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27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After extensive laboratory testing of the famous memorist Rajan, Thompson, Cowan, and Frieman (1993) proposed that he was innately endowed with a superior memory capacity for digits and letters and thus violated the hypothesis that exceptional memory fully reflects acquired "skilled memory." We successfully replicated the empirical phenomena that led them to their conclusions. From additional analyses and new experiments, we found support for an alternative hypothesis, namely that Rajan's superior memory for digits was mediated by learned encoding techniques that he acquired during nearly a thousand hours of practice memorizing the mathematical constant pi. Our paper describes a general experimental approach for studying the structure of exceptional memory and how Rajan's unique structur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ong-term working memory (Ericsson and Kintsch, 1995). 相似文献
102.
《Journal Of Applied School Psychology》2013,29(1):43-65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d on strategies school psychologists and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report they would use to resist administrative pressures to practice unethically. Data came from a national sample of 141 school psychologists and 130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who responded to a survey by predicting how they and others would respond to four ethical dilemmas.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data revealed four strategies that were generalized across all dilemmas. These general strategies were: preventing dilemmas from occurring; educating and/or threatening others; involving others in solutions; and combining strategies into more comprehensive responses. Qualitative analysis also revealed three strategies that were suggested for only some of the dilemmas (dilemma-specific strategies). Both the general and dilemma-specific strategies appear potentially useful to practitioners seeking ways of resisting pressures to practice unethically.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教师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项关键指标, 对其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至关重要, 同时, 对其随社会变迁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监测也不可忽视。本研究对2002至2019年间的51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量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报告(共包括13600名教师)进行横断历史的元分析。研究发现:(1)教师主观幸福感均值与年代呈显著负相关, 这说明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在逐年下降。(2)来自社会经济条件(居民消费水平、房价、老年抚养比和教育经费)、社会联结(家庭规模数、离婚率和城镇化水平)和社会威胁(犯罪率)三方面的8项宏观社会指标的变化能显著预测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下降。(3)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随年代下降的趋势更明显, 其主观幸福感得分要显著低于高校教师。本研究不仅探究了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近20年的变迁趋势, 而且结合社会宏观发展的指标, 提出了影响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三维理论框架, 对群体社会心理的研究思路进行了纵向(随时代变迁)及横向(宏观社会指标)的拉伸, 拓展理论基础的同时, 在实践上, 为干预调节我国教师群体主观幸福感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探讨特殊教育教师情绪智力对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通过整群取样选取河南省7所特殊教育学校共256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投入在性别、有无孩子及年龄方面差异显著。就工作家庭冲突水平而言,女教师显著高于男教师,有孩子的教师显著高于没孩子的教师,30-40岁的教师冲突水平最高,30岁及以下教师次之,41岁及以上教师最低;在工作投入水平上,女教师显著低于男教师,有孩子的教师显著低于没孩子的教师,41岁及以上教师投入水平最高,30岁及以下教师次之,31-40岁教师最低。(2)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情绪智力、工作投入均呈负相关;情绪智力与工作投入呈正相关。(3)特殊教育教师情绪智力对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在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安县、彭州市等地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抽取2个样本,使用翻译后的PTGI和IES-R(事件影响量表)进行施测,分别对样本一(N=560)和样本二(N=528)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修订后3因子模型(珍惜欣赏、个人力量、精神成长)的拟合指数优于5因子模型;总体问卷与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PTGI修订版问卷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PTSD得分呈正相关。因此,创伤后成长问卷修订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自然灾害后成人群体开展创伤后成长研究。 相似文献
108.
SARS流行时期天津高校师生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天津市五所高校中选取336名大学生和44名教师,对他们在SARS流行时期对SARS的危险性认知、恐惧心理、行为特征以及他们对与SARS相关的事件的态度进行评估。结果发现:(1)大多数师生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2)少数高校师生表现出一定的恐惧和忧虑。最后,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651名六年级小学生及其所属班级的21名班主任为被试,考察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控制知觉对教师差别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教师控制知觉的中介作用及其学生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女生报告获得教师更多积极行为,男生报告获得教师更多消极行为;(2)在控制了学生性别与学校地区以后,学生学业成绩仍能有效预测教师差别行为中的机会特权、情感支持和指导控制等行为,教师控制知觉能够有效预测机会特权、指导控制、情感支持和负性反馈等行为;(3)教师控制知觉在学生学业成绩与教师差别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4)教师控制知觉的中介模型存在学生性别差异,男生群体为完全中介作用,女生群体为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0.
教师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群体,其隐性知识也自然比较集中和典型,而专长研究可以有效地揭示教师的知识获取特点和学习规律。然而,以往的专长研究往往通过测量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在某方面的外显行为或外显知识的差异了解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行为特点,这种做法由于忽略了教师的内隐学习和隐性知识,因此难以有效地揭示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的真实差异。本研究借鉴认知心理学对专长的研究方式(即专家--新手比较),运用经典的序列反应时任务(SRT)调整后的范式,采用带颜色边框的同一个学生的四种真实课堂表情图片作为刺激材料,以表情作为内隐学习的维度,以颜色作为外显学习的维度,对61名专家教师与88名新手教师在内隐/外显序列学习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专家和新手教师被试群体均能够习得内隐/外显序列规则;(2)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内隐学习上存在显著差异,专家教师内隐学习效果要优于新手教师;(2)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在外显学习维度上差异并不显著。结论: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有着近乎相当的外显学习能力和外显知识水平,但专家教师的内隐学习能力和隐性知识水平要显著高于新手教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