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6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摘 要 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采用移动窗口范式考察不同字号文本对读者阅读知觉广度和眼动模式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被试阅读大、小字号文本时的阅读知觉广度都是四个字。字号大小不影响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但是影响读者的眼动模式。具体表现为:被试阅读小号字文本的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比大号字文本长,平均眼跳距离更短,相对眼跳距离(单位为字的个数)更长,注视次数更多。  相似文献   
732.
实验采用消失文本范式,操纵注视点上字、词消失单元和呈现时间,探讨字词视觉呈现、字词识别加工对中文阅读眼动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1)0 ms延迟时间的消失文本均严重影响总阅读时间,其中单字消失、单词消失与双字消失对阅读效率的影响没有差别;各消失条件都导致较多回视次数;相对于其他消失条件,单字消失和双字消失导致较多的再注视词数。(2)120 ms延迟时间的消失文本均不影响总阅读时间,但会通过取消部分眼跳的方式导致注视持续时间的增加,字消失单元(单字消失和双字消失)迫使读者取消部分词内再注视眼跳。综合两种延迟时间下各消失文本的数据可见,字识别和词汇识别相互影响,词在中文阅读的词内再注视眼跳选择目标环节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3.
通过考察中文单字词句的阅读知觉广度来探讨中文阅读的基本加工单元问题。实验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移动窗口范式,记录了20名大学生阅读120个单字词句时的眼动行为,其中实验材料分5种窗口条件呈现。实验结果显示,单字词句的右侧阅读知觉广度为2个单字词,小于以往知觉广度的研究结果。中文阅读的基本加工单元可能是词。  相似文献   
734.
本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采用移动窗口范式来考察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的阅读知觉广度。实验结果发现,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优生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字左侧一个汉字到注视字右侧三个汉字,小学五年级语文学困生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为注视字左侧一个汉字到注视字右侧两个汉字。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优生的阅读知觉广度比学困生更大。  相似文献   
735.
本研究对八个班的二年级汉语儿童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追踪,深入探索了朗读流畅性在儿童阅读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篇章朗读流畅性与学生的多项言语和阅读能力正相关;在控制了年龄、瑞文推理、汉字识别和口语词汇量之后,只在三年级时发现了篇章朗读流畅性对同时期的阅读理解有独特解释作用,但未能在二年级时找到类似的横断证据;但在排除了自回归效应和其他变量的作用之后,二年级时的朗读流畅性对一年后的阅读理解具有独特的预测作用。这表明朗读流畅性在汉语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具有重要预测作用,今后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应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36.
在神经网络的最新取向下, 探讨阅读脑机制中背侧和腹侧通路的协作机制, 是解决语言认知神经科学多个理论问题共同面临的焦点。本项目拟通过两个脑功能成像实验, 建构汉字阅读的动态因果模型, 系统地考察汉字阅读的神经网络, 以及阅读网络中背、腹侧通路的协作机制。实验一利用快速适应实验范式的优点, 识别和考察汉字阅读涉及的认知成分所对应的功能脑区, 以及脑区联结形成的神经回路, 并建构汉字阅读的动态因果模型; 实验二进一步考察在刺激属性(语音和语义信息)和任务要求下阅读脑区的动态激活及相互作用。通过不同任务下的模型对比, 重点探讨阅读网络的脑区联结模式变化, 尤其是背、腹侧通路受刺激和任务影响时的协作机制。研究结果将为揭示阅读的神经生理模型、解决语言特异性脑区激活的争论等理论问题提供直接的证据, 还能为语言教学、阅读障碍矫治、以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指导。  相似文献   
737.
本研究以18299名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潜在剖面分析和方差分析,探讨了六年级学生阅读多策略使用类型的潜在异质性及其对阅读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1)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多策略使用存在3个类别:熟练使用型(占36.35%),基本掌握型(占49.29%),有待提升型(占14.36%);(2)3类学生在2类文本(文学类和信息类)和4种阅读能力(分析与整合、获取与解释、连接与推论、感悟与评价)上的阅读成绩均为:属于熟练使用型的六年级学生最好,属于基本掌握型的六年级学生次之,属于有待提升型的六年级学生最差。研究结果表明对学生开展阅读多策略使用的指导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38.
739.
Sight‐word instruction can be a useful supplement to phonics‐based methods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Nonetheless, few studies have evaluated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pictures may be used successfully to teach sight‐word reading. In this study, we extended prior research by examining two potential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the effects of overshadowing when using picture prompts. Five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nd two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participated.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the therapist embedded sight words within pictures but gradually faded in the pictures as needed using a least‐to‐most prompting hierarchy.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the therapist embedded text‐to‐picture matching within the sight‐word reading session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se strategies reduced the interference typically observed with picture prompts and enhanced performance during teaching sessions for the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Text‐to‐picture matching also accelerated mastery of the sight words relative to a condition under which the therapist presented text without pictures.  相似文献   
740.
The effects of letter substitutions have been linked to their position within a word (letter position effects). The current study expanded upon previous research by examining letter-position effects for letter substitutions using forward- and reverse-spelled word primes. Often substituting a letter on one side of a word will have a stronger impact on performance than substituting a letter on the other side of a word. In three experiments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letter-position effects of substitutions changed places when words were spelled backwards. This occurred when both the target and prime were spelled backwards. This was evidence of a congruency effect of letter-position priming. The ramif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word recognition and transfer are discussed. However, the need for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possibility of an inversion process/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