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3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7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采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学生学习效能感问卷调查1430名中学生,考察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教师关怀行为的得分高于“3”,达到了3.54;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的得分也比较高,得分为3.73;(2)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3)学生学习效能感在教师关怀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为0.25,并且学习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中的学习能力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18)大于学习行为效能感(效应值为0.04)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2.
研究发现学习效能感会受到同伴支持的影响,同时它又是影响学生学业状况的重要前因变量。根据控制价值理论,本研究通过对3329名高一和高二学生的调查,考察在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学习效能感是否会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业情绪中起到中介作用。发现:(1)同伴学业支持和学习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两者与高兴学业情绪显著正相关,与厌倦学业情绪显著负相关;(2)在控制了年龄、年级、性别和地域后,学习效能感在同伴学业支持和高兴学业情绪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同伴学业支持和厌倦学业情绪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在物理学科中,性别调节了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情绪的关系。本研究验证并拓展了控制价值理论,对于如何提高中学生物理和化学学习的积极情绪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3.
以397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流动儿童消极学业情绪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学业情绪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高于对基本能力感的预测作用,其中有恼火、羞愧、无助对基本能力感预测作用显著;认知重评对基本能力感预测作用显著,并且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对恼火、沮丧与基本能力感的关系有调节作用,而表达抑制对无助与基本能力感的关系有调节作用。(2)流动儿童学业情绪中除恼火外,焦虑、羞愧、厌倦、无助、沮丧和心烦对控制感的预测作用均显著。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均对控制感的预测作用显著,并且认知重评与羞愧、厌倦、沮丧的调节作用显著,表达抑制与沮丧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4.
采用希望特质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2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考察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其希望的影响, 以及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相关分析显示, 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自我效能感、自尊和希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 自我效能感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自尊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 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5.
186.
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小学生数学元认知问卷,对508名乡镇中、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测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成绩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显著负向预测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元认知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2)在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预测中,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3)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在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的作用。因此,数学焦虑除了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或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而且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而通过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文章讨论了上述发现的理论及教育实践含义。 相似文献
187.
以英汉配对词为实验材料探讨了呈现方式、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对FOK判断(Feeling of Knowing)的影响,被试是144名大学生。实验结果表明:(1)呈现方式、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均显著影响FOK判断等级的高低和判断的准确性;(2)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在影响FDK判断方面有显著的交互作用,成就动机对FDK判断的作用受自我效能感影响;(3)被试的回忆成绩、再认成绩和FDK判断准确性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客体记忆与无记忆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8.
The degree to which infant and maternal characteristics were related to matern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play competence was examined in 40 mother preterm and full-term dyads. Measures of matern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elf-efficacy, infant temperament, and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 in a play situation, were obtained at 4 months corrected for prematurity. Results revealed that maternal self-efficacy was the strongest correlate of matern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but was not related to maternal play competence. Interaction effects for unadaptable temperament and infant behavioral involvement were found in the regressions predicting both matern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maternal play competence. Mothers of more adaptable and less behaviorally involved infants reported greate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exhibited greater play competence than mothers of more adaptable and involved infan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lack of concordance between moth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infants' behavior and actual behavioral experiences adversely affects mothers' affect and the quality of their play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89.
190.
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模型的提出源于健康行为社会认知模型的发展和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在HAPA中, 健康行为变化被视为一个包括行为产生、保持和恢复在内的连续过程; 结果预期、危险感知、三种自我效能感和两类计划被用来解释意图的形成及其向行动的转化; 两个阶段的划分有助于区分三类干预对象, 建议实施菜单式干预。HAPA模型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 也引发了有关模型实质的争论。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旨在考察更多的自我调节变量、检验因果模型, 在健康行为的多个领域开展应用和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