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4篇
  649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数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中国医务人员及患者在这场抗疫之战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医学叙事,其中的文本意义既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亦具有极强的个人属性。采用参与式观察法,收集、记录自然条件下不同的患者在疫情期间前来医院就诊的疾病故事,共计29个案例,并根据患者就诊中的不同心态将这些案例分为恐慌、无奈和乐观三类,最后尝试以医者的视角,通过三个医务人员的平行病历对疫情之下这三类不同的患者心态进行解读,借此重新审视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医者的责任和医学的意义,旨在为后疫情时期的医患关系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和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32.
随着医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医学生患上了“医学人文缺乏综合征”,西方医学教育者提出,应将“文学与医学”引入医学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叙事医学作品随之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治愈“医学人文缺乏综合征”的良药之一。尝试以医学叙事虚构作品《仁医》为例,以医学伦理学为整体框架解析小说中的四个核心叙事情境:医生与患者、医生与同事、医生与社会,以及医生与自我之间的关系。通过仔细研读和伦理反思,证实叙事医学著作的确是一味治疗“医学人文缺乏综合征”的良药,它不但能提高医生和医学生的叙述能力、临床想象力、临床阅历,还能缓解其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133.
叙事医学为人文社会学科介入医学范畴提供了建构性方案,使技术至上的医疗实践逐渐转向重视患者个体的生活价值、痛苦关怀的人文实践,对于医患主体间的鸿沟消弭、理解改善具有独到之处。然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视角下,依然需要对西方语境中的叙事医学方法论进行审慎反思,尤其是要考虑国别体制下的文化差异与社会现实,避免造成简单化搬运与应用。在扎根中国本土情境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我国的医疗卫生实践、构建和谐医患环境的叙事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4.
自传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生活事件的记忆, 是自我系统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基础, 对维持自我同一性和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自传记忆的形成是一个建构过程, 依恋可能通过概念性自我系统和工作自我目标系统两种途径影响自传记忆的加工。依恋与自传记忆加工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依恋特征及亲代依恋特征分别与自传记忆客观性特征、现象学特征、叙事特征及重构特征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应聚焦依恋影响自传记忆加工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增加不同社会文化情境、不同发展阶段亲代依恋特征和子代自传记忆加工的相关研究, 并使用启动范式、静息态成像技术、感知相机等变量控制更加严格、更具生态效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5.
父母-孩子自传叙事是指父母与孩子共同对过去发生的生活事件进行回忆和交流, 是实现自传记忆社会功能的一种重要形式。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社会功能有教育和指导孩子、保持亲子亲密性等作用。在父母-孩子自传叙事的风格、结构和内容三个层面, 父母-孩子自传叙事对儿童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自传记忆表征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另外, 父母-孩子自传叙事中还存在有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未来的研究应注意线索词材料的类型以及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社会层次、纵向研究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6.
将叙事疗法应用于非自杀性自伤的心理治疗之中,为治疗非自杀性自伤探寻一种基于赋权的心理治疗理念。从非自杀性自伤的本身特点和叙事疗法的基本理念出发,探讨叙事疗法治疗非自杀性自伤的适用性;结合治疗的具体过程,对叙事疗法应用于非自杀性自伤的理念进行分析;最后列举了近年来国内外将叙事疗法应用于治疗非自杀性自伤的试点研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借鉴思路。因此,叙事疗法治疗非自杀性自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7.
文学阅读不但能提高读者的文学修养, 还能影响其心理状态。然而, 文学阅读经验是否一定能提高读者的心理理论仍然存有争议。近年来有关文学阅读与心理理论关系的实验性探讨不断增加。鉴于此, 作者从文本体裁、测量手段和个体差异角度分析了争议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 归纳了文学阅读影响心理理论的潜在机制, 即镜像神经系统和默认网络很可能是文学阅读促进心理理论提高的重要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138.
严进  杨珊珊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6):1125-1132
叙事传输是人们沉浸在故事情景中的独特心理过程,也是故事信息特有的说服机制.叙事传输会使决策者产生与现实世界脱离的感觉,体验到强烈的情绪,然后对故事产生认同,改变态度.本文在界定叙事加工、叙事传输等理论概念基础上,重点比较叙事传输与分析加工的差异,认为两者在信息内容组织、作用途径、判断逻辑、认知努力及问题距离上都有区别.进一步研究叙事传输与分析加工、自我控制、情景决策等理论领域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9.
基于整合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假定目标提出三点思考,其一是重视研究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不可通约性,将前者定义为视觉(证据)优势的医学,后者定义为听觉(共情)优势的医学,并予以价值分野的阐释;其二是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精神发育,从中捕捉两种医学认知路径的类型意义;其三建议将肿瘤这一涉及身心灵不同境遇的临床领域作为整合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思维路径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140.
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介绍了宽恕在汉语、圣经和新约中的含义并对宽恕的操作性定义进行了讨论。简要阐述了宽恕研究中常用的三种研究方法——叙事法、问卷法和实验法。最后阐述了共情、责任归因、侵犯的后果及道歉、人际关系、人格、文化背景对宽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