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9篇 |
免费 | 562篇 |
国内免费 | 160篇 |
专业分类
48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49篇 |
2020年 | 251篇 |
2019年 | 182篇 |
2018年 | 179篇 |
2017年 | 171篇 |
2016年 | 155篇 |
2015年 | 153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403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85篇 |
2010年 | 111篇 |
2009年 | 168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166篇 |
2006年 | 168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70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1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38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34篇 |
1981年 | 32篇 |
1980年 | 28篇 |
1979年 | 32篇 |
1978年 | 28篇 |
1977年 | 51篇 |
1976年 | 41篇 |
1975年 | 2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因果报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当下社会大众。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社会大众对因果报应的认知与理解,并进一步通过启动实验考察因果报应启动对厚黑行为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大众对因果报应的认知与接纳是一种客观存在,55.83%的被试知晓因果报应,33.81%的被试表示相信因果报应的存在,10.09%的被试表示因果报应很灵验,23.67%的被试表示因果报应影响自己的行为处世,22.96%的被试表示会用因果报应提示教育身边的亲友。(2)因果报应材料的启动能显著地抑制厚黑行为,中性材料的启动不能抑制厚黑行为,因果报应启动的内容与厚黑人格对厚黑行为具有交互效应,因果报应启动能更显著地抑制高厚黑人格被试的厚黑行为。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社会公众对因果报应的接纳成就了其参与社会治理的可能性,因果报应内蕴的道德自律、匡扶正义、累德向善等价值内核成就了其参与社会治理的效用性,因果报应观念应建设性发掘和创造性地转化为当下的社会治理所用。 相似文献
932.
研究以直播营销为背景, 引入产生于通讯领域的社会临场感概念, 在文献归纳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探讨直播营销环境下社会临场感的内涵和构成; 之后基于从众消费理论通过行为实验的方法探究直播营销中社会临场感影响线上从众消费的认知机制; 进一步, 根据社会临场感理论探讨自我建构和消费者-主播关系强度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最后基于社会助长理论, 利用神经科学方法客观性和“过程测量”的优势探索直播营销中社会临场感影响线上从众的情感机制。研究将揭示社会临场感影响线上从众消费行为的机理, 为直播播主和电商卖家提供指导的同时, 帮助消费者了解自我, 以做出更理性的消费决策。 相似文献
933.
成瘾行为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成瘾人群时间洞察力的研究成为探讨成瘾行为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新的视角。过去消极、现在享乐和现在宿命时间洞察力取向的个体更可能出现成瘾行为, 而未来时间洞察力取向则是成瘾行为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它不仅可以减少成瘾行为的发生, 也有利于成瘾行为的康复。从自我调节, 冲动性决策等行为机制和前额叶的神经机制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时间洞察力对成瘾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成瘾行为者时间洞察力的一致性与特异性; 采用纵向研究方法探讨成瘾者时间洞察力的动态变化过程; 对成瘾者的洞察力进行干预, 增加成瘾者的未来时间洞察力, 减少其过去消极和现在时间洞察力取向来帮助成瘾者实现时间洞察力的平衡, 从而提高其戒断效果。 相似文献
934.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议题。但是, 关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内涵, 目前还存在一定模糊性。基于动机视角, 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定义、特征、动机、类型等方面, 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概念模糊性进行细致解构与深入剖析, 形成相对系统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概念内涵; 并据此概念内涵背后的动机逻辑, 对现有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梳理, 阐释其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 最后, 从细分类型、测量工具、研究视角、影响因素、抑制机制、影响效应与本土化等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35.
摘 要 为探讨神经质、青少年情绪化饮食、体验回避及自尊之间的关系,选取1000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荷兰饮食行为问卷、接纳行动量表及自尊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神经质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产生作用;(2)自尊在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低自尊水平下,体验回避能显著地正向预测青少年情绪化饮食,而在高自尊水平下,体验回避对青少年情绪化饮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36.
937.
938.
939.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