |
2013年 | 1088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206篇 |
2010年 | 127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184篇 |
2007年 | 157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146篇 |
2004年 | 122篇 |
2003年 | 109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记忆包括编码和提取两个重要阶段, 以往研究多关注内隐和外显记忆在提取阶段的脑机制分离, 那二者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是否不同?为探讨这个问题, 该实验采用两阶段的迫选再认方式, 把学习项目区分成三类:随后被选择且告知为见过的项目(记住), 随后被选择但告知为猜测的项目 (启动)以及随后未被选择的项目(忘记)。结果表明, 从200 ms开始的颞区负走向Dm效应为内隐记忆(启动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知觉加工过程, 400~500 ms前额区正走向的Dm效应为外显记忆(记住vs忘记)所特有, 反映了对刺激的精细加工过程, 而200~300 ms中央区及600 ms开始的顶区负走向的Dm效应为两种记忆类型所共有, 它们分别反映了对刺激的注意状态以及把编码后的刺激信息登记进相应记忆系统的过程。因此,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既存在着分离, 也存在着重叠的现象。 相似文献
922.
采用R/K判断任务,探讨来自母亲、好朋友、不熟悉同学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结果发现:33名12~14岁青少年在总再认率和\"记得\"指标上,母亲加工条件和好朋友加工条件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实验一);32名15~17岁青少年,在总再认率上,母亲加工条件和好朋友加工条件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但在\"记得\"指标上,好朋友、母亲、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呈显著递减趋势(实验二).两项实验表明来自亲疏关系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存在记忆优势效应;青少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23.
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心理能力老化机制是认知老化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横断研究与追踪研究表明, 感觉功能、加工速度、工作记忆等信息加工资源的衰退导致了基本心理能力的衰退。但由于相关研究不能进行因果推论, 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认知机制尚存在争论。因此本项目拟采用实验室研究和干预实验设计, 通过操纵感觉功能(知觉压力水平)、干预加工速度与工作记忆, 考察基本心理能力的年龄差异的变化, 以期为认知老化理论的深化和拓展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24.
非时间信息加工与时间加工的关系是复杂的, 存在双向干扰或单向干扰, 结果的不一致与任务所需的注意资源及工作记忆都有关。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在时间加工中起主要作用, 同时进行的非时间任务对中央执行功能的需求越多, 两种任务之间的干扰程度越大。语言环和视空间模板对时间加工的影响与非时间信息的类型有关。工作记忆作为一个整体以工作记忆容量为指标, 计时成绩也表现出与工作记忆容量有关的年龄、智力等方面的差异。时间加工和工作记忆在额叶、顶叶、基底神经节等皮质存在共同的神经机制。未来应该丰富工作记忆的研究内容, 结合时间加工的分段性探讨工作记忆影响时间加工的具体进程及神经机制, 并力求在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925.
926.
927.
在实验I的基础上,操纵学习时的呈现时间(250ms,500ms,750ms)和注意变量(目标和非目标字),运用任务分离方法及间接证明逻辑,比较了再认测验和整字偏好测验在不同条件下的辨别力(A′)和反应倾向(B″)。结果:(1)双向功能分离的出现表明再认测验和偏好测验存在本质差异。根据“过程纯净”假设,可以推证内隐记忆存在于偏好测验中。此时,匹配比较法的标准未满足。(2)偏好测验中,500ms呈现目标字时,有显著正向启动效应:750ms呈现非目标字时,有显著负向启动效应。(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发生时,都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但是前者的报告标准较松宽,而后者的较严格。 相似文献
928.
929.
930.
采用Jacoby的加工分离程序,对再从记忆测验中外显记忆成分与内隐记忆成分的贡献进行分离,考察了抑郁个体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否具有心境一致性记忆倾向。结果表明:抑郁个体的外显记忆具有心境一致性倾向,而内隐记忆不存在心境一致性倾向,表明心境一致性记忆需要精细加工机制的参与。另外发现,抑郁个体存在外显记忆缺损而没有出现内隐记忆缺损。最后就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