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83篇
  10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幼儿对基于信念的惊奇情绪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雄  方富熹 《心理学报》2007,39(4):662-667
采用简化的错误信念任务,考察了90名3~5岁幼儿对自己或他人信念证伪引发的惊奇情绪认知及其错误信念理解。结果显示,3~5岁幼儿对自身或是故事主人公信念证伪之后的惊奇情绪理解表现出显著的发展趋势,其归因均以情境定向为主,只有极少数幼儿提到了相应的信念状态。3、4、5幼儿对他人、以及自身错误信念的认知基本是一致的,通过率分别为一半左右、76.7%、93.3%。幼儿对惊奇情绪产生原因的逆向推理能力在3~5岁之间获得了显著的发展,这一能力显著差于其错误信念认知,且略低于其顺向预测能力。这些结果揭示出幼儿很早就发展的心理理论以及心理表征技能在惊奇情绪理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2.
特定句法提示对3-4岁儿童错误信念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在错误信念任务中,为儿童提供关于错误信念表征的特定句法,考察这种句法理解对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成绩是否有促进作用。124名3-4岁幼儿参加实验,每个年龄组幼儿随机分配到零级提示,一级提示和二级提示等三个句法提示条件组,并完成4个错误信念任务。结果发现,一级提示条件和二级提示条件下的错误信念理解成绩显著高于零级提示条件下的错误信念理解成绩,而一级和二级两种提示条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句法提示对不同的错误信念任务的影响是相同的,对错误信念的预测问题和解释问题的影响模式是一致的。表明对错误信念表征的特定句法提示,有效促进了儿童的错误信念成绩,提示这种句法结构可能有助于儿童的错误信念理解  相似文献   
913.
"志气如神"与"以神行智"——论《东坡易传》中"神"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鬼神观和中古的道教养生术相联系,苏轼坚信“神”的持存性与超越性,认为决定人的生命形态能否为魂为神的标准就在于志气能否战胜精气,“神”能否成为生命的主宰。此种信念塑造了苏轼崇高的志气和品节。在此基础上,苏轼建构了心统神智和“以神行智”的认识论框架,提出以神的直观来驾驭智的认知,使心灵摆脱蒙蔽,澄明自在,无心独运,从而达到与物世界的有效沟通,获得“与天地相似”的生命智慧。东坡易学关于神的论述,对理解和解释苏轼的美学观念与艺术体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14.
廖渝  吴睿明  李红  张婷  张莉  高山  李小晶 《心理学报》2006,38(2):207-215
旨在讨论意外地点任务中“知否问题”与“预测问题”可能存在的差异及两者与执行功能任务的关系,并初步探讨意图理解与执行功能间的关系。用意外地点任务、膝跳反射任务和两个执行功能的任务(DCCS和手部游戏)对59名3~5岁的儿童施测。结果显示:(1)儿童在意外地点任务的“知否问题”上的表现显著好于“预测问题”,儿童对“知否问题”和“预测问题”的回答可能反映了心理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2)膝跳反射任务,DCCS任务与“知否问题”三者间有显著的相关,且其高相关在排除年龄及语言能力的影响后仍保持显著。“双表征区分结构”可能是三者间具有共同的成分。  相似文献   
915.
916.
This study used a nonconcurrent multiple baseline across participants design to evaluate the use of rules, role‐play, and feedback for teaching 3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to tell socially appropriate lies when (a) presented with an undesired gift and (b) someone's appearance changed in an undesired way. The intervention was effective in teaching use of socially appropriate lies, and generalization to untrained people and gifts or appearances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917.

人体组织和器官捐献制度以“康德哲学”作为哲学基础,以“利他主义”作为伦理基础。人体组织和器官捐献补偿首先需要走出康德“目的公式”的哲学迷思与“纯粹利他主义”的伦理困境。通过对美国人体组织和器官补偿模式的介绍,建议我国在人体组织和器官捐献补偿问题上应当采取法定高额的补偿路径,即通过直接的经济补偿与社会福利政策相结合的并存模式,实现有效激励与人之伦理价值保护的统一,合理设计我国的人体组织和器官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918.
Both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acknowledge that the major factors explaining behavior are cognition, emotion, and context. However, existing theories tend to only focus on a combination of two. Furthermore, not all models are rooted in a specific theory of mind. Finally, there is no consistent definition of ‘mind.’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we review the major models explaining behavior. We then describe the Theory of Analysis of Demand (TAD), an interactionist (individual-context) model of functioning of mind that thoroughly addresses the conjoint interplay of cognition, emotion, and context. A key concept of the TAD is emotional symbolization, the process of relating one’s experiences of the external context with an inevitable emotional reaction. By considering an intersection among cognition, emotion, and context, TAD fills the gap i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expands our understanding of behavior. Moreover, we describe the TAD intervention methodology, Individual-Setting of intervention-Organization technique, which explores an individual’s demand for intervention and the underlying emotion-, cognition-, and context-related categories (i.e., emotional symbolization) that prompt the request. Last, we discus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TAD to integrate existing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919.
王畿易学认为易之体用不二,易为心易,太极为心之极,反对以易为书、泥于言象;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良知易说,视<周易>为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境界的典籍,在修养方法上力倡先天之学,而以自然为宗.王畿易学是宋明时期陆王一路下来心学派易学思想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体现,对传统易学起到一种解构的作用,是陆王心学在其本质上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20.
近年来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开始受到心理学者的关注。要正确识别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从社会治理的心理内涵出发, 认识到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社会治理的主体是人, 治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事务, 治理的过程是多元主体的群体决策过程, 治理的路径之一是面向人的心理建设。由此, 心理学家应该着力研究社会治理内生的各种心理学问题, 包括各种主体的治理能力, 作为治理对象的现实社会心理问题(尤其是社会心态问题), 群体决策心理, 以及心理建设的战略和实践方案。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 有望建立“社会治理心理学”的原创理论体系, 实现“由心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