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6篇
  1012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1.
黄成利  胡超 《心理学报》2023,55(2):318-335
基于悲伤情绪的功能及效应,提出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假设”。实验1采用电生理、微表情、主观报告等方法探索死亡意识伴随的情绪变化;实验2和实验3对比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和“恐惧管理”,并探索情绪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死亡意识诱发悲伤和恐惧(尤其是悲伤),且死亡反思诱发更多的悲伤;恐惧在死亡意识与外在人生目标间起中介作用;悲伤(而非恐惧)背景音乐下,死亡意识使个体更重视内在人生目标。上述结果为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提供了实证依据,表明在悲伤的情绪中加工死亡意识可能促进个体的内在成长,这对疫情等社会灾难时期的心理救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12.
黎光明  秦越 《心理学报》2022,54(10):1262-1276
概化理论在心理与教育测量领域应用较广。如何使测量程序在预算限制的情况下达到较优的可靠性是研究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转换为最佳样本量估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进化算法的估计概化理论下最佳样本量的新方法——约束进化算法, 并采用模拟研究的方法比较了微分优化法、拉格朗日法、柯西不等式法等三种传统方法与约束进化算法的优劣。结果表明:在两侧面交叉设计、两侧面嵌套设计和三侧面交叉设计中都证明了约束进化算法更具优越性, 建议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中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813.
王鸢清  刘国雄 《心理科学》2022,45(6):1524-1530
摘要:文学小说阅读可以提高个体社会认知能力,但其中具体心理机制有待探索。本文通过梳理以往研究,从文学小说的社会性和文学性两个视角入手,结合模拟理论,精加工似然模型和叙事传输理论讨论了文学小说阅读影响社会认知的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文学小说影响社会认知的动机-情感-认知加工策略框架。文学小说的社会性会增强读者对故事的情感卷入(叙事传输理论),并引发读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心理模拟(模拟理论);文学小说的文学性同样能够增强读者对故事的情感卷入(叙事传输理论),同时促使读者在动机层面愿意耗费更多认知资源去理解故事内容(精加工似然模型),进而促进心理模拟。未来需要更多实证研究来检验这一框架的解释力,完善其边界条件,寻找脑机制层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814.
本文将IRT中表现较好的CVLL法引入到认知诊断领域,同时比较并分析CVLL及认知诊断领域已有的测验相对拟合检验统计量的表现,为实际工作者在认知诊断模型选用上提供方法学支持和借鉴。结果表明:CVLL的表现比其它传统测验相对拟合统计量要好;且当对Q矩阵进行误设时,该统计量也能选择较优的Q矩阵,说明CVLL在Q矩阵侦查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15.
刘红云  骆方  王玥  张玉 《心理学报》2012,44(1):121-132
作者简要回顾了SEM框架下分类数据因素分析(CCFA)模型和MIRT框架下测验题目和潜在能力的关系模型, 对两种框架下的主要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总结。通过模拟研究, 比较了SEM框架下WLSc和WLSMV估计方法与MIRT框架下MLR和MCMC估计方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 WLSc得到参数估计的偏差最大, 且存在参数收敛的问题; (2)随着样本量增大, 各种项目参数估计的精度均提高, WLSMV方法与MLR方法得到的参数估计精度差异很小, 大多数情况下不比MCMC方法差; (3)除WLSc方法外, 随着每个维度测验题目的增多参数估计的精度逐渐增高; (4)测验维度对区分度参数和难度参数的影响较大, 而测验维度对项目因素载荷和阈值的影响相对较小; (5)项目参数的估计精度受项目测量维度数的影响, 只测量一个维度的项目参数估计精度较高。另外文章还对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16.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理论依据,对500名高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方法分析了在悲伤、害怕、生气三种情绪条件下,父亲、母亲的反应方式与高二男生、女生情绪调节方式之间的两种关系模型。模型比较结果显示,父、母反应方式对高二年级青少年情绪调节方式的预测作用小于高二年级青少年情绪调节方式对其父、母反应方式的预测作用,这一点在女生身上更为突出;高二年级青少年的情绪调节方式与其父母反应方式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性别差异;在不同情绪条件下,高二年级青少年的情绪调节方式对父母反应方式的预测关系表现出了一致性;父亲、母亲对高二学生消极情绪调节方式的反应也表现出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817.
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关于高创造性者的特征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本研究采用社会效度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所涉及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认知、人格的许多方面;2.经因素分析把大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因素,分别是:道德品质、才情、异常人格、独创力、探究、自主敢为性、思维发散性、知识经验、勤勉、问题发现、智力、自强,其中道德品质和勤勉为中国大学生所特有。3.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在上述诸因素上内隐观总体差异显著,并且二者交互作用总体显著,在各具体因素上内隐观有些也存在不一致。  相似文献   
818.
In a test of the hypothesis that irrational thinking is associated with phobic anxiety, the Rational Behavior Inventory and the Fear Survey Schedule were administered to 128 undergraduates. Althoug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irrationality and phobic anxiety was found, the result appears to have little clincial meaning. Other evidence is cited which suggests that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is best sui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generalized anxiety, whereas deconditioning treatments are appropriate for most cases of phobic anxiety.  相似文献   
819.
    
Belief in a just world has been linked to high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less suspicion of deception. We therefore predicted people with a strong dispositional belief in a just world to have low motivation to accurately detect deception. Accordingly, we hypothesized such a belief to be negatively related to accuracy in deception detection. Furthermore, research on 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has indicated that culturally shared values, such as justice, become more important after mortality salience. Thus, we assumed engaging in justice concerns after a death threat is especially relevant for people with a strong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further, that accurate deception detection is a matter of justice. Based on this reasoning, we expected people with a strong belief in a just world to have an increased motivation to accurately detect deception after mortality salience. Consequently, we hypothesized dispositional differences in belief in a just world to be unrelated to accuracy in deception detection after mortality salience. In line with these predictions, our study revealed that participants with a strong (vs. weak) belief in a just world were worse in deception detection unless they had first been reminded of their mortality.  相似文献   
820.
    
Despite the phenomenological (e.g., manipulativeness) and dynamic (i.e., emotion dysregulation) analogies between Machiavellianism 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Organization (BP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onstructs has not yet been investigated. In our study, 225 non-clinical, non-student adults (130 females; 32.33 ± 5.42 years of age on average) completed measures of BPO and Machiavellianism. Results showed that Machiavellian personality trait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ear of fusion, diffuse identity, and use of primitive defenses. Machiavellianism, in general, and Machiavellian interpersonal tactics were predicted by fear of fusion and use of primitive defenses. Result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History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