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5篇 |
免费 | 59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12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179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一种在获得阅读技能方面的特殊困难, 这种障碍会严重影响个体的发展, 如何帮助发展性阅读障碍者改善其阅读技能是近年来研究的焦点。传统的干预方法主要针对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语音缺陷, 这类方法存在一些问题, 如费时费力、给阅读障碍者带来阅读压力等。近年来, 大部分研究表明通过趣味性的动作视频游戏训练可以显著地提高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阅读技能, 但是其背后的机制尚不明确。基于大细胞通路缺陷理论框架, 从视觉空间注意、注意跨通道转换、视觉运动加工等方面来梳理动作视频游戏与阅读之间的关系, 揭示了动作视频游戏训练对阅读效率影响的可能内在机制。未来的研究可以在大细胞通路缺陷理论的框架下, 深入分析动作视频游戏改善阅读的神经机制, 并尝试开发更适合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干预程序。 相似文献
232.
233.
对运动决策的研究是认知运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运动预期被认为是运动决策的核心, 受到运动学和非运动学信息的影响。其中, 对运动预期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探讨不同信息源对运动结果预期的贡献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者运用贝叶斯决策理论解释运动预期中不同信息的整合过程, 分析运动员在复杂的竞赛情景中如何做出最佳决策, 尤其是对该理论在网球和足球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分析。在不确定的情况下, 竞技体育中并非所有的选择、结果或概率都是已知的, 故有研究者认为概率论和经典的决策理论不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然而新近提出的启发式近似, 为运动员在贝叶斯框架下如何快速做出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首先, 在复杂和有时间压力的竞赛情景中, 启发式近似假设运动员依据竞赛中不同信息源的不确定程度, 很可能选择在运动学信息和情境先验之间进行切换启发式, 提高运动预期的效率。其次, 判断效用通过卷积效应影响两种信息源的整合, 降低情境先验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34.
235.
客体动作承载性指人们知觉客体时同时激活的针对客体的行动。当Gibson最初提出动作承载性概念时, 他认为客体的这种属性是可以自动激活的。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在知觉和行动的关系中, 行动语义知识和客体所处背景对客体动作承载性具有调节作用, 表现在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自上而下的信息选择针对客体的适当的行动。此外, 不同的判断任务在引发客体动作承载性效应上具有特异性, 表现在若判断任务仅需知觉客体表层属性时, 不能激活对客体的动作, 进而不能产生客体动作承载性; 若判断任务需要对客体进行深层加工时, 才会激活对客体的动作。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究行动语义知识和客体所处背景影响客体动作承载性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以及不同判断任务中出现结果特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6.
237.
John HYMA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11,6(3):358-368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e ne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wo different ideas of a reason: first, the idea of a premise or assumption, from which a person’s action or deliberation can proceed; second, the idea of a fact by which a person can be guided, when he modifies his thought or behaviour in some way. It argues further that if we have the first idea in mind, one can act for the reason that p regardless of whether it is the case that p, and regardless of whether one believes that p. But if we have the second idea in mind, one cannot act for the reason that p unless one knows that p.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briefly indicates how the second idea of a reason can contribute to a larger argument, showing that it is better to conceive of knowledge as a kind of ability than as a kind of belief. 相似文献
238.
人类日常动作有两种类型, 一是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作模式, 即感觉运动(sensorimotor)模式; 二是以人们头脑中的观念意图为基础, 由观念引导, 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而执行特定的动作,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动作模式, 即观念运动(ideomotor)模式。观念运动理论(ideomotor theory)所解释的就是以基于意图的动作。该理论经历了长期的演变, 一般动作执行与动作模仿领域内的行为与神经科学研究的证据初步证实了观念运动的理论构想与主要机制:共同编码机制与镜像神经机制。观念运动理论在贯通感知觉与动作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由此还产生了共享环路模型(shared circuits model, SCM)等新近观点。此外, 观念运动理论还强调了目标和预期的重要地位。未来还需加强对动作与意图之间的通路, 以及动作的本体性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9.
J. R. Newbrough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5,23(1):9-37
This essay addresses the insufficiency of modern science as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human life. It is a critique of community theory and a constructivist proposal for a synthesis of the individuality and collectivity solutions to the Paradox of the One and the Many—designated as the Third Position. The Third Position is necessary for the postmodern period for there is a need to incorporate the goal of Equality (or Justice) into a paradigm based on Liberty and Fraternity. The Third Position is also called the Just Community.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position (paradigm), a location-specific action research center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Woods Hole Marine Biological Laboratory (Kelly, 1970). Two examples of action research are described: aqualitative project to develop community within a parish that has served to advance the theory of the Just Community, and aquantitative project of community-level change-monitoring of social indicators and the use of dynamic modeling as a way to understand and simulate local community processes. The Society for Community Research and Action is urged to take specific action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a Woods Hole community research laboratory. 相似文献
240.
Jams S. Nelson 《Zygon》1995,30(2):267-280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God's acting in the world has been seen to be problematic in light of the claim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hat the regularity of a law like universe rules out divine action. There are resources in both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religion that can render meaningful and credible divine action. The new physics, chaos theory,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the concept of top-down causation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God acts in the world. God's action is not an intervention, but is understood on the model of how the mind influences the brain in a downward causative manner. Suggestions for imagining God's ac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