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51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最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早发冠心痛的主要病因。随着目前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基因治疗有望解决患者遗传基因缺陷,从根本上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当人类娴熟的应用基因治疗技术时可以从根本上治愈多种基因相关疾病。推动人类医疗事业的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农村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和利用现状,分析农村中医药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适合农村实情的中医医疗发展道路,通过对家庭入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收集农村居民对中医医疗的认知及利用的相关资料,证明中医医疗在农村的信任度及利用水平随居民年龄增大而增加,农村中医医疗现状居民满意度仅为31%。  相似文献   
993.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耐药及治疗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核苷类药物做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一线用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年,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耐药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核苷类药物的联合治疗或许能阻止或延缓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994.
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为疗法,在治疗功能性结直肠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和功能性便秘。根据目前的研究,依从性和心理状况是影响生物反馈疗效的主要因素。本文就生物反馈在功能性结直肠病中的应用及体会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5.
儿科重症监护室中放弃治疗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伦理学、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理论的发展,对于儿科重症监护室中部分病情危重且不可避免地将出现影响其远期生存质量的后遗症的患儿来说,选择放弃治疗可能更符合伦理学及患儿的最佳利益。对儿科重症监护室中部分患儿放弃治疗的实施过程、必备条件、常见原因、实施对象、相关伦理学及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求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6.
汪新建  张斌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2022-2032
功能性躯体化症状(Functional-somatic Symptoms, FSS)是指无法用医学知识解释, 或经医学治疗后无改善的躯体不适症状, 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常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共同发生。儿童FSS的发病受多方因素的影响, 包括社会文化、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生理易感性等。各个心理学流派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儿童FSS的心理理论模型。心理干预, 尤其是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生物反馈疗法对治疗儿童FSS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叙事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  李焰  李祚 《心理科学》2012,35(3):730-734
自我认同的发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今后的社会适应关系密切。本研究用叙事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认同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叙事治疗强调的好奇、尊重、珍惜的态度,为成员创设了安全、温暖、支持的团体氛围;外化和解构使成员与问题拉开距离,探讨问题的影响力;寻找并丰厚特殊意义事件,让成员看到自身的正向力量和资源;局外见证人团队,进一步巩固成员身上的正向力量。结论:叙事取向团体辅导是促进大学生自我认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8.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以神经毁损术最为常用。通过对经皮射频热凝毁损术和阿霉素化学毁损术的疗效、安全性、复发率、并发症及费用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两种方法的利弊。用比较治疗学的理念及方法来指导三叉神经痛治疗的临床决策,以期能在目前条件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费用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9.
心肌保护基因治疗的研究目前仍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本文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心肌保护基因治疗研究的进展与优点,以及存在的安全性、局限性与伦理学方面的问题,并就目前其它领域基因治疗的进展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BACKGROUND: The effectiveness of a combined methylphenidate/behavioural treatment (BT) versus methylphenidate-only for Chinese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was tested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in Hong Kong. METHODS: A randomized group comparison design was adopted with two treatment conditions (methylphenidate-only; methylphenidate/BT), which lasted for 6 months. There were four assessment time points (pre-treatment, post-treatment, and 6-month and 12-month follow-ups), using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ADHD Symptoms and Normal Behaviours (SWAN) Rating Scale. Parental attitude toward different treatment options of ADHD was also assessed at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Participants included 90 Chinese ADHD children (mean age=8 years, SD=.95). RESULTS: The combination of BT and a low-dose methylphenidate was significantly more effective than methylphenidate-only in reducing ADHD and ODD symptoms at post-treatment. At follow-ups, the benefits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were maintained, while the methylphenidate-only group caught up in improvement in ADHD symptoms. Parents in both treatment conditions showed improved attitude toward medication after the 6-month treatment phase, while their attitude toward BT was positive all along.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upported the added benefits of BT, on top of medication, for Chinese ADHD children in routine practice with treatments conducted by regular medical and paramedical staf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